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258-7998(2013)01-0096-04
近年來,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因其優(yōu)越的性能而得到廣泛的關注。研究表明,,系統(tǒng)容量會隨接收與發(fā)送端射頻鏈路數的增加而呈線性增加,,但增加射頻鏈路就意味著提升成本,因此增加系統(tǒng)容量與降低成本間成為一對矛盾,。MIMO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對矛盾,,它能極大地降低成本卻對系統(tǒng)性能影響很小。MIMO天線選擇原理描述如下:當系統(tǒng)射頻鏈路數一定時,,在接收端或發(fā)送端或收發(fā)兩端同時進行天線選擇,,選擇出性能最佳的若干根天線使得系統(tǒng)總體性能最好。最優(yōu)算法即全搜索[1-2],,雖然能夠得到最高的系統(tǒng)性能,,但該算法的計算復雜度也非常高;此外還有遞減算法[3],、 遞增算法[4]等,,這些算法都能在大幅減少計算量的同時逼近最優(yōu)算法的性能。已有的很多文獻討論的算法都是基于接收端[5-6],,所以本文在參考文獻[6]的基礎上將其算法改進后應用于發(fā)送端,,即從零開始在全部天線陣列中每次都選擇出一根對系統(tǒng)容量貢獻最大的天線[7],直到選出預定的天線數為止,,之后再用這些選擇出來的天線陣列進行傳輸,。仿真結果表明,在信道容量以及誤碼率[8]方面該算法的性能都非常優(yōu)秀,,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的可靠性,。
1 系統(tǒng)模型
在圖1中,假設系統(tǒng)的發(fā)送端有Nt根天線,,接收端有Nr根天線,,為最大化系統(tǒng)容量[9-10],設發(fā)射/接收端射頻鏈路數分別為Lr和Lt,。
4 仿真結果分析
為方便分析,,將未做天線選擇時的系統(tǒng)性能曲線加入對比。假設在Lt=Lr=4固定不變,、Nt=8,、Nr=4的情況下進行仿真,圖2和圖3為三種算法的性能曲線圖,。隨機生成10 000次復高斯矩陣樣值,,每一矩陣元素都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1的分布,??梢姳疚乃惴ǖ男阅芊浅=咏顑?yōu)算法,,特別是在低信噪比時可取代最優(yōu)算法。該算法的系統(tǒng)性能要優(yōu)于基于最大范數算法的性能,,且信噪比越高優(yōu)勢越明顯,;與不做任何選擇的情況相比,本文算法極大地提高了系統(tǒng)性能,。
圖4為三種算法下信道容量隨所選擇發(fā)射天線數的變化曲線,。此時,信噪比為10 dB,,Nt=4,,Nr=16,發(fā)送端射頻鏈路數Lt始終與所選天線一一對應,??梢姡S選擇天線數的增加,,系統(tǒng)容量也隨之增加,,當選擇全部天線傳輸時,系統(tǒng)容量達到最大,。本文算法的結果非常接近最優(yōu)算法且優(yōu)于最大范數算法,。
圖5為遍歷容量的累積概率分布曲線,其中Nr=4,,Nt=8,Lt=4,SNR=10 dB,。由圖可知,在相同的概率分布下,,所提算法的遍歷容量非常接近最優(yōu)算法且優(yōu)于最大范數算法,。在遍歷容量較小時,與最大范數算法和無選擇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概率分布值也較小,,這說明所提算法可以獲得更高的遍歷容量。
圖6為Lt=Lr=4時的誤碼率曲線圖,,仿真過程中假設Nt=8,,Nr=4??梢姳疚乃崴惴ǖ恼`碼率遠小于最大范數算法的誤碼率且很接近最優(yōu)算法的誤碼率,,在較低信噪比下就可獲得較低的誤碼率。隨著信噪比的增加誤碼率繼續(xù)大幅降低,,系統(tǒng)可靠性也越來越高,。
圖7為SNR=10 dB,Nt=4,Nr=16時三種算法的時延曲線,。當所選擇的天線數較少時,三種算法的時延都比較小,,但隨著所選天線數的增加,,最優(yōu)算法的時延呈指數規(guī)律攀升,而本文算法與最大范數算法的時延依舊很小,。由圖可見,,本文算法的時延要遠遠小于最優(yōu)算法時延略大于最大范數算法時延,表現(xiàn)出很好的實時性,。以天線數分別為4,、6時為例,具體時延見表1,。
在大量分析以往天線算法的基礎上,,本文將改進后的遞增算法應用于發(fā)送端。通過性能仿真得知,,本文算法的性能十分接近最優(yōu)算法且優(yōu)于基于最大范數的天線選擇算法,。在信道容量、誤碼率及天線檢測時延方面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是一種實用的發(fā)射天線選擇算法,。本文側重于對信道容量、系統(tǒng)可靠性及時延三方面的研究,,雖然能夠滿足通信系統(tǒng)實時性的要求,,但算法的延時效應比較明顯,下一階段的工作將在本文基礎上繼續(xù)降低復雜度,,提高運算速度,。
參考文獻
[1] SANAYEI S, NOSRATINIA A. Antenna selection in MIMO system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4,,42(10):68-73.
[2] MOLISCH A F,,WIN M Z. MIMO systems with antenna selection [J]. IEEE Microwave magazine, 2004,,5(1):46-56.
[3] GOKHOV A. Antenna selection algorithms for MEA transmission systems[J]. IEEE Int.Conf.Acoustics,,and Signal Processing,2002(3):2857-2860.
[4] GHARAVI-ALKHANSARI M,, GERSHMAN A B. Fast antenna subset selection in MIMO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4,52(2):339-346.
[5] 鄭娜娥,,崔維嘉,,王大鳴.多用戶分布式MIMO系統(tǒng)的低復雜度天線選擇算法[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1,38(1):184-188.
[6] 禹化龍,秦衛(wèi)平.MIMO系統(tǒng)中一種新的接收天線選擇算法[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26(1):57-61.
[7] 蘭鵬,劉琚,許宏吉,,等.MIMO系統(tǒng)中最大化信道容量的聯(lián)合發(fā)射與接收天線選擇算法[J].通信學報,,2009,30(7):7-12.
[8] 李光球,,江林超.發(fā)射天線選擇空時分組碼的誤符號率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10,25(2):291-296.
[9] 劉慎發(fā),,吳偉陵.適用于分布式MIMO系統(tǒng)的快速天線選擇算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7,30(3):50-53.
[10] 弓宇宏,,王霞,,云嬋.分布式MIMO系統(tǒng)中的一種可控式天線選擇[J].通信學報,2010,,43(7):54-57.
[11] 滕志軍,李曉霞.MIMO信道在巷道中的GBDB模型分析[J].電信科學,,2011,27(5):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