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通過外科手術機器人給患者做手術,。手術中,中山一院院長助理,、胃腸外科專家何裕隆教授坐在操作臺上,,操縱機器人,只幫林伯做了四個約一厘米的切口,,就順利切除了巨大息肉,。
醫(yī)生操縱機器人
醫(yī)生通過外科手術機器人給患者做手術
63歲的林伯(化名)近日在廣州接受了一臺特別的手術,在他腹部做切口的是一臺機器人,。記者昨天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獲悉,,這是華南地區(qū)首臺外科手術機器人第一次“上崗”。
手術機器人有“七個手臂”
手術機器人有七個可旋轉540度的手術器械,,能模擬醫(yī)生的手臂,,但更加穩(wěn)定,不會因手術時間長,、強度大而累得“手顫”,。它有“千里眼”,,手術視野比人眼放大十倍,能為醫(yī)生呈現(xiàn)病人體內的三維立體高清影像,。
手術中,,中山一院院長助理、胃腸外科專家何裕隆教授坐在操作臺上,,操縱機器人,,只幫林伯做了四個約一厘米的切口,就順利切除了巨大息肉,。由于視野非常清晰,,血管和組織纖毫畢現(xiàn),醫(yī)生很容易操作機器人手臂避開血管,,減少出血,。術后第二天,林伯就下床活動,,第三天就出院,。
手術效果勝腹腔鏡和人手
何裕隆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與傳統(tǒng)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相比,,具有更多優(yōu)勢,。與普通腹腔鏡相比,它進行的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出血更少。和醫(yī)生相比,,它的手術視野更精確和深入,,操作穩(wěn)定性更強,可以在人手不能觸及的狹小空間也能精確操作,,并由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避免誤操作的發(fā)生,。
從適應癥來看,凡是腹腔鏡能操作的手術,,機器人都可以“搞掂”,。目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已完成十四臺機器人手術,,涉及胃腸外科,、肝外科、膽胰外科,、泌尿外科的結直腸癌,、肝癌、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和膽囊切除手術等,。
不過,,何裕隆也表示,,手術機器人對組織軟硬的觸感和區(qū)分能力不如人手,對打結,、移動等的力度拿捏也有欠火候,,有待技術進一步改進。
機器人身價超兩千萬元
請機器人做手術,,需要花多少錢,?據(jù)中山一院副院長匡銘教授介紹,目前廣東物價局還在進行審批,,上海對機器人手術定價3萬元,,北京約為四到五萬元。
手術機器人身價約270萬美元,,相當于2000萬元人民幣,。
目前,美國有超過1800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歐洲有400臺,。2013年,全球共完成機器人手術45萬臺,,估計去年全年手術量超50萬臺,。
我國內地約有30家醫(yī)療機構引進了34臺手術機器人。廣州首臺機器人今年初落戶中山一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也已獲得批準,今年將引進手術機器人,。
機器人切除息肉
63歲的林伯剛剛接受了一臺特別的乙狀結腸巨大息肉切除手術,,手術機器人操刀,手順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