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手機行業(yè)流行炫技 究竟什么才是真創(chuàng)新

手機行業(yè)流行炫技 究竟什么才是真創(chuàng)新

2015-11-10

  近年來手機行業(yè)頻頻炫技,,其中不少創(chuàng)新既實用又優(yōu)雅,但一些技術創(chuàng)新則淪為了營銷賣點,,純屬浮夸炫技,。那些浮夸炫技的功能一開始用戶會為了嘗鮮而反復使用,發(fā)覺其中的貓膩之后,,只會敬而遠之,,從此雪藏。

  浮夸炫技已成風,,營銷炒作都是通病

  回顧幾款當時看來酷炫無比而且被當成廣告賣點的技術創(chuàng)新,,如今都已偃旗息鼓。

  第一個就是眼球滾動技術,。這項技術由某家國際大廠運用在自己的第四代旗艦機上,。這項技術的目的是人手可以無需進行頁面的上下翻頁,只需要死死盯著一個點然后如“斗雞眼”一般上下移動自己的頭,,實現(xiàn)翻頁和滾動功能,。這個技術最大的死穴在與識別成功率低,滾動眼球時整個人也如小丑一般,,眼球也極不舒服,。

  第二個則是聲音拍照技術。這項技術筆者外出爬山時在朋友的那款國產某品牌千元機上發(fā)現(xiàn),,專門用于自拍,。當時那位朋友借走了筆者的自拍桿,不連接藍牙便開始對著手機大喊“茄子”,,手機便實現(xiàn)了聲控拍照,。這位朋友自己拍的起勁,旁人卻都哄堂大笑,,而且紛紛也大聲喊起了“茄子”,,給朋友拍了十多張照片。最后朋友十分無奈,,只能放棄,。

  第三個則是手勢翻頁、懸浮預覽技術。這兩項技術在大量國內外智能機上都存在,,看電子小說時,,只需要用手如翻書一般撫過屏幕,就可以實現(xiàn)自動翻頁,。而懸浮預覽則是無需手機接觸屏幕,,只需懸浮點觸便可進行操控。這兩項技術看似高大上,,實則嘗試一兩次后便會放棄,,因為觸控不靈敏,動作幅度也太過夸張,,很不方便,。看電子書時仍然乖乖用原有的翻頁技術進行操作,。

  第四個則是眼部識別技術,。眼部識別的安全驗證技術本來是一項非常優(yōu)秀的技術創(chuàng)新,相比指紋識別而言,,安全性也更高,。但某幾大國產手機廠商在做這項技術時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眼部識別的識別框,眼球對準識別框之后,,才能開始識別,。這項技術使用時看似非常有科幻片的既視感,但在地鐵,、公交,、工作單位等場合使用時,反而給人心理障礙--旁人總會投來一樣的眼光,,讓你不好意思再使用,。

  第五個則是邊緣觸控技術。這項技術被一家國產老牌通信巨頭在自己的一款“無邊框”(實際上就是3D玻璃做的不如三星S6 Edge那么夸張)手機率先使用,,其中有著各種單指,、雙指、三指操作手勢,,繁瑣不說,,誤觸幾率也很大,,用戶在開始的一周嘗試試用之后,,最終還是會選擇回到傳統(tǒng)的操作方式。

  這類技術不甚枚舉,,這些技術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都被運用在營銷廣告之中,品牌方做廣告時很high,但用戶使用過后卻是索然無味,,新鮮一兩次后最終選擇放棄,。

  其中每項技術看起來都非常的酷炫,但使用起來卻沒有那樣舒適,、自然,,沒有解決用戶剛需。學習成本高不說,,而且還給用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要解決真實需求:用戶舒適才是王道

  Zealer創(chuàng)始人王自如在最近的一期名為《被玩壞的智能化》節(jié)目中談到,好的產品一定要使用相對成熟的技術,、恰當?shù)漠a品形態(tài),,去解決一個真實的需求。

  何為真實的需求,?更簡單,、更傻瓜的交互、方便快捷的操作這些都是用戶在使用智能手機時的真實需求,。在使用技術創(chuàng)新時,,用戶要感受到舒適、自然,、不別扭,,要愿意長期使用這一項技術。

  同樣是眼部識別,,微軟的旗艦機Lumia950會選擇去掉眼部識別框來做,,這其實便是洞悉了用戶的心理障礙。雖說識別時間還是較長,,但總體來看這項技術從人機交互的角度來看,,微軟做的是最成熟的。

  同樣是邊緣觸控,,小米的小米4C則只去做邊緣雙擊返回,、單機拍照這兩個功能,功能少,,但對于大屏手機而言,,卻都是較為實用的功能。雖說小米4C的邊緣觸控誤觸幾率還是較高,,但相對前文中提到的那款手機而言,,確是做的恰到好處。

  同樣是安卓三按鍵,,魅族最新的M-Back卻只需要在一個Home按鍵上完成,。不花哨,,夠簡潔,用戶習慣之后頗有回不去的感受,。相比以前的Smart-Bar而言,,更加值得稱道。

  同樣是壓力觸控,,iPhone6s的3D-Touch可以重壓滑動用于進入多任務界面,。這個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雙擊Home鍵的使用幾率,對于用戶而言,,心理上會更加依賴,。

  這四個案例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不花哨,用戶用的舒適,,這才是產品的王道,。

  真正的技術創(chuàng)新:感受不到技術創(chuàng)新

  不花哨僅僅只是一個方面,從極致的角度來看,,其實以上四項技術創(chuàng)新都不夠極致,。王自如這些年來曾經多次在主持節(jié)目時談到一句話--真正的技術創(chuàng)新是要人感覺不到技術創(chuàng)新的存在。

  指紋識別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最好的一項技術創(chuàng)新,。雖說此前摩托羅拉等廠商都先做過,。2011年,摩托ME860上市,,摩托ME860內置一個指紋識別裝置,,跟電源/開鎖鍵整合在一起,這個設計跟筆記本較為類似,,而其功能也主要是向保密所靠攏,。摩托ME860的指紋識別裝置可以直接讀取手指的指紋實現(xiàn)開鎖,并且可以同時設置兩個指紋,,以作備用,。

  由于做的過于復雜,而且還是筆記本上使用的劃擦式,,摩托ME860最終都失敗了,。這其中其實就存在不夠成熟、過于炫技,、識別成功率低的因素,。

  相反,iPhone5s推出之后,,所有人都記住了Touch-ID技術,,所有廠商也開始跟進蘋果標準的按壓式指紋識別技術。iPhone5s的指紋識別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集成在Home鍵這個原有產物之內,,用戶輕輕一按即可,不僅可以解鎖,,還可以用于指紋支付,。用戶沒有沒有沒那么高的學習成本,使用舒適自然,,所以迅速成為了安卓陣營效仿的對象,。

  后記:

  技術創(chuàng)新不是炫技、不是尋找營銷賣點,。技術和功能的創(chuàng)新最后真正還是要為用戶的使用落地,。降低學習成本、盡量靠近用于原有的使用習慣,,慢慢尋找到創(chuàng)新和習慣之間的平衡點,,這樣才可以真正讓自己的技術創(chuàng)新落到實處。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