一,、電路及工作原理
電路見下圖。74HC00為四一二輸入端與非門,。
如果將二輸入端與非門的一個輸入端接高電平,,或者將兩個輸入端短接,則其輸出便與余下的一個輸入端或兩個短接的輸入端反相,,相當于一個反相器,。在下圖所示電路中,設IC1A的①腳,、IC1B的⑤腳為高電平(K1按下,,K2斷開),,則IC1A可看作②腳輸入③腳輸出、可看作IC1B④腳輸入⑥腳輸出的反相器,,其傳輸特性如右圖所示,。由于R1的負反饋作用,如果②腳電壓較低,,③腳輸出高電壓,,則通過R1把②腳電平拉高;如果②腳電壓較高,、③腳輸出低,,則通過R1把②腳電平拉低,結果折衷停在中心點C,。輸出100%反饋到輸入,,相當于把左下三角形部分按照虛線折到右上角。虛線與傳輸特性的交點C就是反相器的工作點,,約等于1/2VCC,。C點位于傳輸特性的陡坡中心。本例中,,74HC00輸入變化1mV,,輸出變化高達1V。
由于IC1③腳和④腳連按,,其⑥腳輸出的信號與②腳同相但幅度放大,。圖中C1起正反饋作用。只要②腳電壓有微小的波動,,如提高0.1mV,,則③腳電壓降低100mV,再經IC1B反相,,⑥腳輸出電壓升高大于1V,,此電壓變化通過C1送回②腳,使②腳電壓繼續(xù)升高,,直至VCC+0.7V,。這時,IC1內部的保護二極管導通,,使輸入電壓不能高,,反相器工作點停在右圖的D點。D點位于傳輸特性的水平線上,,輸入變化幾乎不影響輸出,。此時,IC1的②腳為高電平,,③腳為低電平,,⑥腳為高電平,。電阻R1接在②,、③腳之間,。③腳是輸出端,內阻很低,,②腳是輸入端,,內阻極高。②高③低的電位差使得R1上的電流I的方向如左圖所示,,放電的起始電壓為VCC+0.7V,,放電的最終電壓為0V。
實際放電到C點(1/2VCC)附近,,就停止了,。放電從VCC+0.7V到1/2VCC約需1.1R1C1=1.1×(2.2×l0(6))×(0.1×10(-6)≈0.25s。
這時,,②腳變低,,經過IC1A反相放大→③腳變高→IC1B反相放大→⑥腳快速變低→C1→②腳。正反饋作用持續(xù)到②腳電壓降至-0.7V,。這時IC1內部的保護二極管導通,,使輸入電壓不能低,反相器工作點停在E點,。E點在傳輸特性的水平線上,,輸入變化幾乎不影響輸出。此時的狀態(tài)是②低,、③高,、⑥低。R1對C1充電,。充電起始電壓為-0.7V,,充電最終電壓為VCC。
充電從0.7V到1/2VCC約需1.1R1C1=0.25s,,然后就停止充電,,進入正反饋,轉向工作點D,。實際上,,電路工作在D、E狀態(tài)的時間長,,經過C的時間很短,,故輸出是個方波,一個周期約0.5s,。方波比正弦波諧波多,,聽起來比較悅耳,。許多音樂片的輸出信號就是由不同頻率的等幅方波組成的。如果幅度能隨音拍變化,,就更好聽了,。同理,IC1C的(13)腳=高,,IC1D⑨,、⑩并接,也可以看作兩個反相器,,產生周期為0.5ms的方波振蕩,。也就是2kHz。因為蜂鳴器的諧振頻率在2kHz左右時電一聲轉換效率最高,,聽起來最響,。
選擇電容1000pF時電阻約為250kΩ,下圖中將500kΩ電位器調到中心位置附近可找音量最大點,。R2也可用240kΩ~270kΩ固定電阻試試,。
因為蜂鳴器的電阻約40Ω,IC1的輸出阻抗約1kΩ,,故IC1不能直接驅動蜂鳴器,,所以要經過Q1進行電流放大。IC1C⑧腳輸出高電平3V,,Q1基極導通時電壓為0.7V,,R3=1Ω,Q1基極電流為(3-0.7)/1k=2.3mA,Q11放大倍數(shù)為50,,集電極電流115mA,。而40Ω蜂鳴器只需70mA驅動,兩端電壓達2.8V,。那么115-70=45mA的電流又到哪里去呢了,?Q1放大倍數(shù)為50,是指Q1在線性放大區(qū)內Ic/IB,,到了飽和區(qū),,IG/IBF降,這時Q1的管壓降很低,。
與非邏輯的控制作用:IC1A的①腳平時通過R4接地,,③腳輸出恒高,④腳=③腳,,⑥腳輸出恒低,。(13)腳=⑥腳=低,⑧腳為低,,蜂鳴器不響,。整個電路耗電極小,。
K1按下后,(13)腳高電平,,IC1D,、IC1C產生2Hz的方波,控制IC1D(13)腳,,(13)腳為高電平時,,IC1D,、IC1C產生2kHz方波通過R3,、Q1驅動蜂鳴器;當(13)腳為低電平時,,IC1D,、IC1C停振,⑧腳輸出低電平,,Q1關斷,。從而使蜂鳴器發(fā)出每秒2次的斷續(xù)嘀一嘀聲。IC1B⑤腳平時通過R5接高,,正常工作,,K2按下后,⑤腳為低,,IC1A,、IC1B停振。(13)腳=⑥腳恒高,,蜂鳴器發(fā)出持續(xù)的嘀聲,。
二、通用電路板的裝配
在裝配時不管元件有多少,,在往電路板上插元件前要仔細規(guī)劃一下,,應盡量避免連線交錯。
如下圖所示,,IC1的引腳排列時從缺口開始逆時針方向數(shù),,下方7只腳依次為①腳~⑦腳,R1靠近①腳~③腳,,C1靠近⑥腳,,⑦腳為地,⑦腳靠近R4,、K2,、Q1的E極。上方7只腳為(8)~(14)腳,,R2靠近(13)~(11)腳,,C2,、R3靠近⑧腳,Q1的B極靠近R3,,BP靠近Q1的C極……,。這樣布局后,以IC1為中心,,上下用裸銅線或電阻腳在通用電路板平面上放射狀連出,,連線基本上可以不交錯。檢查時,,也同樣以IC1為中心,,一個腳一個腳查。
三,、調試元件
全部安裝完畢后,,不忙加電試,先在電源+與試驗板VCC之間串一只電流表,,正常情況下,,電流極小。如電流大于500μA且不穩(wěn)定,,說明有輸入端懸空,、虛焊的情況??梢赃@樣檢查:人體接觸改錐金屬部分,,用改錐頭依次碰1C1各腳,若電流變化明顯,,說明該腳接線有問題,。如果電流正常,則將電流表置于100mA(200mA)擋,,按下K1電流有變化而不響的,,查R3、Q1,、BP,;按下K1電流很小而不響的,查IC1,。
1.查BP,,用鑷子瞬間短路Q1的C、E極,,電流有變化,,蜂鳴器應有“卡-吧”聲。如果沒有,說明BP壞或線未連上,。2.查晶體管,,在R3靠近IC1端用鑷子瞬間接VCC或地,來回接,,蜂鳴器有應“卡-吧”聲,。如果沒有,說明晶體管壞,、接反或線未連上(瞬間短路一般不會損壞IC),。3.查IC1,按下K2,,用數(shù)字萬用表量電壓,,IC1的(8)~(12)腳都應當不高不低。比如,,在3V電池的情況,,測量值約1.5V。如果⑧恒低,,(9)、(10),、(11)腳恒高,,如果(13)腳為高,說明K2按下起作用,,(12)腳為低說明R2負反饋不起作用,。用紅表筆短路(11)、(12)腳,,黑筆接地,,電壓表顯示不高不低,R2可能虛焊,。如果(13)腳為低,,說明K2按下不起作用,查⑥腳,、⑤腳,。⑤腳高,說明開關K2壞或未接好,。⑥腳,、⑤腳均低,說明IC壞或焊點短路到地,。K1按下時,,⑥腳電壓讀數(shù)不穩(wěn)定,一會兒大一會兒小,說明2Hz振蕩正常,;如果恒高或恒低,,也可以紅表筆短路②、③腳來查故障,。K1按下的檢測方法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