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如何利用OTDR高質量維護光纜線路
如何利用OTDR高質量維護光纜線路
ohyear
摘要: OTDR(OpticalTimeDomainReflectmeter)是光時域反射儀的簡稱,,它對光纖的測試具有非破壞性,、單端介入及...
Abstract:
Key words :

     OTDR ( Optical Time Doma in Reflectmeter) 是光時域反射儀的簡稱,它對光纖的測試具有非破壞性,、單端介入及直觀快速的獨特優(yōu)點,。用OTDR進行光纖測試可分為3步: 參數設置、獲取數據和曲線分析,。人工設置測量參數包括波長選擇,、脈寬設置、測量范圍,、平均時間等,。

  ( 1)波長選擇: 因不同的波長對應不同的光線特性,測試波長一般應遵循與系統(tǒng)傳輸通信波長相對應的原則,,即系統(tǒng)開放1 310 nm 波長,,則測試波長為1 310 nm。

  ( 2)脈寬設置: 脈寬越長,,動態(tài)范圍越大,,測量距離越長,但此時產生較大測試盲區(qū),,短脈沖注入時測試距離短,,但可減小盲區(qū)。

  ( 3)測量范圍: OTDR 測量范圍是指OTDR 獲取數據取樣的最大距離,,此參數的選擇決定了取樣分辨率的大小,,最佳測量范圍為待測光纖長度的1. 5倍左右。

  ( 4)平均時間: 由于后向散射光信號極其微弱,,一般采用統(tǒng)計平均的方法來提高信噪比,,平均時間越長,信噪比越高。

  在光傳輸系統(tǒng)中故障定位的一般思路為: 先外部,、后傳輸,。也就是說在故障定位時,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斷纜,、停電等,接著考慮傳輸設備,。因此如何精確地定位故障點就顯得十分重要,。當某條線路出現故障,便可以用OTDR 對該線路進行測試,,對照測試曲線很容易發(fā)現線路的損耗是否正常及距離的多少,,對損耗大的線路加以維護,使其達到最佳狀態(tài),,如發(fā)現斷纜現象,,對照測試距離沿光纜實際路由跑一下,很容易找到斷點,,并加以修復,。下面給出幾種光纜維護中經常見到的測試曲線,,并加以分析說明。圖1為正常測試曲線,。圖2為異常曲線,,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尾纖損壞或者沒有連接好,,再者就是斷點距測試點較近,而OTDR的脈寬設置較大,,看起來好像光沒有打出去一樣,具體處理辦法: 首先檢查尾纖的好壞及其與適配器的連接情況; 其次,,就是將OTDR 的測試距離,、脈寬設置小一些。圖3表示曲線在遠端沒有任何反射峰就掉下去了,,說明光纖在曲線掉下去的地方斷了,,或者是光纖在那里打了折。圖4表示在測試長距離的光纖時,,OTDR 的測試距離,、脈寬設置過小造成的,只要合理設置儀器參數即可解決,。圖5 所示的情況比較多見,,在曲線中出現臺階,多數為光纜在接續(xù)盒處受力,使光纖在盒內打小圈造成損耗增大,,也有其中某段光纜劣化的因素,,少數與接續(xù)質量有關等。

正常測試曲線

圖1 正常測試曲線

尾纖損壞等原因導致的異常曲線

圖2 尾纖損壞等原因導致的異常曲線

光纖在遠端斷纖或打折導致的故障曲線

圖3 光纖在遠端斷纖或打折導致的故障曲線

長距離測試時OTDR測試距離,、脈寬設置過小造成的異常曲線

圖4 長距離測試時OTDR測試距離,、脈寬設置過小造成的異常曲線

光纜在接續(xù)盒處受力,使光纖在盒內打小圈造成損耗增大等原因導致的異常曲線

圖5 光纜在接續(xù)盒處受力,使光纖在盒內打小圈造成損耗增大等原因導致的異常曲線

  通過以上對OTDR的使用說明及幾種常見曲線的分析,現給出快速定位光纜線路故障點的方法歸納如下:

  ( 1)正確掌握儀表的使用方法,。①正確設置OTDR 的參數,。使用OTDR 測試時,必須先進行儀表參數設定,,其中最主要是設定測試光纖的折射率和測試波長,。只有準確地設置了測試儀表的基本參數,才能為準確的測試創(chuàng)造條件,。

 ?、谶x擇適當的測試范圍,。對于不同的測試范圍,OTDR測試的距離分辨率是不同的,,在測量光纖障礙點時,應選擇大于被測距離而又最近的測試范圍,,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儀表的本身精度,。③應用儀表的放大功能,。應用OTDR的放大功能就可將光標準確置定在相應的拐點上,使用放大功能鍵可將圖形放大到25m /格,這樣便可得到分辨率小于1m的比較準確的測試結果,。

  ( 2)建立準確,、完整的原始資料。準確,、完整的光纜線路資料是故障測量,、定位的基本依據。因此,,必須重視線路資料的存檔,。

  ( 3)建立光纜線路實際路由與地理位置標識物的準確對應,同時記錄下光纜的實際曲線,、損耗等,。

  ( 4)每次斷點修復后都要記錄下實測纜長與桿號地名(地標)對應關系,及時存檔,,便于以后維護管理,。

  以上是本在平時工作中的一些總結及心得體會,如有不足或錯誤的地方,敬請同行批*指正,,共同促進,、提高。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