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空間智能化,,從行業(yè)來看,,地產商和第三方合作一起來做,可能是一個大趨勢,。
2019年9月18-19日,,2019 DEMO CHINA創(chuàng)新中國·未來科技節(jié)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舉辦。雅觀科技CMO林偉做了主題演講,。
犀利觀點如下:
1.在“房住不炒”,、“去杠桿”為基調的調控政策下,,狂奔了20年的房地產行業(yè)正步入它的下半場,即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從主打增量市場到增量存量并重,;從過去的毛坯房交付為主到精裝房交付比例越來越高,再延伸到物業(yè)管理和租賃,,開始有了所謂的運營和管理提效需求,,這種變化給地產公司帶來了數字化升級的動力。
2.跟過去黃金時代以毛坯房交付的高周轉壓力下的諸侯制模式不同,,在地產數字化時代,,整個空間智能化系統(tǒng)平臺必須要中心化,因為如果沒有一個中心化的模式,,就會導致房開商各個項目之間都是信息孤島無法互通,,這對于地產商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3.如何做好空間智能化,,從行業(yè)來看,,地產商和第三方合作一起來做,把行業(yè)共性明顯,、重復開發(fā)的部分交由第三方,,自己做整體架構規(guī)劃和結合自身特色應用場景的開發(fā)模式,未來很可能是地產數字化過程的一個主流趨勢,。雖然目前頭部地產商主要的想法還是想自研為主,。
以下為演講實錄:
感謝創(chuàng)業(yè)邦的平臺,這次的主題是企業(yè)服務和智能云化,,我們雅觀科技就是典型的在做企業(yè)服務和智能云化,,只不過我們找了一個垂直的賽道——助力地產總部實現空間智能化升級,也就是我們今天的題目,,地產數字化轉型,。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賽道現在非常熱,,僅僅就在一年前情況可不是這樣,,記得我們去年有一次參加路演,我們說地產要數字化,,雅觀的業(yè)務就是幫助地產公司做整個AIoT平臺,,臺下很多嘉賓都表示完全不能理解,要么認為有了BAT創(chuàng)業(yè)公司沒機會,,要么認為這個第三方市場根本不存在,,地產公司和智能家居廠商一定會自己做,可以看出,那個時候賽道還沒有這么熱,。
今年就完全不一樣了,。前不久,公司內部還在感嘆,,去年這個時候,,市場不太理解,所以同賽道上幾乎沒有友商,,更談不上競爭,,我們當時還懷疑是不是做早了。今年回頭一看,,一身冷汗:幸好去年做了,,如果今年才開始可能就沒什么機會了。
因為等到地產公司發(fā)現需要找第三方平臺合作的時候,,都是交付周期特別短的緊急項目。如果不是過去一年半時間的埋頭苦干,、打磨產品,,并且在我們全國陸續(xù)做的幾十個樣板房里持續(xù)驗證迭代優(yōu)化,今年即便地產商找上門來,,我們也是不敢接單的,。
做企業(yè)服務的To B模式,和To C模式的最大區(qū)別之一,,就是試錯成本特別高,,高到你無法想象,因為往往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常說,,就像打麻將,上大佬們的牌桌機會本身已經很難,,好不容易上了牌桌,,還得一把胡牌,因為大概率沒有第二次上牌桌的機會,。
當前地產行業(yè)的情況是,,在“房住不炒”、“去杠桿”為基調的調控政策下,,狂奔了20年的房地產行業(yè)正步入它的下半場,,即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從主打增量市場到增量存量并重,;從過去的毛坯房交付為主到精裝房交付比例越來越高,,再延伸到物業(yè)管理和租賃,開始有了所謂的運營和管理提效需求,這種變化給地產公司帶來了數字化升級的動力,。
現在,,加速向服務轉型已經是頭部地產商的共識。萬科說,,要做城鄉(xiāng)建設與美好生活服務商,,綠城的宋總則一直強調綠城是一家生活服務商,異曲同工之妙,。服務就有效率和體驗問題,,要解決效率和體驗,就需要有數據和工具支撐,,地產數字化的平臺建設需求就變得特別的剛需,。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數字化,,跟傳統(tǒng)的IT化,,最大區(qū)別在于,結合了物聯網,,數據不再靠過去人的輸入,,而是改為靠物輸入,看似很小的改變,,其實是很大的變革,。數據的來源,從人變成海量的物之后,,數據的顆粒度和維度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性感,,再結合AI的賦能,就能讓地產公司實現過去無法想象的體驗,,這就是目前當紅辣子雞AIoT概念之所以如此火的原因,。
互聯網時代的業(yè)主群體也在急劇變化,一方面,,他們對房子有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年輕人的廚房越來越輕,越來越小,,公共空間越來越大,。另外一方面是技術的發(fā)展,IoT的技術已經成熟,,特別是5G+IoT,。客戶需求變化,,加上技術的演進,,推動房地產行業(yè)迅速變化,。概括起來,整個行業(yè)速度在變,、賽道在變,、邊界在變、格局在變,。
雅觀科技在行業(yè)里比較早提到空間智能化的概念,,事實上,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A服務、綠化,、清潔,、社區(qū)、增值服務,,還有本地生活服務,,這些服務都是直接和C端、業(yè)主對接的,,物業(yè)公司在中間做一個連接,,這里面會有非常大的空間智能化需求。如果把這些服務,,按照服務半徑來分,就會有一個智能生活服務圈,,200米半徑,,是物業(yè)服務,1公里半徑,,是社區(qū)服務,,3-5公里半徑,是同城生活服務,、O2O等,。每一項服務,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服務商,,很多本身就是地產公司的關聯公司,。
上面提到的這些服務,目前主要還是通過一個APP直接向業(yè)主提供服務,,各項服務之間,,并沒有形成協同,實現場景聯動,。各板塊之間還缺是一個從屋內智能家居到社區(qū)再到地產或物業(yè)總部的一個分布式AIoT平臺,。否則,,服務只能小范圍直接To C,沒有辦法全網協同,,沒辦法解決諸如外賣用最快的效率送到了小區(qū)門口但還是毀在了物業(yè)保安的三個哲學問題上,,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最終,外賣還是被冷在最后200米,,諸如此類,,非常多的痛點,都是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AIoT平臺,。
另外,,空間智能化在中國市場,很可能走出一條和歐美不一樣的波瀾壯闊行情,,這是我們最近和投資人,、地產合作伙伴反復在強調的。相對于歐美,,中國是一個城鎮(zhèn)化還未完成的巨大市場,,所以才會誕生像碧桂園恒大萬科這樣的巨無霸房地產公司,而現在,,這些巨無霸們開始覺醒要集體數字化轉型,,數字化配套服務的市場機會可想而知。我們看智能家居也好,,智慧社區(qū)也好,,智慧人居也好,中國市場本身就是足夠大的市場,,而且因為和歐美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中國的小區(qū)式高密度群居環(huán)境下,本地生活服務或者空間智能化,、商業(yè)化的場景甚至可能比歐美做得更大,。
這是巨大的機會,也是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最后落到了地產公司的信息化部門或者技術部,,也就是我們說的CIO們身上。CIO們要煩惱的地方很多,,去做線下的商業(yè)重構,,要做所謂的降本增效。要做設備庫,,還要解決互聯,,在同一個小區(qū)里,,道閘可能用的是捷順的,安防用的是大華的,,家電可能用的是海爾的,,弱電可能是施耐德的,怎樣讓這些東西互聯,?怎樣統(tǒng)一管理,?都是問題。這些也都是AIoT平臺建設的基本要求之一,。
智能家居和過去的自動化有什么區(qū)別,?到底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
地產行業(yè)傳統(tǒng)模式是去中心化的,,但是現在IoT來了以后,,到底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這些標準怎么做,,這些是地產公司CIO團隊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過去做全屋智能的是做全屋智能的,做智慧社區(qū)是做智慧社區(qū)的,,但是一旦全屋和社區(qū)連接在一起,,就可以為后面的用戶運營奠定基礎。比如剛剛講的外賣小哥進小區(qū)很麻煩,,當點外賣系統(tǒng)和物業(yè)平臺打通以后,,利用這套系統(tǒng),就可以提供更好的對接服務,。這里缺什么,?我們認為缺一個空間智能化行業(yè)的“安卓”的平臺。
對于地產總部來說,,他們還需要什么?我們稱之為四級管控:從總部到大區(qū),,到社區(qū),,再到全屋。剛才談到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跟過去黃金時代以毛坯房交付的高周轉壓力下的諸侯制模式不同,。在地產數字化時代,整個空間智能化系統(tǒng)平臺我們認為必須要中心化,。因為如果沒有一個中心化的模式,,就會導致房開商各個項目之間都是信息孤島無法互通,這對于地產商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比如某房開商在某城市有五個樓盤項目,,這五個樓盤智能化是由五個小區(qū)的項目組決定的,,這就會導致總部看不到這幾個小區(qū)的情況,也看不到500個小區(qū)停車位有多少空置率,。所以,,從總部到大區(qū)、到社區(qū),、到全屋,,這里有非常多的要求,CIO有很大的團隊,,地產公司有大的財務上的預算,,但到底堅持地產公司自研還是說和第三方做,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地產總部AIoT智能化平臺架構,,雅觀分了三層,首先是人機交互層,,這個層面上,,有物業(yè)應用,用戶應用,,中控屏,、語音交互等等,這中間有非常多的場景,,所有的場景都是基于硬件的聯動,。在雅觀的智能家居系統(tǒng)里,每個房子有60-100個設備連接起來互相打通,,甚至是不同的品牌和協議,,還有基于社區(qū)的硬件,有道閘,、訪客,、燈光等。再把全屋智能和社區(qū)子系統(tǒng)打通,,把IoT設備數據讀出來,,不同的控制組合形成了中間層的用戶場景,最后把這些場景給物業(yè)公司,、地產公司,、O2O公司、業(yè)主,,形成新的場景服務,。整個IoT的平臺需要非常深的觸達。
每個房開商在全國都有不同風格的項目,,怎樣快速組建出不同的套餐,?我們發(fā)現,,這里面要快速形成批量的可復制的交付,至少有這么多工具包,。從一站式選購,,我今天到底選海康的鎖還是大華的攝像頭,,那個小區(qū)選擇三星的鎖,,這個小區(qū)就選擇西門子,這些一站式選購后臺需要一個海量的設備池,,也需要一個海量的場景池,,以及專項案場包等等。
戶型不一樣可能導致IoT設備組合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模型,,怎樣從云端下發(fā),配置文件,,部署后臺,,有本地生活服務,有對接標準服務接口,,有多個層面,,我們目前做了20多個工具包。
那么,,在這場空間智能化大潮里,,如何做空間智能化?從行業(yè)來看,,地產商和第三方合作一起來做,,把行業(yè)共性明顯、重復開發(fā)的部分交由第三方,,自己做整體架構規(guī)劃和結合自身特色應用場景的開發(fā)模式,,未來很可能是地產數字化過程的一個主流趨勢。簡單來說,,就是沒必要每一家地產商都從Linux開始做一套自己的系統(tǒng),,而是由第三方來把共性的部分集中起來,從Linux做到Android,,然后再像小米一樣在Android的基礎上,做自己的MIUI,,這樣才能兼顧效率和差異化,。但是,目前頭部地產商主要的想法還是想自研為主,。
雅觀科技不久前發(fā)布了AkeetaHome&Community??,,做了一個大后臺,,打通了全屋和社區(qū),用30天幫助地產商總部建立一整套系統(tǒng),,這是我們雅觀正在做的事情,。做過AIoT智能化平臺的CIO們都會清楚,30天搭建好這么復雜的一套定制化平臺是什么概念,。為何雅觀可以做到,,就是因為雅觀的AkeetaHome&Community??平臺,是基于樂高式的拼接式平臺,,可以快速組合出地產總部CIO所需要的定制化“Android”平臺,,并提供全鏈路的端到端落地提效工具,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
今天非常感謝創(chuàng)業(yè)邦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