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蘋果2019秋季發(fā)布會上,蘋果發(fā)布了iPhone 11 Pro,。亮點是,,iPhone 11 Pro終于告別了蘋果祖?zhèn)鞯奈甯R话玻?V1A)充電器,用上了18W快充充電器,。今天的“芯詞典”欄目給大伙聊的手機快充這檔子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幾乎不可能離開手機生活,,手機電池的容量也從以前的幾百毫安時到今天的三四千毫安時,。可隨著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對于電池的消耗也越快。之前,,咱們也有提過為啥手機電池技術一直發(fā)展不起來,。所以短期內也無法從電池解決手機續(xù)航問題,,擺在廠商面前,也只有提升充電速度這條路了,。
9月11日凌晨,,蘋果2019秋季發(fā)布會上,蘋果發(fā)布了iPhone 11 Pro,。亮點是,,iPhone 11 Pro終于告別了蘋果祖?zhèn)鞯奈甯R话玻?V1A)充電器,用上了18W快充充電器,。而上一代的iPhone XS/XS Max雖然支持快充和無線充電,,卻需要單獨購買快充充電器和數(shù)據(jù)線。
而今天給大伙聊的手機快充這檔子事,,也不是蘋果獨占首發(fā),,早在蘋果許久以前,就已經有手機廠商滿足了人民大眾的需求,。趁著這股勁,,咱們來盤一盤快充的發(fā)展史。
手機的充電標準可以追溯到功能機時代,,USB BC 1.2(Battery Charge)開始引領全球,。1995年,由英特爾(Intel),、NEC(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康柏(Compaq),、美國數(shù)字設備公司(DEC),、IBM(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微軟(Microsoft),、北方電氣公司(Northern Telecom)等七家公司組成的USB IF(USB Implement Forum)共同提出了USB規(guī)格,。而USB BC1.2標準也由USB IF協(xié)會在2010年正式頒布。所以BC1.2是全球首個可以給包括手機在內的便攜式設備使用USB接口充電(包括關機充電)的一套官方標準,。
USB IF(USB Implement Forum)
你可能要問,,這個協(xié)議標準跟快充有半毛錢關系嗎?負責任的告訴你,,關系大了去了,,但是半毛錢肯定不夠。
首先,,廠商在開發(fā)USB產品前必須從USB-IF取得廠商標識符(Vendor ID)可透過以下兩種方法來取得廠商標識符:
1,,成為USB-IF會員并繳交年費US$4,000, 即可免費獲得廠商標識符;
2,,非USB-IF會員則需繳交費用US$5,000來獲得廠商標識符,。另外,,需再繳付US$3,500以取得USB 標志使用權利,此費用為期2年(若是USB-IF會員不會收取此費用),。
USB BC 1.2的出現(xiàn),,使同時進行充電和數(shù)據(jù)傳輸成為了現(xiàn)實。當時USB接口最大電壓還是5V,,而USB BC 1.2的充電標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得USB充電的最大電流達到了1500mA,,盡管沒有提升電壓,但是電流提升后,,USB接口充電的最大功率就能夠達到7.5瓦(W),,此時的USB BC 1.2已經足夠應付當時的手機充電了。但這里也有一個伏筆,,MicroUSB 2.0接口的數(shù)據(jù)線(所謂的安卓線)內部只有四根線,,只能承載2A極限的電流。
時間到推到2012年,,那是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高速井噴發(fā)展的一年,。手機電池容量也陸續(xù)突破2000mAh,甚至4000mAh,,但智能能手機吃電還是越來越兇,,手機廠商們思來想去開始正式研究快充技術。而老大哥USB IF協(xié)會當時卻沒有給出任何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到了2013,,芯片供應商高通志向遠大,其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問題,,于是率先提出了“快充”的概念,,Quick Charge 1.0也就此橫空出世。
QC1.0同樣是通過提高輸入電流來提升充電效率,,但其支持5V/2A即最大10W的充電功率,,突破了USB-IF 1.5A的電流上限。同一年,,華為便在第一代Mate手機身上也引入了“快充”概念,,同樣支持5V/2A輸入,3.5小時內就可將4050mAh電池充滿,。充電時間縮短了40%,,至此,從1973年手機誕生到2013年,,歷時40年,,手機跨入快充時代。
第二年,,2014年,,如果說QC1.0只是高通在試水,,那么這一年則是大刀闊斧的改革了。高通徹底推翻了QC1.0的策略,,改為采用了高壓快充方案,。前文有提到MicroUSB 2.0接口的數(shù)據(jù)線最高也只能支持2A的電流,再想往上就是臣妾辦不到了,。那提升電流不行,,就升電壓唄。QC2.0應運而生,,相比起QC1.0標準,,QC2.0劃時代的改變了充電電壓,從保持了多年的5V提升至9V/12V/20V,,與QC1.0保持相同2A電流下實現(xiàn)了18W大功率電力傳輸,,并且線材不需要特殊處理舊有線材都能夠通用。而同年,,USB IF才睡醒,,同時發(fā)布了 PD 2.0 協(xié)議和USB Type-C 1.0 接口標準。革命性的 USB-C(USB Type-C)接口支持最大20V/5A 的電量傳輸,,天然更適合快充,。高電壓和USB-C接口的出現(xiàn),快充也終于迎來了爆發(fā)期,。
QC2.0是快充歷史上普及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標準,哪怕是三星2018年度旗艦Galaxy S9采用的依舊是5年前誕生的QC2.0,。也是在那一年,,OPPO推出了OPPO Find 7手機,搭載全新的VOOC閃充的技術,,4.5A的充電電流,有了那句著名的著名的廣告語“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3000mAh電池30分鐘充到了75%。
QC2.0因其無與倫比的兼容性在當時影響深遠,,Micro USB是智能手機的標配,,但卻一直受制于物理接口的限制,一旦超過2A的電流就容易出現(xiàn)損毀(原來以前把爹媽手機玩壞被暴揍一頓是這個原因),。而QC2.0就繞過了Micro USB接口和數(shù)據(jù)線的制約,,簡單暴力地增加輸入電壓來提升充電速度。
“還有這種玩法,?”國內廠商興奮地搓了搓手,。既然提升電壓可行,,誰還搞其他花里胡哨的。我們可以驕傲的請出下一位選手:OPPO的VOOC低壓大電流快充,。名字太長也難記,,下面統(tǒng)一稱其“VOOC閃充”。
VOOC閃充采則采用了另一種解決方案,,說起來也還是簡單粗暴,。正常的MicroUSB數(shù)據(jù)線承載不了過大的電流,于是它將充電器從頭到尾都改造了一遍,,搞技術還是要有錢,。平常的MicroUSB數(shù)據(jù)線只有五個測點、四條線,,VOOC就增加了MicroUSB數(shù)據(jù)線的充電和內部線,。所以初代的VOOC閃充充電頭無比碩大。而這種方法的缺點也很明顯,,大電流充電對于電池的損耗會更為明顯,,很多使用初期的VOOC快充的手機在使用大約一年之后,電池續(xù)航便嚴重下降,。
VOOC閃充充電頭
也從這里開始,,高通QC為首的高壓快充方案和以OPPO VOOC為首的低壓大電流快充方案就此分道揚鑣,而快充協(xié)議也開始五花八門起來,。
聯(lián)發(fā)科的Pump Express,,Pump Express快充技術是由內置于PMIC的電源管理集成電路和DC壁式充電器組成的。它有幾個亮點:Pump Express技術允許充電器根據(jù)電流決定充電時候所需的初始電壓,,由PMIC發(fā)出脈沖電流指令通過USB的Vbus傳送給充電器,,充電器依照這個指令調變輸出電壓,電壓逐漸增加至高達5V 達到最大充電電流,。此外,,PE技術還擁有兩種規(guī)格:一是輸出功率小于10W的Pump Express,二是輸出功率大于15W的Plus版,。
2017年,,魅族發(fā)布了55W Super mCharge快充技術,號稱“比快充還快三倍速”,,20分鐘可以充滿3000mAh電池的魅族手機,,但這其實是披了馬甲的聯(lián)發(fā)科Pump Express技術,技術上大同小異,,而該技術至今也沒有實現(xiàn)量產,。
2018年,OPPO Find X問世,還帶著50W SuperVOOC超級閃充,,3400mAh電池35分鐘充滿一起回歸,。
2019年2月24日,華為推出首款可折疊屏智能手機Mate X,,其內置4500mAh大電池,,同時支持華為新一代55W超級快充,充入85%的電量僅需30分鐘,。
2019年3月vivo子品牌iQOO又推出了vivo 44W超快閃充技術,,4000mAh的電池15分鐘充到50%,45分鐘充滿,。
同年6月,,在MWC19上,vivo iQOO 5G版手機又又展示了120W超快閃充技術,,同樣是4000mAh電池,,5分鐘內可以充到50%,13分鐘充滿,。
從目前的主流協(xié)議和接口看,,三星、蘋果和華為都有自己的協(xié)議,。OPPO VOOC,、MTK PE、Qualcomm QC等各家的協(xié)議都是基于各自的充電器和線材,,充電參數(shù)不一,,導致整個市場非常混亂,。Type-C接口的推廣和成熟,,USB PD目前兼容所有主流協(xié)議,有望形成行業(yè)統(tǒng)一充電規(guī)范,。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