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1毫秒時延的5G

1毫秒時延的5G

2016-08-02

  1ms,,這是未來5G網絡的端到端時延要求。這1毫秒,,將徹底顛覆人類未來生活,。

  為了理解這1ms端到端時延,我們先來比較一下2/3/4G網絡和WiFi的端到端時延,。

20.jpg

  這是來自獨立第三方網絡測試機構Open Signal的測試結果,。

  時延最短的是LTE,為98ms,,這幾乎是5G的1ms時延的100倍,。

  LTE的這個98ms時延是怎么來的呢?

  通常,,我們說LTE的用戶面端到端時延為6.5~20.5ms,,指的是從UE(手機)—>基站(eNodeB)—>網絡回傳(光纜線路)—>核心網(EPC)的單向時延(下圖紅色方框內部分)。

21.jpg

  其中,,

  手機處理時延:4ms

  基站處理時延:4ms

  核心網處理時延:1ms

  基站到核心網的回傳時延:1~15ms(視基站到核心網的物理距離而定)

  還有一些資源調度需要花費時延,。

  如果遇到網絡環(huán)境較差,基站無法解碼數據包,,基站會要求手機重新發(fā)送一次,,這叫HARQ重傳技術。

  如下圖所示,,如果出現HARQ重傳,,這個時延或再增加4-5ms(視重傳率而定)。

22.jpg

  注:

  ●LTE中,,一個subframe長度為1ms,,包含兩個時隙?;荆╡NodeB)的處理時延為4個subframe,,即4ms。

  ●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是LTE最小的調度時間間隔,。LTE最小的解調單位是1ms的subframe(包含兩個時隙),因此,,一般認為最小TTI為1ms,。

  由上圖可知,在不考慮HARQ重傳等情況下,,理論上,,手機-基站單向傳輸時延可以到5ms。

  但是,,當我們說端到端時延時,,指的是Ping端到端測試,,這個時延是指UE(手機)發(fā)送數據包到互聯網服務器的往返時延(RTT)。

  我們在做Ping端到端測試時,,數據包從手機—>基站—>網絡回傳(光纜線路)—>核心網—>光纜傳輸—>互聯網服務器,,然后再返回手機。

23.jpg

  此時,,LTE核心網到互聯網服務器的物理距離將主要決定了網絡時延,。這是因為,互聯網通過光纜連接,,而我們要訪問的互聯網服務器分散在世界各地,,物理距離較遠。

  以Open Signal的測試結果為例,,假設LTE網絡內部(手機-基站-核心網)的傳輸時延為30ms,,那么,核心網到互聯網服務器的物理距離傳輸就花費了68ms,。

  所以,,對于未來5G的1ms端到端時延目標,我們不但要面對減少網絡內部時延的挑戰(zhàn),,還要克服光纜傳輸物理時延,。

  盡管我們可以通過減小TTI、幀和HARQ等時延來減少5G網絡內部時延,,可是,,即使是我們將蜂窩網絡內部時延減小到0,也很難滿足1ms的需求,。

  光纖的傳播速率為200公里/毫秒,,即使5G網絡內部時延為0,數據包在1ms內往返傳輸最大距離不過100公里,。100公里,,大概也就是一個地級市到另一個地級市的距離,。

  100公里,,談什么遠程控制中心發(fā)指令?車聯網的范圍也只能局限在一個地市吧,。

  為了解決光纜傳輸的物理時延,,未來的5G技術一定要將網絡下沉和分裂、讓用戶就近訪問等辦法來解決物理時延,。

  5G專家說,,提升網速相對還容易解決,低時延(和高可靠性)可得花費大量工作,。

  姑且不談這項工作有多困難,,我們來談談這1ms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概念,?

  人體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是多少?我們的軀體感覺系統(tǒng)分布于全身,,信息從軀體感覺感受器傳導到脊椎和腦干的軸突是身體感覺系統(tǒng)的第一級傳入纖維(primary afferent axons),。

24.jpg

  研究發(fā)現,當痛覺從指尖傳導到腦干,,也就是相當于痛覺傳導距離1米左右,,需要花費29到200ms(軸突直徑位于Aδ)。這還不包括運動反饋和認知過程,。

25.jpg

  這只是信息傳導到了腦干,,而人體要作出反應,還需要一點時延,,這個時延大概是幾十毫秒,。

  當我們在玩一些交互游戲,比如第一人稱射擊類游戲時,,研究指出,,50ms的時延完全不影響游戲體驗。通常,,玩家與服務器之間存在100ms延遲時,,并不會覺得游戲“卡頓”。

  我們再來看看電影,。

  電影膠片是以24fps的速度播放的,。fps(Frame per Second),即每秒顯示的幀數,,畫面更新率,。這個24fps,大概是41.66ms,,我們的眼睛完全感覺不到任何卡頓,,非常流暢。

  對于電視信號的音頻/視頻延遲(唇音同步),,聲音超前畫面40ms到滯后畫面60ms范圍內,,人們明顯不會感覺聲畫不同步。

  是的,,人類在幾十毫秒時延內是反應遲鈍的,。

  你抱著筆記本電腦在外面做路測,一不小心電腦從你手上滑落,,你迅速反應,,接住將要落地的電腦。你也許正慶幸自己反應之神速,,可是,,我要告訴你,,當你的電腦下落1米距離時,它已經花費了250毫秒,。

  那么,,想象一下,這個只有1ms時延的5G網絡多么恐怖,?網絡已經不再是那個網絡,,這是一個人類真正可以觸覺的網絡,一個比你身體反應速度還快的網絡,。

  說說這一年炒得很火的VR,。

  VR的運動的光子延遲不超過20ms,我們就會感覺沉浸于現實世界,。這是1ms的5G時延的20倍,。

  當然啦,你要用VR看AV,,這才是剛需,。沒關系,1ms比你生理反應速度還快,,完全不用擔心沉浸感,。

  我們談5G時延,很多人都會想到車聯網和無人駕駛,,這涉及到了人們最關心的交通安全問題,。

  假設汽車的行駛速度為60公里/小時,60ms時延的制動制動距離為1米,,10ms時延的制動距離為17厘米,,而1毫秒的5G時延,制動距離僅為17毫米,。

  這是有多安全,?

  你家汽車的安全氣囊,光是充氣過程就需要20至30ms,。

  …

  好了,,這牛我不能再往下吹了,要上天了,。

  一句話,,除了我們通信工程師可以利用1ms低時延來做令人頭痛的高鐵覆蓋之外,這個世界上,,還沒有1ms時延的商業(yè)需求。

  1毫秒,,通信汪,,改變整個世界,。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