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這些汽車大企不僅造芯,,還要進軍智能手機市場

這些汽車大企不僅造芯,,還要進軍智能手機市場

2022-12-01
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車企下場造芯已不在少數,,近日,,從特斯拉,、吉利,、蔚來再到上汽,,不少車企也開始對智能手機領域躍躍欲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11/441093.htm

特斯拉造芯動作不斷

近日,,天眼查消息顯示,特斯拉已經與瑞士汽車半導體公司Annex在中國濟南建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安納思半導體(濟南)有限公司,,特斯拉持股比例為5%,,Annex擁有55%的股份。天眼查顯示,,安納思半導體經營范圍包括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制造等,。

公開資料顯示,,特斯拉自研芯片較早,由于之前其采用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芯片無法滿足特斯拉對性能,、研發(fā)進度,、成本、功率方面的要求,,特斯拉于2016年選擇了自研芯片,,2019年便推出了其集成自研芯片的全自動駕駛車載計算機FSD。近期,,市場消息顯示,,目前特斯拉的FSD芯片訂單已轉交由臺積電生產。

除了造芯外,,業(yè)界一直有消息傳出特斯拉正在研發(fā)自己的智能手機“Tesla Pi”或“tELONphone”,。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Twitter上發(fā)文指出,如果蘋果與谷歌Google下架他新收購的社交平臺(Twitter),,那么他將會考慮推出特斯拉自己的智能手機與他們競爭,。

吉利手機與汽車業(yè)務或協(xié)同發(fā)展

早在2021年9月,吉利創(chuàng)始人李書福創(chuàng)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便宣布,,將面向全球市場打造定位高端的手機,。今年年中,吉利的子公司星紀時代宣布獲得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79.09%的控股權,,并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

今年9月,,吉利汽車手機業(yè)務再添“新動作”,一口氣申請注冊了“吉魅星”“魅星吉”“星吉魅”“吉族”“紀族”等多個商標,。

早前市場消息顯示,,吉利的自研手機芯片將通過芯擎科技來開發(fā)。據悉,,2021年底,,芯擎科技研發(fā)出國內首款車規(guī)級7nm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兵在臺積電一次性流片成功,。近日,,搭載“龍鷹一號”的展示車也已經正式在武漢亮相。

據知情人士透露,,吉利造手機芯片的項目尚處于早期階段,,或許該項目會實現手機與汽車的協(xié)同。

蔚來手機項目正在推進中

蔚來早已成立獨立硬件團隊“Smart HW(Hardware)”,,自主研發(fā)自動駕駛計算芯片,近兩年還在不斷擴大芯片人才隊伍,。蔚來汽車董事長,、CEO 李斌表示“在核心技術領域,包括芯片,,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全棧自研能力,。”

今年下半年,,蔚來也開始進軍智能手機領域,。8月4日,蔚來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蔚來移動科技有限公司,,來研發(fā)智能手機,,注冊資本1億美元。

李斌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蔚來手機團隊在上海和深圳都有團隊,,目前進展比較順利。早在今年7月,,李斌在福州用戶見面會時便表示,,蔚來手機項目正在推進中。雖然目前造出手機不難,,但造出好用的手機還是有挑戰(zhàn)的,。蔚來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為蔚來用戶造一部好用的手機,,而且每年就開發(fā)一款手機,,像蘋果一樣,。

上汽與OPPO聯合共創(chuàng)生態(tài)域

上汽集團也不甘落后,今年8月,,上汽集團和OPPO簽約成立“生態(tài)域聯合實驗室”,。在此之前,上汽集團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沈浩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手機和車的聯合,,隨便哪個企業(yè)一講出來都會引起媒體關注。隨著汽車的進化,,手機廠和汽車廠商進行合作是大趨勢,。”

官方資料顯示,,作為面向物聯世界的全新物種,,上汽集團和OPPO共創(chuàng)的“生態(tài)域”是基于智能汽車這個最大的移動IoT平臺、基于先進的整車電子架構和面向服務的軟件平臺,,融合智能手機并連接其他IoT終端,,打通家庭、出行,、辦公等一系列場景,,為用戶打造一個連續(xù)完整、服務隨人,、開放靈活的智能生活全新體驗,。通過生態(tài)域,能夠實現用戶對于服務可定制,、跨端可融合,、品牌可兼容等多種體驗需求。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