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從半導體產業(yè)觀點 看英特爾移動市場挫敗

從半導體產業(yè)觀點 看英特爾移動市場挫敗

2016-05-10

  英特爾(Intel)決定取消下一代Atom移動處理器的開發(fā),,被外界視為英特爾在全球移動芯片市場一大挫敗象征,,然據稱英特爾投入100億美元在發(fā)展移動市場,,卻未見明顯收獲的一大主因,,可能與英特爾所采取不同的半導體產業(yè)商業(yè)運作模式,造就不同制程重要性思維有關,。

  據Extreme Tech網站報導,,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yè)主要由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GlobalFoundries等四家業(yè)者盤據,,其中臺積電,、三星及GlobalFoundries為純晶圓代工廠,只負責為外部客戶制造芯片,,并非為自家企業(yè)設計,、推出及自售芯片產品。即使三星有為公司內部打造部分客制化芯片,,但基本上大部分晶圓業(yè)務仍是為外部客戶做代工為主,。

  但英特爾與上述三家業(yè)者的業(yè)務模式不同,多年來英特爾均自建晶圓廠房,,只為生產自家設計的微處理器,,屬于整合元件制造(IDM)半導體業(yè)者,直到過去幾年才打破此一慣例,,開始接外部客戶晶圓代工訂單,。不過近期英特爾晶圓代工業(yè)務在招徠幾家高獲利客戶的移動上,卻不是那樣的成功,,也尚未為公司創(chuàng)造顯著營收,。

  就因為英特爾IDM性質與純晶圓代工廠的差異,成為造成英特爾移動芯片業(yè)務如今走衰的重要因素,。以臺積電與英特爾做比較為例,相較于臺積電即使也持續(xù)投資發(fā)展先進半導體制程技術,,但實際上臺積電大多數營收仍來自于舊有制程技術,,反觀英特爾一直以來的制程策略,均是依賴于快速采用新制程技術,。

  在此情況下,,英特爾大部分營收主要來自較先進制程技術,較舊的制程則因過時而舍棄或進行升級,,因此僅以少量舊制程技術生產自有芯片組,,這與臺積電仍有不少營收比重來自較舊制程工藝明顯不同。如截至2015年第1季,,臺積電仍有54%營收來自至少8年前便開始量產的制程技術,。

  過去近30年來,自1980年代起至2010年左右,,這樣的商業(yè)模式差異對英特爾并未造成太大影響,,甚至英特爾還擊退過競爭對手,如在x86市場擊敗僅有的主要競爭對手,,并迫使超微(AMD)為了求生存而出售自己的晶圓廠,。

  通常純晶圓代工廠與英特爾都各走各的路,但時常也會針對部分相同問題進行爭論,,在生產上著重的優(yōu)先性及解決方法上也各自不同,,如英特爾是以知名的“精確復制”(Copy Exactly)策略打造自有嚴格標準的晶圓廠房,,將高良率視為優(yōu)先事項、幾乎完全專注于微處理器,,并強制采行嚴格的設計準則,,形成一個自成一格的供應體系。

  反觀臺積電等其他三家晶圓代工廠,,由于主要業(yè)務是設計制程技術以滿足各方不同客戶需求,,因此較重視靈活性、壓低成本及產能等面向,。過去多年來純晶圓代工廠與IDM業(yè)者各自的商業(yè)模式均很完美的運作著,,一直到彼此的業(yè)務模式開始出現(xiàn)沖突。

  因此報導認為,,英特爾在移動芯片市場上的挫敗,,正凸顯出英特爾將制程技術進步視為企業(yè)獲致成功較為重要的發(fā)展藍圖上,所面臨的缺陷,。

  盡管近期英特爾新制程技術研發(fā)進度延后,,且自行決定放棄自有tick-tock模式,然英特爾依舊是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晶圓廠,,亦是全球首間部署10納米制程技術的廠商,。但即使據稱英特爾已投入100億美元在移動市場,卻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成就,。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