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14nm爭奪戰(zhàn):一場七國群雄爭霸

14nm爭奪戰(zhàn):一場七國群雄爭霸

2019-08-17
關鍵詞: 三星 芯片 GPU 半導體

目前來看,具有或即將具有14nm制程產能的廠商主要有七家,,分別是:英特爾,、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和華虹,。

14nm制程是當下的中堅力量,,承載著市場上絕大多數中高端芯片的制造,特別是工業(yè),、汽車,、物聯網等,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14nm制程正當其時,。

14nm爭奪戰(zhàn)概述:

14nm制程主要用于中高端AP/SoC、GPU,、礦機ASIC,、FPGA、汽車半導體等制造,。對于各廠商而言,,該制程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依然是14nm制程的主力軍,,也是它們主要的營收來源,,其次是格羅方德和聯電,但這兩家的14nm產能相對來說很有限,,而且也不是它們的發(fā)展重點,。

因此,在這個有巨大營收規(guī)模的市場,,前三大玩家都在積極發(fā)展10nm、7nm及更先進制程,,第四和第五玩家的產能又很有限的情況下,,給了我國本土晶圓代工廠商不錯的發(fā)展機遇,關鍵是要抓緊時間量產,,并保證產能和良率,。只要跟對了時間點,還是大有可為的,。

英特爾:擠牙膏依舊爆單

而英特爾原計劃在2016年推出10nm,,但經歷了多次延遲,2019年才姍姍來遲,,可以看出對14nm制程的倚重程度,。

然而,英特爾公司自己的14nm產能已經滿載,,因此,,該公司投入15億美元,用于擴大14nm產能,,預計可在今年第3季度增加產出,。

為了改善14nm產能,2018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150億美元,,比年初增加了10億美元,,這些錢將投入到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愛爾蘭及以色列的14nm晶圓廠中,,增加14nm產能供應以滿足市場需求。

而為了緩解CPU缺貨的尷尬,,英特爾已經開始與三星交涉有關CPU代工的問題,。目前三星已經正式同意為英特爾代工“Rocket Lake”微架構CPU,該微處理器將于2021年發(fā)布,。

英特爾在14nm制程節(jié)點上確實消耗了比較長的時間,,但是同一制程下英特爾通過對架構技術的優(yōu)化,可以說是充分挖掘了14nm制程工藝的性能潛力。

從14nm到14nm+再到14nm++,,從第五代酷睿到第九代酷睿,,每代之間的性能提升幅度基本在10%-15%左右,第七代到第八代性能飆升40%,。

而酷睿在核心數量提升的情況下,,主頻、睿頻能力不僅未降反升,,去年10月英特爾推出的第九代酷睿i9 9900K還達到了單核5GHz睿頻,。究其原因,正是英特爾在14nm制程架構優(yōu)化多年所帶來的突破,。

從英特爾制程優(yōu)化角度來看,,其實這些年來14nm酷睿處理器在性能層面的提升幅度是相當大的,只不過每代與每代之間相對來說提升10%-15%,,讓人感覺沒那么明顯罷了,。

三星:打造中端還兼職賺外快

三星于2015年宣布正式量產14nm FinFET制程,先后為蘋果和高通代工過高端手機處理器,。目前來看,,其14nm產能市場占有率僅次于英特爾和臺積電。

今年年初三星發(fā)布了Exynos7 系列處理器新品:Exynos 7904,,定位于中端,,提供流暢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并且擁有優(yōu)秀的功耗控制,。

三星還準備了其他各種各樣的工藝,,從14、10nm節(jié)點往下覆蓋到每一個數字上了,,未來還要進軍3nm以下的2nm甚至1nm工藝,,要挑戰(zhàn)半導體的物理學極限。

由于存儲芯片市場疲軟,,對三星的營收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三星的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下降,,想尋找新客戶,,高通和英特爾是其主要的爭取對象。

英特爾希望三星方面能夠解決它們14nm產能短缺的問題,,讓英特爾方面可以在2021年發(fā)布代號為“Rocket Lake”的CPU,,三星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14納米英特爾CPU。

臺積電:投入多年構筑護城河

臺積電于2015下半年量產16nm FinFET制程,。與三星和英特爾相比,,盡管它們的節(jié)點命名有所不同,,三星和英特爾是14nm,臺積電是16nm,,但在實際制程工藝水平上處于同一世代,。

到2018年第二季度,臺積電的16nm和20nm制程對該公司的營收貢獻率為25%,,主要產品分為兩大類:一是邏輯器件,,包括中高端手機AP/SoC、基帶芯片,、CPU,、GPU、礦機ASIC,,以及FPGA等,;二是射頻芯片,包括高端手機的WIFI,、藍牙、NFC芯片,,5G毫米波芯片,,以及汽車電子用芯片等。

新技術一經推出就為臺積電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一夜之間就把勢均力敵的對手甩在了后面,。而且由于在邁進16nm/14nm的門檻后,研發(fā)成本大大增加,,臺積電憑借多年的積累逐漸站穩(wěn)腳跟,。

格羅方德:放棄7nm豪賭14nm

格羅方德將無限期暫停7nm LP工藝的開發(fā),以便將資源轉移到更加專業(yè)的14nm和12nm FinFET節(jié)點的持續(xù)開發(fā)上,。

這一決定并不是因為7nm LP工藝面臨技術障礙,,而是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將專注射頻,、嵌入式存儲器、低功耗定制產品在14nm,、12nm FinFET工藝改進,。

除AMD和IBM外的客戶,其更青睞于已經成熟的14nm FinFET工藝,,而不是尚未成熟的更前沿節(jié)點,。

14nm是格羅方德最先進的主流制程工藝,位于美國紐約州馬耳他,,這里除了14nm,,還有28nm的,,最大產能為6萬片晶圓/月,主要采用12英寸晶圓,。主要用于代工高端處理器,。目前來看,14nm產能占其總營收的比例較小,。

聯電:替補卻帶動核心業(yè)務增長

聯電位于臺南的Fab 12A于2002年進入量產,,目前已運用14nm制程為客戶代工產品。

旗下8英寸廠接單滿載,,且因硅晶圓漲價明顯,、導致成本增加,自去年6月起調漲8英寸代工價格,,陸續(xù)將成本增加的部分轉嫁給客戶,。

聯電還將擴增蘇州和艦約1萬片8英寸月產能,最快今年底能量產,。另外,,聯電14納米產線打入挖礦市場,承接加密貨幣挖礦ASIC芯片訂單,,接單直到第三季度都滿載,。

然而,聯電的14nm制程占比只有3%左右,,并不是其主力產線,。這與該公司的發(fā)展策略直接相關,聯電重點發(fā)展特殊工藝,,聚焦在各種新的特殊工藝發(fā)展上,,尤其是針對物聯網、5G和汽車電子這些在未來具有巨大市場和發(fā)展前景的應用領域,,聯電的汽車電子業(yè)務,,最近幾年的年增長率都超過了30%。

14nm FinFET制程方面,,聯電于2017年初開始量產,,該公司還開發(fā)了第二套14nm平臺,但是在繼續(xù)投資14nm制程方面持保守態(tài)度,。

中芯國際:我國14nm量產的推動者

相對于美,、韓和臺灣地區(qū),我國在14nm制程方面是絕對的跟隨者,,經過多年的研發(f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距離量產時間也不遠了,,有望于2020年實現,,中芯國際將扮演主要的推動者,。

中芯國際的14nm FinFET已進入客戶試驗階段,2019年第二季在上海工廠投入新設備,,規(guī)劃下半年進入量產階段,,未來,其首個14nm制程客戶很可能是手機芯片廠商,。今年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由去年的18億美元提升到了22億美元,。

14nm及12nm工藝的進展使中芯國際有望縮小與臺積電、三星等一線晶圓代工廠商在先進工藝上的差距,。

盡管目最先進的工藝已推進到7nm,,但主流芯片卻并不是全部采用7nm的工藝制造,14nm工藝仍然具有廣大的用戶群,。另外目前也僅有臺積電和三星擁有7nm工藝,,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并不落后。

華力微電子:緊隨其后等待超越

華力微電子今年年底將量產28nm HKC+工藝,,明年年底則將量產14nm FinFET工藝,。

華力微電子是一個器件和工藝的大平臺,目前有兩個工廠,,其中華虹5廠目前的月產能在35000片左右,,工藝節(jié)點覆蓋55nm-28nm;華虹6廠的目標產能則能夠達到每月40000片,,今年年底將達到每月20000片,并于2021年底達產,,工藝節(jié)點更是覆蓋到28nm-14nm FinFET,。

結尾:

我國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應當兩頭兼顧,,一方面發(fā)展先進工藝技術,,比如14nm晶圓制造,同時也應保盈利求生存,,在傳統(tǒng)工藝,、特色工藝相對優(yōu)勢領域求得突破。不過,,由于臺積電,、聯電、格羅方德等大廠都已經在中國大陸設廠,,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電子要想崛起,,還有一段路要走。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