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繼續(xù)是NASA今年的工作重點
盡管尚不能確定政治因素對具體研究項目的影響,,但按照美國航天局最新公布的資料在“五花八門”的各種項目中,,登陸火星,、探索深空和地球科學觀測等將是其今年的主要任務,。
其中,,美國計劃于2030年前后實施的載人登陸火星任務堪稱“重中之重”,。為載人火星計劃挑選的宇航員將于今年夏天開始執(zhí)行訓練任務,。不過,在載人登陸火星之前,,正在研制的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SLS)和“獵戶座”飛船是重要一環(huán),。
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計劃于2018年末從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發(fā)射升空。SLS的首秀還計劃搭載13顆立方體衛(wèi)星作為次要載荷,,用于深空探測研究,。另外,“洞察號”火星登陸車已獲準于2018年發(fā)射,,“火星2020”的最后設計方案和建造也已獲批準,。
深空探索歷來是美國航天局的核心任務。美國當選總統(tǒng)特朗普已表示,,他執(zhí)政后將為深空探索計劃爭取更多資金,,航天局也應當將重心放在深空探索上,。2016年8月,航天局批準了“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并可能于今年批準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小行星探測器設計方案和研發(fā)合同,。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是迄今已建成的最大太空望遠鏡,它耗資約87億美元,,將于今年運送到約翰遜航天中心測試,,并計劃于2018年10月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用歐洲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發(fā)射升空。
服役將近20年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在2016年末進入最后階段,。今年4月,,“卡西尼”將進入任務“大結局”階段近距離觀測土星,并最終于9月15日沖入土星大氣層,,結束其史詩般的旅程,。
今年,科學家還將繼續(xù)進行已開始的其他深空任務,。比如,,2016年7月“朱諾”木星探測器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開始探測木星云層下的秘密,,其發(fā)回的數(shù)據(jù)和圖像足夠科學家忙活好幾年,;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奧西里斯-REx”去年9月發(fā)射升空,目前正在飛向小行星貝努,,預計將于2020年7月飛臨小行星表面,,快速采集至少60克樣本,并計劃于2023年送回地球,;2015年飛掠冥王星的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已調整軌道飛向新的探索目標,,預計將于2019年到達柯伊伯帶的天體2014MU69……
廣域紅外線探測望遠鏡2016年正式開啟,將幫助研究人員解開黑暗能量和暗物質的秘密,,研究宇宙進化,探索太陽系外的新世界,,并尋找可能存在的宜居星球,。
在近地軌道,國際空間站依然是重要的實驗室,。今年2月,,宇航員佩吉·惠特森將成為第一個兩次指揮這個軌道實驗室的女性宇航員。如一切順利,,任務結束時,,惠特森將成為在太空中逗留時間最長的美國宇航員。
美國航天局今年將繼續(xù)與波音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合作,,加緊完成商業(yè)載人航天運輸系統(tǒng)的最后階段工作,。不過,原定于今年進行的首次商業(yè)載人飛船發(fā)射,,目前已推遲至2018年,。
在地球科學觀測領域,美國航天局計劃于今年向國際空間站發(fā)射兩個地球觀測設備,。其中,,從蘭利研究中心發(fā)射的“平流層氣溶膠和氣體實驗3”旨在觀測地球臭氧層;從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發(fā)射的“閃電成像傳感器”,,將測量地球上云層中,、云層與地面間的閃電,幫助科學家理解閃電與天氣以及相關自然現(xiàn)象間的關系,。這兩個觀測工具會長期持續(xù)記錄地球運行數(shù)據(jù),。
今年,宇航員還將在國際空間站安裝“中子星內部成分探測器”,,并將于2018年用這一探測器首次在深空演示X射線通信技術,。
美國航天局的全名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航空技術是其重要的科研領域,。它制定了為期10年的“新航空視野”計劃,,并列入本財年的預算。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航天局已于2016年開始恢復設計,、建造和試飛幾款“X飛機”?!癤飛機”一直是美國先進航空技術試驗飛機的編號,。
其中,10年來第一架“X飛機”2016年獲得正式編號X-57,。它裝備14個螺旋槳,,每個螺旋槳由內置在機翼中的獨立電動機驅動,預計于2018年3月首飛,。航天局還將與航空工業(yè)合作研發(fā)環(huán)保技術,、測試無人機,以及提高航空系統(tǒng)效率等,。
此外,,美國航天局今年還將繼續(xù)進行空間機器人生產(chǎn)和組裝、為太陽能電力推進計劃開發(fā)關鍵技術,、推動技術轉移和專利贈予,,以及舉辦公眾科普活動和科技挑戰(zhàn)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