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在天文學里擁有無窮的引力,,但是它也能在合適的時候,成為新星體的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造者和毀滅者的個性通過黑洞這個個性融合交織,,展現(xiàn)出迷人而多樣的性質。但要利用其創(chuàng)造者特性,,前提是不能被黑洞完全吞噬,。
操作系統(tǒng)因為復雜而且維護成本高,在性質上與黑洞有類似效果,,做得好可以讓它產生新業(yè)態(tài),,做得不好就被其吞噬湮滅。操作系統(tǒng)的道路上,,尤其曲折,,絕大多數(shù)已被吞噬,成為了指引后來者的豐碑,,一座一座蔚為壯觀,。而活下來的,站在它們的尸骨上,,一面享受山呼臣服,,一面賺取巨大的效益,受此刺激,,后來者不顧生死,,爬過險阻,扒開前面的骨頭冒險前行,。目前,,華為毫無疑問是其中呼聲最高的(本文僅討論以手機操作系統(tǒng)為代表的移動操作系統(tǒng))。
1,、市場上硬杠,杠出一片天地
華為鴻蒙能成為活下來的那一個還是繼續(xù)成為指引后來者的豐碑,,大家都在看戲,。
華為也在配合演戲。鴻蒙系統(tǒng)從2012年開始準備,,到目前為止已經7年之久,,并且采取了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的技術進攻方式。先在細節(jié)上完善,,再從完整產品上進行產品力輸出,,表面上是由點及面,實際上是系統(tǒng)化的考量,,戰(zhàn)斗力很強,。目前,鴻蒙還處于弱勢,,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殺手锏,,而通過編譯器實現(xiàn)效率大幅度提升完全有刺入Android心臟的效果,比單純做操作系統(tǒng)的方式已經高了一個維度,。
這從某種意義上就是效仿蘋果模式,,在操作系統(tǒng)層面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并以高效為目標給開發(fā)人員減負,,從而擴大開發(fā)人員隊伍,。
目前,華為正在構建開發(fā)人員群體,,根據一個開發(fā)組織提供的消息,,華為在兩年前就開始發(fā)信招募開發(fā)人員,期望他們能給華為做開發(fā),。
華為有理由這么提前做準備,。目前,其手機銷量超過2億部,,而在手機銷售前三大中,,三星有Tizen(盡管量小),,蘋果有iOS,,唯獨華為沒有成型的操作系統(tǒng)。
就算效仿蘋果三星,,華為做操作系統(tǒng)也有足夠理由和基礎,。并在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上,效仿iOS,。當然,,華為自己也有些擔心,在通過編譯器預熱自己的“野心”之后才開始宣傳鴻蒙操作系統(tǒng),,讓用戶在心理上能夠更快接受它,。
可以這么認為,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的禁令,,華為還不會這么高調,。
在華為受到美國政府禁令限制之后,,海外一些市場對華為的手機表示出觀望心態(tài)。導致華為手機在歐洲亞太暫時出現(xiàn)了顯著下降,。局面卻在此刻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變化,。6月7日,Alphabet向特朗普政府申請解除對華為關于Android的解禁,,理由同樣如出一轍——事關“國家安全”,。
Alphabet只不過想通過“國家安全”這個口袋,掩蓋鴻蒙將對Android產生巨大影響的事實,,Alphabet顯然已經把鴻蒙當作Android最難纏的對手,。
Alphabet認為,禁止華為使用Android反而觸發(fā)了華為獨立于Android的決心,,會導致Android分裂,。盡管Alphabet的言論并不可信,但顯然急了,。
“智能相對論”ihahe認為想原因有四,。
首先,華為的一部分手機引入鴻蒙,,會降低Android的市場占有率,,在目前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下,無異釜底抽薪,。
第二,,Alphabet目前正經受最難熬的一段時間,流量廣告增速乏力,。Android市占率下降,,Alphabet無法承受。
第三,,憑空多了一個對手,,會讓Alphabet有跌入慢性病效應的危險。Alphabet將推全新的操作系統(tǒng)Fuchsia,,現(xiàn)在后院起火,,不利于Alphabet垂直拓展操作系統(tǒng)渡過慢性病效應。
第四,,有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得一些手機廠商轉向鴻蒙。形成鴻蒙的上下游生態(tài),。鴻蒙將吃掉Android一塊肥肉,,Alphabet如此著急,鴻蒙已經成為Alphabet的噩夢,。
屆時鴻蒙正面攻,,iOS若再偷襲,Alphabet的處境并不樂觀,。Android退守,,鴻蒙搶食,iOS固守,,操作系統(tǒng)三強局面基本沒有懸念,。
2、一邊是技術黑洞,,一邊是掙錢黑洞,,操作系統(tǒng)不是想愛就能愛
要做操作系統(tǒng),看看其門檻,。
1,、有錢,注意是很有錢,,能夠維持一年10億美元的開銷而對公司整體沒影響,;
2、有足夠多的人力投入,,至少5000人以上穩(wěn)定的開發(fā)團隊專注操作系統(tǒng)這個子項,。
3、要有足夠的硬件平臺消化操作系統(tǒng),。也即市場定位要做好,,容得下其成長。
4,、要能做到每年1億份以上的銷量,,否則形成不了生態(tài),沒必要做,。
這幾點華為正好滿足,。而其理想狀態(tài)是達到蘋果iOS的水平。
任正非說蘋果是華為的老師,,iOS也成為鴻蒙追求的目標,。但華為不是簡單粗暴照單全收,蘋果也不是想學就能學,。
蘋果iOS框架設計相互勾連,,從操作系統(tǒng)層面上打通了手機、平板和電腦的數(shù)據通道,,未來還要打通與汽車的數(shù)據通道,。
其體系化的設計基因,表面上不復雜,卻包含超級多的細節(jié)元素,。比如蘋果iOS每次升級,,甚至要修改上百項細節(jié),這是經驗也是最繁瑣最費時的投入,。
蘋果一直在為潛在競爭者挖坑,。這像小“陰謀”,當后來者跟上來的時候,,即做升級,,從而讓跟隨者無法跟上步伐,壁壘由此構筑,。
只要開發(fā)人員愿意,,就可以有無窮多的改進項,改進的時間線也可以一直延續(xù),。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需要保持的巨大研發(fā)隊伍,,隨時應對市場和技術風向轉變,但開發(fā)人員數(shù)量激增,,有可能加劇操作系統(tǒng)的慢性病效應,。
要做操作系統(tǒng)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
1,、技術實力足夠強,,強到能夠做到技術輸出,并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目前,,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公司基本都是技術的領導者;
2,、技術人員足夠多,,能應付操作系統(tǒng)的方方面面。從前端到后端,,從內核到外殼,、從各種協(xié)議棧到各種API設計,操作系統(tǒng)已經成為現(xiàn)實物理社會的數(shù)字映射,,只有足夠強大的技術力量才能應付,。
3、敏銳的技術嗅覺,,隨時跟上技術風口或者引導技術風口,。
4、良好的技術框架設計,,能夠持續(xù)更新迭代,,能夠平衡寬泛的硬件平臺。
能做到這個的沒有幾個。比如足夠的開發(fā)人員這一項足夠讓大多是投資者偃旗息鼓,。維護和開發(fā)一個操作系統(tǒng)可能需要幾千人,,代碼規(guī)模接近一億行。
如果對此沒概念,,我們可以做個算術,,這一億行代碼加上其他的素材,大約要占據20GB(編譯之后小多了)左右的空間,,現(xiàn)在的Android大概就是這個規(guī)模。
這還可以應付,,而持續(xù)大額的無回報服務會讓任何一個講究營收要活下去的公司很難承受,。同時,還需要面對長期費力不討好的升級,,弄不好還會被反噬,,做操作系統(tǒng)面臨巨大風險。
我們也可以理解華為的小心謹慎,,畢竟,,這不是鬧著玩兒的,有可能功成名就也有可能萬劫不復,。若非迫不得已,,操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不是好的選項,或者說是很糟糕的選項,。
所以營收不好的公司,、規(guī)模不夠大的公司都不可能支持操作系統(tǒng)的持續(xù)發(fā)展。目前幾個成熟的操作系統(tǒng),,其母公司的營收都很好,,不指望通過操作系統(tǒng)直接掙錢,都是通過構筑流量堡壘,,利用流量轉為利潤,。
流量爭奪于是成為操作系統(tǒng)的核心任務,連Alphabet也未能免,。根據其財報,,Alphabet的流量堡壘已經提供了其一半的廣告收益,為此,,它在2018年還支付蘋果95億美元的流量入口費,,而這個費用還在水漲船高。據悉,,2019年將達到120億美元,。
蘋果倒是可以樂享其成,100億美元彈指揮間的事。蘋果現(xiàn)在的活躍用戶大約為10億人,,每年給蘋果帶來大約300億美元的直接收益,。請注意,這僅僅是其用戶給蘋果帶來的價值,,設想蘋果還能把用戶當作整體再賣一遍,,操作系統(tǒng)的吸金黑洞效應盡顯。
怪不得在WWDC2019中特別強調用隨機郵件地址登陸的措施,,蘋果還強迫App開發(fā)商引入這個策略,,表面上,它的確保護了用戶隱私,,而根本上是蘋果避免其App偷享其用戶紅利,。
技術、資金是操作系統(tǒng)存在的表象,;生態(tài)系統(tǒng),、流量入口、用戶紅利才是操作系統(tǒng)存在的實質,。
蘋果iOS有用戶,,有流量,有錢掙,,它吞噬了足夠的時間和金錢,,也誕生了掙錢的新業(yè)態(tài),蘋果iOS是展現(xiàn)操作系統(tǒng)黑洞的完美例子,。
Alphabet想學它,,沒學成功,華為能不能學到其精髓,,還很難說,。實際上,我們忽略了一個關鍵點,,蘋果就是靠操作系統(tǒng)起家的,,自1983年的Lisa電腦開始,蘋果的操作系統(tǒng)完全是比同時代高一個維度的存在,,到目前為止依然如此,。華為學蘋果,難度不會低,。
3,、操作系統(tǒng)的兩種病
但要開發(fā)一個操作系統(tǒng),為何讓人望而生畏,?大多數(shù)開發(fā)商都死在了半路上,?
我想有兩點:前面說的黑洞效應和慢性病效應,。黑洞效應吞噬金錢,慢性病效應吞噬希望,。
操作系統(tǒng)看起來不難——有開源可借鑒,;做起來又最難,很難通過操作系統(tǒng)掙上錢,。也即,,在掙錢的道路上,操作系統(tǒng)只是其邁開的第一步,,借助操作系統(tǒng)這個平臺,,在其上構筑各種服務架構才是關鍵。這是慢性病效應的起因,。
Alphabet和蘋果呈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掙錢方式,,Alphabet賣流量掙廣告費,蘋果賣手機也賣App掙錢,,還賣流量給Alphabet。蘋果更穩(wěn)健,,業(yè)務根基更扎實,。而Alphabet增長速度已經放緩,未來鴻蒙將以何種形式立足,,還有待觀察,。
總體上,Alphabet整體向虛,,硬件平臺產量很低,。蘋果和華為的硬件平臺不相上下,理論上可以支持其引入蘋果模式,,但市場上對蘋果的防備已經很明顯,,再出現(xiàn)一個“蘋果”估計會被競爭對手聯(lián)合絞殺,開發(fā)人員可能也會有抵觸,。因而華為如何在目前的模式中突圍,,很考驗其軟件頂層設計能力。
在類似的市場情緒中,,我們看看曾經失敗的例子,。在各自封閉的圈子里,Palm和Blackberry都有操作系統(tǒng),,但以本地服務和郵件服務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決定了它們的落敗,,在網絡快速演進的時候沒有跟上時代步伐。
它們先墜入黑洞效應被吞噬金錢,,后墜入慢性病效應被吞噬希望,,逐漸隨著產品淘汰而不見蹤影,。有趣的是Blackberry的QNX還意外在智能車機上找到了生存空間,并占據75%左右的份額,,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
Symbian同樣患病不輕,其曾經擁有最大的市占率,,但體系結構設計已經落后時代,,而在面對蘋果的強有力進攻,毫無應對頭緒,,導致崩盤,。
Symbian、Blackberry,、Palm并非沒有強大的用戶基礎也不是沒有技術基礎,,同樣它們有強大的開發(fā)群體支持,有一種觀點認為其應對市場變化太慢,。實際上是體系架構設計缺乏靈活性,,已經無法應對業(yè)務環(huán)境變化,同時,,“它們困在自己成功的過去”,,無法開拓,被慢性病效應吞噬,。
操作系統(tǒng)天然帶有慢性病特性,,更新迭代則是操作系統(tǒng)慢性病效應的病根。
無力的組織結構還會導致病情急劇惡化,。
Alphabet為了擺脫慢性病效應,,主動給Android做了幾次大更新。在4.4版本,,提供了ART(Android Runtime)模式,,用于提高效率;并在Android 5.x版本提供AOT(提前編譯)模式,,把Android的速度提高了三倍之多,。這些關鍵更新避免Alphabet跌入慢性病效應。
此外,,操作系統(tǒng)垂直深耕,,也能有效避免慢性病效應。目前,,蘋果和Alphabet不約而同押寶智能駕駛,,做為垂直拓展。蘋果有智能駕駛—Titan計劃,,為了強化蘋果在智能駕駛中的地位,,蘋果還在尋求收購Drive.ai,;Alphabet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更早,其投資的Waymo處在領域前列,。
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動向也值得注意,。5月27日,華為智能汽車BU正式成立,,考慮到鴻蒙系統(tǒng)打通汽車數(shù)據通道的野心,,華為切入汽車智能系統(tǒng)一點也不奇怪。
但三者同時押注智能駕駛,,一方面是現(xiàn)有流量模式下,,高增長模型難尋,需要“外購”新方法突破自我,;另一方面則是新的利潤金牛培養(yǎng)成本越來越高,,不得不早做謀劃。第三則是智能駕駛的流量入口,,對他們的吸引力大到無法拒絕,。
三者在手機領域的激斗還將在智能駕駛領域重演,只是換了競爭的陣地,,但數(shù)據,、流量、用戶紅利的爭奪本質還將一如既往,。所不同的是,在新的消費戰(zhàn)場,,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力可能變化,,三者對流量和消費行為的敏感讓它們不約而同又跑在了同一個賽道。
4,、技術上死磕,,不想被操作系統(tǒng)吞噬就需要掌握操作系統(tǒng)
Alphabet曾經想過要封閉Android,像iOS一樣構筑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后來,,Alphabet放棄了這個原則,如果堅持學習iOS,,它可能會入蘋果的坑,。華為做硬件出身,并在芯片方面早有投入,,基礎設施完備,,學蘋果比Alphabet有優(yōu)勢。
有人統(tǒng)計過華為的投入和產出,,他們預測華為的銷售收入達到100億美元的時候,,將跨過J型曲線的增長拐點,,后續(xù)的投入將大幅提高華為的產出。事實也如此,,并且華為跨過J型增長,,實現(xiàn)了S型曲線的增長模式,并一直持續(xù)十多年,。
它在發(fā)展和增長的節(jié)點踩準了技術發(fā)展的節(jié)奏,,完美擬合了二次S曲線。在上一個業(yè)務達到增長下降拐點之前,,通過換陣地的方式維持高速增長,,華為的增長完全像“打”出來的。
的確是“打”出來的,。研發(fā)起到關鍵作用,。自2006年到2018年,華為一共投入了接近700億美元做研發(fā),,目前它的年研發(fā)費用超過蘋果,。
它的研發(fā)機器高速運轉,戰(zhàn)斗力超強,,完全具向蘋果學習的基礎,,并在組織架構上,也有前瞻性設計,。
早在二十年前,,華為就在管理和組織架構上做好了準備,用了近二十年時間,,搭橋過15個咨詢公司,,改進了研發(fā)組織結構。
任正非說,,“向一切先進學習”,。這不僅僅是口號,也是號角,。
吹響號角的華為,,從1998年開始,用了4億美元,,花了五年時間全面引入IBM的管理架構,,導入以開發(fā)為核心的組織架構,從而爆發(fā)強大的戰(zhàn)斗力,,效果顯著,。
“智能相對論”查詢到,1998年的時候,,華為8000員工,,數(shù)量大約為現(xiàn)在的4.4%,;銷售額為90億人民幣,大約是現(xiàn)在的1.25%,。對比之下,,華為現(xiàn)在的效率是那時的3.5倍。怪不得有人說,,華為用100人,,可以實現(xiàn)1.6億的銷售額,它的100人大約只有華為的1/3的生產力,。
感受到組織架構的強大生產力之后,,華為在組織結構上學習的勁頭十足。繼產品研發(fā)體系由IBM設計后,,人力資源體系由Hay Group設計,;組織架構由Mercer設計;財務體系由普華永道設計,;銷售體系由埃森哲設計,;供應鏈體系又是IBM設計.…
還沒站上巔峰的華為,早在精神上站在了最高處,。成果也相當顯著,。
最終,曾經是老師的IBM又反過來學習華為的開發(fā)模式,,華為由知識輸入開始了知識輸出,,而且輸出給了自己的老師。這一點很有趣,。
IBM對華為的“提攜”很關鍵,。這次‘斷供’,華為一點不著急,,正是采用了IBM設計的供應鏈體系,早就考慮了其在極端情況下業(yè)務連續(xù)性,,不至于像中興直接休克,。
在二十年前布的局,居然能夠在二十年后掐中要害,,這是無意的一擊即中,,還是刻意追求有意為之,已無從查考,。但這種未雨綢繆還能碰得這么準,,是巧合也是必然。
“二十年前投出的籃球,,在二十年后準確命中藍框,,是遠見也是運氣,。”
但,,華為當時引入外部管理結構的時候,,并非一番風順,遇到了內部的強大抵制,。據說當時很強硬,,強力推行,管理層有反對和不支持的,,直接降級甚至開除,。最終,華為超越了一個沒生命組織隊伍范疇,,演進為不斷進化的生命體,,高速成長還能保持效率。
二十年后來看IBM,,已經在效率和生產力上落后華為,。目前IBM擁有35萬員工,接近華為兩倍,,年銷售額下降到800億美元左右,,只有華為的80%。也即IBM的人均創(chuàng)造方面只有華為的40%左右,。IBM還在經受繼續(xù)萎縮的陣痛,,年銷售額還在遞減,相比華為的高歌猛進,,銷售年奏凱歌,,兩廂對比是不是反差有些大。
有了組織架構和開發(fā)人員的準備,,華為開始了操作系統(tǒng)之旅,。但一開始,它是從細節(jié)開始的,。華為解決了Android的幾個大問題:
1,、長期運行的效率問題,從一時快到一生快,,并承諾18個月不卡,;
2、全棧優(yōu)化,,解決結構性問題,,而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為此,華為投入了EMUI 40%的人力來做優(yōu)化,。
3,、優(yōu)化碎片文件的管理,從底層改進碎片文件的回收方式,。并引入F2FS(閃存優(yōu)化文件系統(tǒng)),,雖然這是三星開發(fā)的,但華為將其發(fā)揚光大,,并在2018年順利進入Android原生系統(tǒng),。
如果說以上幾項扎了Android的骨肉,編譯器就完全是奔著Android心臟下刀子,。
華為在2019年4月份的時候隨著P30發(fā)布,,公布了方舟編譯器,現(xiàn)有App即便不改代碼,,重新編譯一次能提高40%的性能,。這意味著,華為在做底層軟件的同時,,對硬件的了解和優(yōu)化相當重視,,這是做好操作系統(tǒng)的基礎。
華為也提出了從硬件,、芯片,、底層軟件、應用層軟件的全棧優(yōu)化概念,,并借助人工智能,,對應用側智能分析,判斷應用的資源需求特征(計算密集型,、RAM密集型,、IO密集型等),有針對性地各個擊破,;對硬件資源側,,感知CPU、內存,、IO(Input/Output),、存儲等資源狀態(tài),通過AI算法及時合理地整理和回收空閑資源,,解決硬件資源協(xié)同和APP占用空間過度膨脹的問題。
此外,,在外部協(xié)作上,,建立Android綠色聯(lián)盟,合作方超過1000家,優(yōu)化超過20萬個App,,并構建開發(fā)標準,,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上向算法要效率,用效率換速度,,用速度換用戶體驗,。
華為完全捏住了操作系統(tǒng)的七寸,也捏住了用戶的痛點,。一邊是強有力的技術輸出,,一邊是強勁的需求,通過操作系統(tǒng),,華為完成了端口的對接,。
華為完全成了“帶頭大哥”。操作系統(tǒng)已經水到渠成了……
5,、企業(yè)有戰(zhàn)斗力,,操作系統(tǒng)才有活力
華為成立的時候,正處在任正非的內憂外患之中,,這決定了華為作為一個企業(yè),,其獨特的未雨綢繆的氣質。以至于在中美貿易戰(zhàn),,華為被特別對待的時候,,居然有應對措施。這讓市場上的兩種聲音都沒有了市場:一種是高調反擊不不認輸,,一種是趕緊認慫不吃虧,,但無論哪種聲音,在華為的計劃推出之后都悄然退場了,。華為按照自己的商業(yè)邏輯,,早就做了布局,因而在面對生死局的時候依然氣定神閑,,手中的牌都打了出來,。
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首先,,華為把備胎計劃轉正,,包含芯片等可以替代美國斷供,保證業(yè)務延續(xù)性,;其次,,推出更為激進的操作系統(tǒng)計劃,并在5月底注冊了商標,,這實際上表明,,如果不是目前的意外,華為不會如此早早地讓備胎計劃轉正,它還需要時日強壯筋骨,,以期做到一擊制勝,。同樣也說明,操作系統(tǒng)并非一時頭腦發(fā)熱即可成功,,死在沙灘上的例子層出不窮,。
翻開操作系統(tǒng)的歷史,是一幕血淚史,。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IT大公司基本都做過操作系統(tǒng)(本文主要是指消費類操作系統(tǒng),,業(yè)務類操作系統(tǒng)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有),前有聯(lián)通,、移動還有中興都做過嘗試,,后有騰訊、阿里巴巴但基本淺嘗輒止,。百度duerOS業(yè)務范圍比較專注AI細分市場,,而AliOS轉移了陣地,欲圖在IoT領域打下一片天地,。但他們都在手機操作系統(tǒng)領域折戟沉沙,。華為逆勢而上,佩服的人很多,,我想看戲的更多,。
華為的做法有兩種效果,一種是給國內技術型公司做了表率,,一種是暴露了華為的野心——即成為世界一流公司的頭部公司,。目前,排在它前面的公司不多,,按照它的計劃,,如果能順利按照第二曲線的模式發(fā)展,不出五年,,華為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從而創(chuàng)造歷史。
但華為發(fā)展的理想路線被按了暫停鍵,。從企業(yè)級產品到消費級產品,,隨著芯片、服務和軟件的全面斷供,,華為的發(fā)展速度被嚴重拉低,。
被嚴重拉低的還有合作伙伴對華為能否繼續(xù)前行的信心。在華為被限制之后,,華為的一些合作伙伴開始下線其手機銷售,,一些合同開始在搖擺,,增加了華為5G基站合同的不確定性。
目前,,在華為的增長序列里,消費業(yè)務增速第一,,而沉寂一段時間的基站業(yè)務隨著5G也開始爆發(fā),。美國強按住了華為的發(fā)展勢頭,這等于給華為判了死刑,,而美國政府也在等結果,。
但結果有點讓人意外。華為在市場上硬杠,,在技術上死磕,,它的底氣來自于哪里?明知操作系統(tǒng)這個黑洞還敢勇敢往前跨,。
在華為的戰(zhàn)略武器庫里,,還有豐富私藏。比如一夜之間將備胎計劃轉正,,同時遭到禁令的華為并沒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樣失去了發(fā)展動力,,其5G基站發(fā)貨還在繼續(xù)走高。
當然,,華為關鍵的競爭力并非其武器庫的存貨,,而是包含7萬開發(fā)人員在內的十多萬員工。在華為的狼性文化刺激下,,擁有極其強大的戰(zhàn)斗力,,以至于在接到禁令的時候,就能強力反彈,。
華為強就強在執(zhí)行力,,在市場里爬摸滾打這么多年,對市場的敏感反應已經成為基因記憶,。
這么多年,,華為也認了很多老師。在認蘋果為老師之前,,也認了北電為老師,,也認了愛立信為老師。這根植于華為的追隨策略,,一旦前面沒有可以跟隨的對象,,策略可能容易打偏。
任正非說,,中國人是擅長工程創(chuàng)新,,而不是理論創(chuàng)新,。
對比華為和高通,所言一針見血,。高通通過超過工程師數(shù)量的律師用專利大棒維持高額利潤,,華為通過將專利實體化掙錢。高下層分不言自明,。
這在華為拓展海外市場時,,對敗軍之將的招安即可見一斑。別的公司搶專利,,華為搶人才,,別的公司把精力投入當下掙錢的領域,華為把眼光放得更遠,。
華為已經不能僅僅把自己定位為追隨者,。時至今日,它已是巨人,。
曾經,,華為押寶GSM導致“華為的冬天”,曾經也激烈爭吵過要不要做手機,。曾經在國內無法生存被迫出走海外,,曾經也因為3G、4G再度回到高光時刻,。
它差點贏得對手輸給時代,,也差點倒在沖鋒的路上。它斗倒過北電,、打倒過愛立信,,它用低價橫掃對手也用高薪網羅人才。
它有中國人的隱忍也學習西方的處事方式,;有中國人的智慧也有外國人的直接,;有火爆的戰(zhàn)斗力也有容人之量的溫情。
它爆過狼性文化的負面,,也有更多開疆拓土的勝利,。它是技術的也是工程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目前,,在5G鋪開,世界翻開新篇章,。做為基礎設施,,5G將帶來激烈的變化,而中國互聯(lián)設備將從手機哦延展到汽車,、工業(yè)領域,,數(shù)據和入口都是數(shù)量級的提升,。
而站在5G舞臺的中央,華為已經不需要其他人伴舞了,。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完】
智能相對論: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咸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y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lián)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fā)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文|ihahe
來源|智能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