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有幸得一個朋友幫忙,, 讓我們有機會向深圳的一家如雷貫耳的電子產品代工巨無霸交流我們的解決方案。交流對象是這家公司的一個子公司的負責人,,該子公司承擔其全球供應鏈的物流業(yè)務,, 也向其他工廠提供B2B的物流服務, 估計業(yè)內人士可能已經猜出這家公司的名字,。
作為行業(yè)頭部公司,, 自然會不斷嘗試各種新的技術來提高其競爭力,因此,, 在物聯(lián)網方面他們已經嘗試過了LPWAN的兩個主流標準NB-IoT以及LoRa,, Short range也嘗試了BLE、Zigbee等,。 Short Range的標準就不說了,, 他們容量比較小, 覆蓋距離也非常有限,, 雖然他們能夠適應單兵場景(就是單輛車上的管理)部分要求,, 但也是削足適履的無奈之舉,無法取得足夠好的ROI(支出收入比),, 所以,,并沒有大規(guī)模地推廣,。 他們實際上更關注的是倉儲盤點,、資產管理和物流運輸這三個方面, 因此,,低功耗,、容量大和覆蓋距離廣的LPWAN是他們更需要的技術。 他們也對他們分別做了測試和實驗,,結果非常令他們失望,。 實際上,這雖然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但仍然值得寫下來,,以供大家在技術決策時有個參考。
NB-IoT實踐
他們搭建了一個私有的NB-IoT網絡, 包括NB-IoT基站,,但試驗下來發(fā)現(xiàn)問題很大,。因為他們的需求是需要網絡能夠實時或者準實時響應, 因此,,需要持續(xù)的雙向通信,, eDRX模式或者PSW模式并不適用,結果試驗下來發(fā)現(xiàn)和2G網絡的功耗相差無幾,;然后是容量問題,, 一個基站下接200個終端網絡就擁塞得很厲害, 導致響應時間很長,。 他們的結論是NB-IoT宣傳有很大的誤導成分,, 其所謂的低功耗、大容量在實時雙向通訊的場景中根本無法實現(xiàn),。
所以,,他們試驗完了后,感覺有種被騙的感覺,,認為NB-IoT的宣傳有很大的問題,, 應該要在宣傳上注明其某些人們看重的特性的前提條件, 否則,,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會造成決策的失誤,,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顯然,, NB-IoT完全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LoRa實踐
他們也搭建了一個LoRa網絡, 現(xiàn)有2000個終端(endpoints),。 LoRa有三種模式,, Class-a和Class-b不適用雙向實時或者準實時的應用, 因此只能使用Class-c模式,。 試驗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供應商宣傳中的一些花招,, 例如超低功耗、廣覆蓋,、大容量是LoRa聯(lián)盟一直著重宣傳的三大特性,,但在Class-c的模式下, 他們一塊20000毫安時的可充電大電池也只能用5個月,;覆蓋距離和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是成反比的,,本身數(shù)據(jù)速率就不高, 當用更高的擴頻因子而提升覆蓋距離時,,數(shù)據(jù)傳輸量就更是少得可憐,;響應速度非常慢,, 2000個終端盤點一下需要半個多小時,這也說明LoRa基站的真實的并發(fā)容量并不大,。
相比于NB-IoT,, LoRa的功耗確實要小一些, 但依然很不理想,;要命的是由于LoRa使用的網絡模型是Aloha,, 因此, 根本不能用來做實時或者準實時雙向通信,, 對響應速度要求比較高的倉庫盤點完全無法適用,。 但對資產管理這類單向通信為主,偶爾雙向通信的應用場景,, LoRa還是可以用的,,但在中國的問題是,LoRa所支持的subG頻段事實上是被無線委禁止使用的,。
那么最終的結果是,, NB-IoT完全不能用;雖然不考慮頻段授權因素,, LoRa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在實際應用中又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政策問題, 因此,,客戶現(xiàn)在很苦惱,, 因為他們實際上是沒有方案可以用的。
這些情況,,實際上我們在從前期的協(xié)議分析和客戶訪談中就知道了,。 在我們看來,NB-IoT和LoRa是面向低頻次單向通信設計的物聯(lián)網協(xié)議,, 而這種低頻次單向通信機制只適合物聯(lián)網發(fā)展初期的一些需求,, 例如表記類應用。但隨著人們對物聯(lián)網智能化越來越多的需求,,物聯(lián)網通訊協(xié)議和模塊必須要能夠支持雙向實時或者準實時通訊模式下的超低功耗,、超大容量和超快響應速度, 而這,,在目前的LPWAN的主流技術中尚不能實現(xiàn),, 必須要有也會有新的技術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