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NASA研究員華裔科學家遭美國政府指控

NASA研究員華裔科學家遭美國政府指控

2021-06-10
來源:OFweek電子工程網

當?shù)貢r間6月7日,,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相關案件的首個庭審,,美國華人科學家,田納西大學副教授胡安明(Anming Hu),,被指控在田納西州工作的期間拿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助,,卻向美國政府隱瞞了他與中國的合作,,以及未能在遞交給田納西大學的利益沖突表格上披露與中國一所大學的關系,。

1623201738633096427.png

(美國司法部公告)

資料顯示,,胡安明是美國田納西大學機械、航空航天和生物醫(yī)學工程系副教授,。1990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97年在中科院物理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獲激光物理專業(yè)博士學位。2010年,,胡安明被滑鐵盧大學機械工程與機電一體化系聘為研究助理教授,,2012年赴哈佛大學擔任工程與應用科學院訪問教授。2013年胡安明加入田納西大學任助理教授,,2019年升任副教授,。自去年開始,胡安明在田納西大學的研究課題包括:如何使用比頭發(fā)絲小1000多倍的材料將某些金屬連接在一起,。他還在北京的一家研究所領導了一個開發(fā)類似納米技術的小組,。此外,胡安明的研究還包括固定渦輪機和打印復雜的電子傳感器等一系列潛在應用,。

作為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教授,,胡安明同時也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員。2020年2月,,因胡安明未能在遞交給田納西大學的利益沖突表格上披露與中國一所大學的關系,,受到聯(lián)邦指控其犯有三項電信詐騙(Wire Fraud)和三次作出錯誤聲明。2020年2月27日,,美國司法部宣布逮捕了胡安明,,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對其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調查。

美方提供的起訴書顯示,NASA于2016年為胡安明所在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提供了6萬美元,,讓他用于研究如何從火星輸送樣本返回地球,;NASA還于2018年通過田納西大學向胡安明資助5萬美元,用于開發(fā)3D打印技術,,為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打印金屬傳感器,。

但在胡安明接受NASA資助期間,前者隱瞞了他在北京工業(yè)大學任職客座教授,,并帶領研究生從事相關研究一事,。根據(jù)美國聯(lián)邦法律規(guī)定,禁止禁止NASA將經費用于與中國政府或中國企業(yè)進行的項目的政策,。此外,,依據(jù)田納西大學的規(guī)定,教授需報告占大學工作總量20%以上的校外就業(yè)情況,,但胡安明在北京工業(yè)大學的工作并沒有達到田納西大學的報告要求,。法院文件顯示,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對胡安明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調查,,并在機場沒收了他的手機和電腦,,但是沒有任何事實證據(jù)表明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據(jù)悉,,胡安明教授一案的庭審將持續(xù)兩個星期,,一旦罪名成立他將面臨最高20年刑期和25萬美元的罰款。

胡安明的律師表示,,胡安明的案件是在聯(lián)邦司法部“中國行動”下針對亞裔科學家的案件,,旨在起訴亞裔科學家進行經濟間諜行為。但是聯(lián)邦政府在調查兩年后找不到任何證據(jù),,轉而以電信詐騙和錯誤聲明起訴胡安明,。美司法部對胡教授的指控不僅斷送了他的職業(yè)生涯,也對他和他家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自從他被軟禁以后,,他的健康也進一步惡化,但盡管如此,,他仍在與這場不公正的待遇作斗爭,。

胡安明的妻子Ivy Yang表示,胡安明不僅熱愛科學,,還非常關心他的學生,。甚至在他被捕的那一刻,他告訴執(zhí)法人員必須立即通知學校,,因為那天有100名學生等著他參加考試,。他愿意盡力幫助他的學生走向成功,。同時,他是系里發(fā)表著作最多的教授之一,。此外,,在胡安明被軟禁期間,仍然撰寫并編輯一本關于激光制造的書,,并在2020年出版,。

被告方認為,聯(lián)邦檢察官之所以瞄準胡安明教授,,是為了滿足美國政府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的要求,,威懾美國高校、研究機構不要雇用外國出生的教研人員,。但檢方對此給出的回應是,,逮捕和起訴胡安明是因為他的欺騙行為,跟他的出生地或種族無關,。

胡安明教授一事并非個案,,至今聯(lián)邦檢察官已經提起了十多起刑事案件,指控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一些學者隱瞞接受中國政府資助,,或指控來自中國的訪問研究人員瞞報自己與中國軍隊的關系,。這一系列調查導致十幾位終身任職教授或被解雇或被起訴,目的就是阻止中國“盜取”美國創(chuàng)新專業(yè)知識,,但“副作用”卻阻礙了美國基礎科學研究,。

對此不少美國科研專家都指責美政府這一系列調查夸大渲染了針對華裔科學家的不友好氣氛,加劇了美國科研機構,、高校里對華裔研究生、華裔工作人員的過分不信任,。

此前也發(fā)生過一起驚動業(yè)界的調查案,,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為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陳剛于1980年考入華中工學院動力系,。并與1987年獲得機械工程的碩士學位,畢業(yè)后選擇留校擔任講師,。199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博士學位隨后進入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并擔任助理教授,。2001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擔任副教授,;在2004年升職為教授,。在2009年打破“黑體輻射定律”公式。2010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3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 ,。

陳剛的研究方向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量轉換,,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shù)值計算。陳剛除了在自己的領域非常杰出以外,,他還培育了20多位博士生,。獲得過美國1900多萬的獎勵,只要獎勵他在科研領域的成就,,他也多次組織并參與和中國科技的學術交流,,對中國科技進步具有重大的成就。關于陳剛逮捕一事外交部也曾回應表示,,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有關人才交流合作必須建立在遵守法律,,秉持科學誠信以及恪守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上,有關政策舉措與各國的通行做法并無本質區(qū)別,。美方一些部門在辦理有關案件時,,應該專業(yè)公平的行事,停止搞政治操弄,,停止對中方有關人才計劃的污名化,,停止干擾破壞中美在科技人文領域的正常交流與合作。

污名化中國人才的背后,,是對中國科研事業(yè)的限制

眾所周知,,很多科學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近些年來,,美國出臺的系列政策一直在破壞信任,。而美國三番兩次對中方科技產業(yè)人才實施打壓和污名化,背后無非就是試圖阻止國產科技的發(fā)展進程,。

美國曾是全球公認的科技創(chuàng)新領導者,,然而60年代至今,美國公共研發(fā)投資占GDP的比例逐年下跌,,從2%降低到不足0.6%,。新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上任后,美國政府試圖在中美競爭問題上改變論調方向,。拜登公開發(fā)表評論美國應該把重心放回到自己身上,,他認為美國應該投資于美國員工、美國科學,,他承諾將會在美國基礎科學研究上恢復到接近GDP 2%的投資水平,,而當前美國在這方面的投資僅為GDP的0.7%。

今年2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正式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對四種關鍵產品:半導體芯片,、電動汽車大容量電池、稀土金屬,、藥品的供應鏈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該命令還以美國國防部用來加強國防工業(yè)基礎的程序為藍本,指導了六項部門審查,,涉及國防,、公共衛(wèi)生、通信技術,、運輸,、能源、食品生產領域,。據(jù)悉,,美國試圖透過此行政命令審查關鍵產品對外依賴程度,希望提高供應鏈多元化程度,,避免特定產品過于依賴他國,。理由很簡單,拜登希望將這些重點產業(yè)留在美國本土,,幫助拉升美國GDP,。

不久前,美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審議并進行表決通過了“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該法案被稱為是中美全面競爭方案,,一度有媒體形容為“經貿鐵幕”,“唯一目的就是打壓中國科技”,。在法案中,,也明確列出美國重點保護發(fā)展的關鍵技術:(1)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2)5G 電信等先進無線網絡技術,;(3)半導體制造,;(4)生物技術;(5)量子計算,;(6)監(jiān)控技術,包括面部識別技術和審查軟件,;(7)光纖電纜,。法案指出,要與合作國家就共享技術戰(zhàn)略進行協(xié)調,,包括技術控制和標準,,以及開發(fā)和獲取關鍵技術的戰(zhàn)略,以便為那些使用專制政權支持的系統(tǒng)的國家提供替代方案,。

最新報道顯示,,本周美國參議院將會批準一項立法,,為先進技術和其他項目研究提供1900億美元,以增強美國競爭能力,。根據(jù)目前版本,,該法案將加強對政府研究資金接受者的限制,禁止他們同時接受來自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幾個國家的項目資金。




文章最后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