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2D或者3D,,總是讓人想到視覺領域中的效果,,然而在半導體領域,3D技術帶來的革命更嘆為觀止,,早些年的FinFET和3D NAND只是個開始,。從去年12月初英特爾公布新架構路線,到1月初CES 2019上拿出M.2 SSD大小的整臺電腦,,這樣的速度,,你不得不更上!
到底是什么決定著產(chǎn)品質(zhì)的飛越,,銷量徘徊不前的PC到底路在何方,?英特爾在此次CES上給了大家答案和思考。
“早”在2011年年中,,英特爾推出了向空間要性能的Tri-Gate 3D晶體管技術,,成為LSI取代電子管之后,半導體制程革命的新標志,。該技術就是今天已經(jīng)廣為各大半導體廠商所采用的FinFET,。
從2013年開始,多家主流的Flash廠商開始陸續(xù)推出3D NAND產(chǎn)品,,最早推出該類產(chǎn)品的三星稱之為V-NAND,。與該技術普及相伴的是MLC向高堆疊TLC的技術演進,,SSD進入尋常百姓家。
在這股浪潮中,,英特爾/美光并不是十分積極,,直到2015年才少量推出了使用相對獨特的浮柵技術的3D NAND產(chǎn)品。真正的大招是他們同時宣布,,2017年初正式推出成品的3D XPoint技術,,英特爾稱之為Optane(傲騰),比單純的3D NAND只講求容量增加,,更多了一重性能(速度,、延遲、壽命)的大幅提升,。
可以說,,半導體業(yè)界近年來每次大的技術飛越,都與3D化——從平面向空間要增長密不可分,。而其中,,英特爾的角色都是那么的微妙和關鍵。
剛剛公布就接近產(chǎn)品化的3D封裝技術Foveros,,將用多么“了不起(Foveros希臘語含義)”的成就改變半導體產(chǎn)業(yè)呢,?
制程制程,制程是什么,?無論是英特爾推演在的14nm,、剛剛宣布2019年進入的,還是TSMC于去年下半年開始量產(chǎn)7nm,,簡單的描述是線寬,,是晶片組成的半導體里弄中的道路寬度。路窄不是問題,,關鍵是一方面要能保證車輛正常通行,,另一方面還要防止路兩側(cè)房間不會隔路“相望”。英特爾不斷的14nm制程優(yōu)化過程,,就是路不變窄的情況下,,盡可能蓋上更多的房間、住下更多的晶體管,。同理,,7nm的馬路雖窄,但若不能很好地隔離不同“房間”間的干擾,,房間的實際面積或距離,,并不能隨同制程改進而縮小,也就是晶體管密度沒有增加,,一切都等于白搭,。
雖然FinFET技術已經(jīng)完全普及,但是由于大多數(shù)CPU或SoC內(nèi)部結構復雜,、同時具有電氣性能差異巨大的眾多功能模塊,,F(xiàn)inFET技術只能實現(xiàn)單個晶體管,或者說柵極的空間布局,,晶體管本身無法實現(xiàn)多層堆疊,,即3D化。在這種情況下,,CPU和SoC只能基于單片晶圓生產(chǎn),,同等制程情況下,對應DIE的面積反映出晶體管的數(shù)量,,間接地呈現(xiàn)芯片性能,。這也是摩爾定律已死的理論根源。
3D封裝技術,,在這里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下面的故事有點像立體種植,把從面積要的產(chǎn)能改為向空間要,。
立體種植晶體管,,對不起,暫時還不能,。3D封裝說得很清楚,,就是在空間中而不是平面化封裝多個芯片。也許你會說,,這有什么新鮮的,,芯片堆疊技術不是老早之前就被廣泛使用了么,無論是DRAM還是NAND,,都已廣泛采用堆疊技術,,特別是NAND已經(jīng)從128層甚至更多層邁進。而智能手機所使用的SiP芯片,,也是將SoC與DRAM堆疊在一起的,。
DRAM/NAND堆疊相對簡單,由于各層半導體功能特性相同,,無論是地址還是數(shù)據(jù),,信號可以縱穿功能完全相同的不同樓層,就像是巨大的公寓樓中從底到頂穿梭的電梯,。存儲具有Cell級別的高度相似性,,同時運行頻率相對不高,較常采用這種結構,。
SoC和DRAM芯片的堆疊,,采用了內(nèi)插器或嵌入式橋接器,,芯片不僅功能有別,而且連接速度高,,這樣的組合甚至可以完成整個系統(tǒng)功能,,因此叫SiP(System in Package)更準確。SiP封裝足夠小巧緊湊,,但是其中功能模塊十分固定,,難以根據(jù)用戶需要自由組合IP模塊,也就是配置彈性偏低,。
在去年年初,,英特爾推出Kaby Lake-G令人眼前一亮,片上集成AMD Vega GPU和HBM2顯存的Kaby Lake-G讓EMIB(嵌入式多芯片互連橋接)封裝技術進入人們眼簾,,而該技術還只是2D封裝,,也就是所有芯片在一個平面上鋪開。
現(xiàn)在,,英特爾已準備好將3D封裝引入主流市場,,也就是Foveros。Foveros 3D封裝將多芯片封裝從單獨一個平面,,變?yōu)榱Ⅲw式組合,,從而大大提高集成密度,可以更靈活地組合不同芯片或者功能模塊,。
多IP組合靈活(異構),,并且占用面積小、功耗低,,是Foveros最顯著的特點,。特別是結合上英特爾10nm制程,摩爾定律從晶體管密度(2D)到空間布局(3D)兩個維度得到延續(xù),。
Lakefield是英特爾在CES 2019上披露的全新客戶端平臺的代號,,該平臺支持超小型主板,有利于 OEM 靈活設計,,打造各種創(chuàng)新的外形設計,。該平臺采用英特爾異構 3D封裝技術,并具備英特爾混合CPU架構功能,。借助Foveros,,英特爾可以靈活搭配3D堆疊獨立芯片組件和技術IP模塊,如I/O和內(nèi)存,?;旌螩PU架構將之前分散獨立的CPU內(nèi)核結合起來,支持各自在同一款10nm產(chǎn)品中相互協(xié)作:高性能Sunny Cove內(nèi)核與4個Atom內(nèi)核有機結合,可有效降低能耗,。英特爾宣布預計將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使用這種全新3D堆疊技術的產(chǎn)品,。
這顆Foveros 3D封裝技術打造的硬幣大小的芯片,從下至上,,依次是封裝基底(Package),、底層芯片(Bottom Chip)、中介層(Active Interposer,,中介層上的上層芯片可以包括各種功能,如計算,、圖形,、內(nèi)存、基帶等,。中介層上帶有大量特殊的TSV 3D硅穿孔,,負責聯(lián)通上下的焊料凸起(Solder Bump),讓上層芯片和模塊與系統(tǒng)其他部分通信,。
該芯片封裝尺寸為12mm×12mm,、厚1mm,而內(nèi)部3D堆疊封裝了多個模塊:基底是P1222 22FFL(22nm改進工藝)工藝的I/O芯片,;之上是P1274 10nm制程計算芯片,,內(nèi)部整合了一個Sunny Cove高性能核心、4個Atom低功耗核心,;PoP整合封裝的內(nèi)存芯片,。據(jù)稱,整顆芯片的功耗最低只有2mW,,最高不過7W,,注意,這可是高性能的x86架構芯片,,不是ARM的喲,!
圍繞這顆芯片制成的電腦主板尺寸縮小到一塊M.2規(guī)格SSD大小,要知道此前Core m SoC平臺主板的面積小1/2以上,。
同時Sunny Cove 高性能核心將提供用于加速 AI 工作負載的全新集成功能,、更多安全特性,并顯著提高并行性,,以提升游戲和媒體應用體驗,,特別是其高級媒體編碼器和解碼器,可在有限功耗內(nèi)創(chuàng)建4K視頻流和8K內(nèi)容,。另外,,從Ice Lake開始,英特爾承諾的直接集成Thunderbolt 3和支持Wi-Fi 6(802.11ax)等功能也將落地,全面增強連接性能,。
此后,,10nm技術將逐步拓展到桌面級產(chǎn)品領域、Foveros 3D封裝的Lakefield,,而至強可擴展(Xeon Scalable)平臺(Ice Lake-SP)則將在2020年進行升級,。
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英特爾的5G技術也在加緊部署,。其中代號為Snow Ridge的首款10nm 5G無線接入和邊緣計算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芯片,,將把英特爾的計算架構引入無線接入基站領域,從而充分讓其計算功能在網(wǎng)絡邊緣進行分發(fā),。CES 2019上,,英特爾展示了基于Snow Ridge平臺的一款小型無線基站,整個設備的體積非常小巧,,而這顆芯片示Snow Ridge也采用了Foveros 3D封裝工藝,,交付時間為今年下半年。
新制程與新封裝,,一直是英特爾稱霸半導體領域的基石,。2011年的22nm+Tri-Gate,2019年的10nm+Foveros,,摩爾定律的世界依然寬廣,。
等待了數(shù)年,英特爾新技術將再次改變世界,,起點仍將是集各領域發(fā)展前沿于大乘的PC領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AI加持的CPU仍將是核心計算單元,,經(jīng)過重新構建的CPU架構,,無論是從Sunny Cove開始的新一代酷睿微架構,還是Lakefield所展現(xiàn)的混合CPU架構,,都極大地平衡了性能與功耗,,將高性能、小型化與長續(xù)航推向新的高度,。在最新發(fā)布的一批9代酷睿處理器上,,新的“F”后綴產(chǎn)品已經(jīng)不再集成核顯,與Ice Lake走向市場前后腳,,英特爾回歸獨顯市場的首款產(chǎn)品Arctic Sound也將上市,,隨后的13代產(chǎn)品Jupiter Sound更是再推翻番的性能。再加上本地連通的PCI-E 4.0,、擴展連接的集成Thunderbolt 3,,結合了5G和Wi-Fi 6的“永遠在線”,存儲上的Optane Memory及Optane SSD,無所不能的PC在英特爾技術的打造下正在浮出水面,,PC的世界依然相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