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蘊含著巨大潛力,,以芯片為代表的半導體行業(yè)因此受益,。
政策利好和技術進步,推動了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產業(yè)化進程加速,。而ADAS是單車智能化的基礎,,也是無人駕駛的必經之路,。
荷蘭芯片制造商恩智浦首席技術官雷格(Lars Reger)近日表示,下一代完全的自動駕駛汽車有望在下一個十年實現(xiàn),,這一過程絕非一家獨立的企業(yè)或獨立的個人能夠完成,,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他判斷,,看好雷達技術在汽車行業(yè)的應用,,雷達芯片的需求也將在未來幾年激增。
與造價高,、商業(yè)化還未成型的激光雷達相比,,造價更低、探測精度高,、體積小,,且受天氣影響少的毫米波雷達將成為ADAS 不可替代的配置之一。
自動駕駛增長最快的部分
雷達已成為自動駕駛領域增長最快的部分,。
車用雷達能準確提供汽車行駛環(huán)境的相關數(shù)據,,無論當前還是未來都是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的核心,。簡單的巡航系統(tǒng)只需要1~3個雷達系統(tǒng)和1個輔助攝像頭,而4,、5級的自動駕駛則需要6~10個雷達系統(tǒng),、6~8個輔助攝像頭以及1~3個激光雷達。
從物理上來看,,雷達傳感能提供非常強勁的反應,,因而能為光學系統(tǒng)提供很好的補充,基于攝像頭和雷達的光學系統(tǒng),,將作為驅動者為自動駕駛打開大門,。
全球市場上,雷達正以20%的速度增長,,而中國市場的潛在增速是這個數(shù)字的兩倍,。“盡管目前市場份額很小,,但之后即將迎來一個激增,。”雷格表示,,中國的監(jiān)管推動了雷達市場的增長,,比如一些與車道偏離警報、前部碰撞預警等相關的需求都推動了市場的增長,。
與激光雷達相比,,造價低、探測精度高,、體積小,,且受天氣影響少的毫米波雷達將更快速地在更大范圍得到普及。
高工智能產業(yè)研究院(GGAI)預計,,到2020年全球量產新車至少有超過20%安裝毫米波雷達,,服務于汽車安全輔助駕駛的相關功能。
事實上毫米波雷達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不過當時技術門檻高,、價格昂貴,因此一直沒有大規(guī)模推廣開,。直到2012年左右出現(xiàn)了芯片級別的毫米波射頻芯片,,技術門檻和成本雙雙降低,才為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打開窗口,。
毫米波雷達目前多裝配于高端車,中端,、低端車市場正處于剛剛開啟階段,,隨著智能駕駛及無人駕駛的發(fā)展,,毫米波雷達將成為汽車的標配。單個毫米波雷達的價格,,從數(shù)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價格乘以需求數(shù)量,雷達和芯片的市場想象空間都很大,。
巨頭相爭毫米波雷達
作為毫米波雷達的核心器件——雷達芯片,,一般主要分為射頻的發(fā)射、接收芯片和基帶處理芯片,。雷達芯片在整個雷達產品中不僅成本占比大(目前占到毫米波雷達總成本的70%),,同時由于在雷達中屬于上游技術,毫米波雷達芯片向來是巨頭的戰(zhàn)場,。
全球汽車毫米波雷達主要供應商為傳統(tǒng)汽車電子優(yōu)勢企業(yè),,比如博世、大陸集團,,其次為海拉,、富士通天、電裝,、采埃孚天合,、德爾福、奧托立夫,、法雷奧等,,9家企業(yè)的全球市場份額總計達到88%。而站在這些毫米波雷達巨頭背后的,,是英飛凌,、恩智浦、飛思卡爾,、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芯片巨頭。
英飛凌的77GHz芯片被用于基于雷達的駕駛員輔助系統(tǒng),,例如自適應巡航控制和碰撞警告,,可識別距離最遠250米的物體,目前已經有超過1500萬片芯片的出貨量,,這些產品大都裝在高端車上,,未來有向中低端車型擴展的趨勢。
雷格說,,目前正在做的成像雷達即高分辨率雷達,,能夠和激光掃描一樣精準。若能實現(xiàn),雷達系統(tǒng)的成本將得到大幅下降,。
恩智浦的競爭對手——格芯(Global Foundries)已經開始為以色列的4D高分辨率成像公司Arbe Robtics提供4級和5級自動駕駛行業(yè)首款實時4D成像雷達,。
除了芯片企業(yè),一級供應商也在紛紛布局雷達市場,。大陸集團不久前發(fā)布了最新的第五代長短距雷達傳感器,,分辨率更高,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各種物體,,即使是相對較小的物體也不例外,。大陸集團的雷達傳感器至今已有近3000萬件產品批量生產。
大陸集團雷達項目管理負責人施密特(Norbert Hammer schmidt)表示,,這款長距雷達可以根據所需的性能,,最大能檢測到遠至300米的范圍,開度角達到±60°,。從2020年開始,,所有新車登記都必須滿足這些安全需求,才能達到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xié)會(Euro NCAP)最高級的“五星”標準,。
有研究數(shù)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出貨量可達7200萬顆。按國內ADAS滲透率在2020年達到30%估算,,每套ADAS需要4個短距毫米波雷達和1個長距毫米波雷達,,僅中國出貨量就可達4500萬顆,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200億美元,。
雷達芯片的巨大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芯片巨頭參與,,但業(yè)內真正能夠提供尖端技術的企業(yè)并不多,國內新興的雷達供應商及芯片企業(yè)也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在毫米波雷達市場中分一杯羹,。雖然在供貨數(shù)量、周期,、價格等方面,,國內廠商與上述巨頭相比均處于劣勢,但另一方面,,下游供應商雖然不缺少芯片來源,,但造價低的芯片仍存在巨大市場缺口,這意味著中國相關企業(yè)的機會,。
國產雷達芯片路途尚遠
根據羅蘭貝格估計,,2025 年全球ADAS市場規(guī)模約2000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6%,,產業(yè)鏈穩(wěn)定高速增長,。隨著銷售規(guī)模的擴大,,ADAS 產品也將進入本地化生產階段。
但目前,,中國ADAS產業(yè)鏈幾乎被國外大廠掌握,,整車廠商主要以單項技術突破、發(fā)展特色產品以及系統(tǒng)集合的方式為突破點,。在傳感器領域,攝像頭核心零部件CMOS掌握在日韓企業(yè)手中,,國產化難度較大,;激光雷達成本高且尚未商業(yè)化;超聲波雷達門檻低且廠商眾多,;只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成績顯著尚可一搏,。
目前國內毫米波雷達廠商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包括華域汽車(600741.SH)的24GHZ毫米波雷達產品,;智波科技[亞太股份(002284.SZ)參股]、承泰科技等已經研制出77GHZ毫米波雷達產品等,。
2014年成立的上海加特蘭微電子,,是亞洲第一家通過車規(guī)認證的77GHz毫米波雷達芯片公司。2017年10月,,加特蘭發(fā)布了包括用于車載毫米波雷達的77GHz 芯片——Yosemite(2T4R),、Yosemite(4T8R)和用于工業(yè)級消費市場的60GHz 芯片Yellowstone。在60GHz的毫米波雷達方面,,近年大熱的無人機,、機器人也在為其提供充分的應用場景。今年的慕尼黑電子展期間,,加特蘭又發(fā)布了更高集成度的系統(tǒng)單芯片,。
加特蘭的芯片同樣具有級聯(lián)的能力,可將多塊芯片集成使用,?;谄湫酒暮撩撞ɡ走_,都是國內的廠商,,目前已有部分產品進入了前裝量產階段,。
隨著毫米波雷達市場的興起,會有更多海歸人才和創(chuàng)新企業(yè)跑步進入毫米波雷達的戰(zhàn)場,,但由于芯片領域本身是一個高科技領域,,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較多,尤其是汽車市場,,國產雷達芯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國產雷達芯片只是射頻收發(fā)組件,并完成射頻上下變頻功能,而收發(fā)單元在整個雷達系統(tǒng)中功能和成本比例并不很高,,相比其他圖像處理和ADAS芯片,,目前國產的雷達芯片并不具備雷達信號處理相關算法的核心功能。二是從中國自主汽車與零部件發(fā)展歷程看,,國產零部件芯片(專用化芯片)需要經歷國產零部件的發(fā)展并成熟后,,市場機遇才能爆發(fā)(目前國產工業(yè)領域專業(yè)24GHZ芯片仍很難量產),因此,,國產雷達芯片還需要3~5年的零部件穩(wěn)定期后,,才會出現(xiàn)真正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