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

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

2009-09-22
作者:來源:百度知道

? 華羅庚和我國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

?? 華羅庚教授是我國計算技術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開拓者之一。當馮·諾依曼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并著手設計存儲程序通用電子計算機EDVAC時,,正在美國Princeton大學工作的華羅庚教授參觀過他的實驗室,,并經(jīng)常與他討論有關學術問題,華羅庚教授1950年回國,,1952年在全國大學院系調整時,,他從清華大學電機系物色了閔乃大、夏培肅和王傳英三位科研人員在他任所長的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所內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1956年籌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時,,華羅庚教授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

?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研制(1958-1964年)

? 我國從1957年開始研制通用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1958年8月1日該機可以表演短程序運行,,標志著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為紀念這個日子,該機定名為八一型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該機在738廠開始小量生產(chǎn),,改名為103型計算機(即DJS-1型),,共生產(chǎn)38臺,。

?

103機?


?? 1958年5月我國開始了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4機)研制,以前蘇聯(lián)當時正在研制的БЭСМ-II計算機為藍本,,在前蘇聯(lián)專家的指導幫助下,,中科院計算所、四機部,、七機部和部隊的科研人員與738廠密切配合,,于1959年國慶節(jié)前完成了研制任務。


104機?


?? 在研制104機同時,,夏培肅院士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自行設計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臺小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機,。

?


107機


?? 1964年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數(shù)字電子管計算機119機研制成功,平均浮點運算速度每秒5萬次,,參加119機研制的科研人員約有250人,,有十幾個單位參與協(xié)作。

?

119機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研制(1965-1972年)

? 我國在研制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的同時,,已開始研制晶體管計算機,,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國第一臺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09乙機)實際上從1958年起計算所就開始醞釀啟動。在國外禁運條件下要造晶體管計算機,,必須先建立一個生產(chǎn)晶體管的半導體廠(109廠),。經(jīng)過兩年努力,109廠就提供了機器所需的全部晶體管(109乙機共用2萬多支晶體管,,3萬多支二極管),。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兩年后又推出109丙機,,為用戶運行了15年,,有效算題時間10萬小時以上,在我國兩彈試驗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被用戶譽為“功勛機”,。

?

109機?


?? 我國工業(yè)部門在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研制與生產(chǎn)中已發(fā)揮重要作用。華北計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機、108乙機(DJS-6),、121機(DJS-21)和320機(DJS-6),,并在738廠等五家工廠生產(chǎn)。哈軍工(國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體管計算機并小批量生產(chǎn)了40多臺,。?


第三代基于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研制(1973-80年代初)

? 我國第三代計算機的研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沖擊,。IBM公司1964年推出360系列大型機是美國進入第三代計算機時代的標志,我國到1970年初期才陸續(xù)推出大,、中,、小型采用集成電路的計算機。1973年,,北京大學與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研制成功運算速度每秒100萬次的大型通用計算機,。進入80年代,我國高速計算機,,特別是向量計算機有新的發(fā)展,。1983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完成我國第一臺大型向量機-757機,計算速度達到每秒1000萬次,。

757機?


?? 這一記錄同年就被國防科大研制的銀河-I億次巨型計算機打破,。銀河-I巨型機是我國高速計算機研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我國文革動亂時期與國外拉大的距離又縮小到7年左右(銀河-I的參考機克雷-1于1976年推出),。

?

?

銀河-I

第四代基于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研制(80年代中期至今)

? 和國外一樣,,我國第四代計算機研制也是從微機開始的。1980年初我國不少單位也開始采用Z80,,X86和M6800芯片研制微機,。1983年12電子部六所研制成功與IBM PC機兼容的DJS-0520微機。10多年來我國微機產(chǎn)業(yè)走過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現(xiàn)在以聯(lián)想微機為代表的國產(chǎn)微機已占領一大半國內市場,。

? 1992年國防科大研究成功銀河-II通用并行巨型機,峰值速度達每秒4億次浮點運算(相當于每秒10億次基本運算操作),,總體上達到80年代中后期國際先進水平,。

? 從90年代初開始,國際上采用主流的微處理機芯片研制高性能并行計算機已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fā)中心于1993年研制成功曙光一號全對稱共享存儲多處理機,。1995年,國家智能機中心又推出了國內第一臺具有大規(guī)模并行處理機(MPP)結構的并行機曙光1000(含36個處理機),,峰值速度每秒25億次浮點運算,,實際運算速度上了每秒10億次浮點運算這一高性能臺階。

? 1997年國防科大研制成功銀河-III百億次并行巨型計算機系統(tǒng),,采用可擴展分布共享存儲并行處理體系結構,,由130多個處理結點組成,,峰值性能為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系統(tǒng)綜合技術達到90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平,。

? 國家智能機中心與曙光公司于1997至1999年先后在市場上推出具有機群結構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級服務器,,峰值計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億次浮點運算,,機器規(guī)模已超過160個處理機,2000年推出每秒浮點運算速度3000億次的曙光3000超級服務器,。2004年上半年推出每秒浮點運算速度1萬億次的曙光4000超級服務器,。

曙光4000L?


? 綜觀40多年來我國高性能通用計算機的研制歷程,從103機到曙光機,,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總的來講,,國內外標志性計算機推出的時間,,其中國外的代表性機器為ENIAC,IBM 7090,,IBM 360,CRAY-1,,Intel Paragon,,IBM SP-2,國內的代表性計算機為103,,109乙,,150,銀河-I,,曙光1000,,曙光2000。


機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向量機 大規(guī)模并行機 機群
美國 1946 1959 1964 1976 1990 1994
中國 1958 1965 1973 1983 1995 1998
推出時間
相關年數(shù)
12 6 9 7 5 4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