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突破寄生效應桎梏 7納米FinFET制程技術不卡關

突破寄生效應桎梏 7納米FinFET制程技術不卡關

2015-07-03

  智慧裝置不斷推陳出新,,驅動半導體制程加速演進,然而鰭式電晶體(FinFET)從10奈米微縮至7奈米時,,漏電問題將更為嚴重,,成為一大技術關卡;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已透過改善寄生效應的方式克服此一挑戰(zhàn),。

  智慧裝置推陳出新,,其相關晶片和制程需求日漸成長,其中鰭式電晶體微縮亦成為重要課題,。鰭式電晶體從10奈米微縮至7奈米,將遭遇諸多技術問題,,譬如寄生效應紛紛浮出水面,,鰭式電晶體微縮應首重改善寄生效應,進而減少漏電情形。

  每一代半導體制程新技術降臨,,都代表設計和技術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變得越發(fā)重要,。明顯的例子即是10奈米以下鰭式電晶體(FinFET)的微縮,本文將說明FinFET微縮的選擇與限制,。

  智慧裝置驅動晶片制程加速演進

  隨著智慧型行動裝置的系統(tǒng)單晶片(SoC)效能要求遽增,,以及更緊湊的上市時程(Time-to-market)”,邏輯制程需求也大幅成長,。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表示,,每當新一代技術出現(xiàn)時,同時縮減面積,、改善速度,、降低耗能、減少成本,,向來是第一要務,。截至目前,此作法都成功帶動制程持續(xù)微縮,,從28奈米的平面式(Planar)矽元件,、到20奈米平面式矽元件、最后到14/16奈米矽基(Silicon Based)FinFET與10奈米技術節(jié)點,。FinFET技術的引入,,使晶圓廠更能控管通道靜電,維持接近理想值的次臨界擺幅,。在元件階級上,,新的破壞性解決方案,將持續(xù)改善7奈米技術節(jié)點效能,,除可能利用非矽基的高遷移率材料,,取代矽基通道材料,也可能采用環(huán)繞式閘極結構,,以水平或是垂直奈米線形式呈現(xiàn),,以提供最佳的靜電通道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寄生電容(Parasitic Capacitance)和電阻等其他元素的重要性也逐漸浮上臺面,。

  FinFET微縮至7奈米 遭逢寄生效應困境

  從7奈米節(jié)點開始,寄生效應影響日益重要,。晶片面積微縮帶來多余電容和電阻,,急遽降低系統(tǒng)速度和電力表現(xiàn),是系統(tǒng)階層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表示,,以往未影響到系統(tǒng)效能的寄生效應,,現(xiàn)今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前,、后段制程的串聯(lián)電阻與寄生電容,,例如互連層間的寄生電容,以及閘極(Gate)與源/汲極(Source/Drain)之間的邊緣電容,,再也不能被疏忽,。

  串聯(lián)電阻降低電晶體的有效電壓,而寄生電容占據部分系統(tǒng)電力,,使運作減速,。如欲在7奈米節(jié)點達到目標效能,優(yōu)化通道材料等電晶體元件仍無法達成,,必須引進改善寄生效應及其影響的創(chuàng)新技術,。

  運用氣隙間隔片技術 改善寄生效應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及其團隊整理出主要影響效能的問題后,已研發(fā)出能改善設備寄生效應的創(chuàng)新技術,。舉例而言,,晶圓廠可利用氣隙間隔片改善間隔距離和介電常數(shù)、包覆接點以降低接點電阻率,,或優(yōu)化后段制程的寬度,、強度、以及鰭片高度,。在設計階層可減少每個裝置的FinFET數(shù)量,,團隊透過模擬和計算,同時評估所有新參數(shù),,最后得出最可能達成目標的方案,。

  此評估結果,能做為不同方案中的功率及頻率基準,。例如,,搭配矽基通道的FinFET中,最理想的串聯(lián)電阻為何,?包覆接點后預期得到何等速度效益,?在評估各方案所達成的效能后,將能協(xié)助微電子研究中心相關技術研究員,,在眾多方案間做出選擇,,并給予技術藍圖的發(fā)展建議。

  元件漏電減低 有助面積微縮

  制程微縮主要目的是改善系統(tǒng)速度,,但未來速度不再是主要驅動力,。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表示,過去每一代新技術出現(xiàn)時,,已有能力在晶片中放入越來越多電晶體,。但因漏電現(xiàn)象,,每個電晶體減少的功率,并無法跟上面積微縮腳步,。這表示每個新技術世代,在“每個晶片上可以放入多少電晶體”,,以及“能以相同功率分配驅動的電晶體比例”,,此二問題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在面積增加與功率增加之間的差距,,被稱作“黑矽(Dark Silicon)”,。因此推動面積微縮時,也許不能為了特定功率分配,,而在晶片上使用額外電晶體,,這也是為何需要在元件層級上,找出減少漏電的解決方案,。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