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富士康能否憑量產電動車拿到蘋果汽車的訂單?

富士康能否憑量產電動車拿到蘋果汽車的訂單,?

2021-10-20
來源:智車科技IV

10月18日,臺灣鴻海集團舉辦科技日,。基于鴻海(MIH EV)開放平臺的首批三款電動車——純電SUV MODEL C,、純電轎車MODEL E和電動巴士MODEL T正式對外亮相,。這預示著我們所熟悉的富士康正式在電動車整車制造領域邁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伴隨著三款電動車型亮相的,還有富士康在電動車領域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純電動汽車占其制造營收比重達5%,營收規(guī)模目標300億美元,其中40%的零配件由鴻海集團自制,。這也就是說,除了整車集成的能力外,鴻海集團自己就直接掌握了大部分電動車所需的核心零部件的技術,。而放眼國內汽車市場,擁有如此底氣的只有比亞迪一家車企,而其如今正是國內電動車品牌的領頭羊。

正式亮相的富士康電動車家族

這三款新車Model C,、都使用了全新的品牌——Foxtron,其富士康的痕跡非常濃,。該品牌歸屬于打造了MIH平臺的鴻海富士康和納智捷母公司裕隆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根據相關的規(guī)劃,MODEL C 將于2023年在臺灣地區(qū)率先上市,而MODEL E將緊隨其后,。在性能指標方面,定位更高端的MODEL E最大馬力750匹,零百公里加速時間2.8秒,最長續(xù)航可達750公里,。從動力性和續(xù)航能力來說,至少以現在的指標來看,還是有一定的領先優(yōu)勢的。

不過相比于兩款純電動乘用車,富士康所推出的純電動大巴Model T更加值得我們期待,。該款車型采用了較為簡約的設計,最大功率為260kW,峰值扭矩為700N·m扭矩輸出,采用更為安全的磷酸鐵鋰電池。而根據富士康所披露的消息,該款車型已經完成了20萬公里的耐久測試,以及1000小時以上的剛性強度測試,并能夠滿足美國聯邦運輸管理局的法規(guī)標準,。不過在開拓美國市場之前,帶有Foxtron標識的電動巴士在明年會在臺灣的中南部城市開始進行商業(yè)化運行,。

眾所周知,比亞迪電動大巴在全球市場南征北戰(zhàn),斬獲了非常多的訂單。尤其是在歐,、美,、日等傳統(tǒng)汽車強國,比亞迪的銷售成績非常亮眼,在當地的市占率非常高。相比于競爭激烈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純電動大巴相對來說就寬松了很多,而且市場需求同樣不低,。對于同樣掌握三電核心技術的富士康來說,如果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對于今后推動整個電動車業(yè)務板塊的發(fā)展同樣會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富士康和裕隆能否形成協同效應?

鴻海(MIH EV)開放平臺,于去年10月由富士康與裕隆共同發(fā)布。同樣作為臺灣本土企業(yè),臺灣裕隆汽車這幾年發(fā)展就非常遜色,敗走中國市場就凸顯了旗下產品在競爭力方面并不強,。在汽車新四化技術動輒上百億美金的投入面前,裕隆要想活下去就必須要和其他資金勢力更加雄厚的企業(yè)進行合作,。從富士康角度來看,雖然其這十多年來在汽車行業(yè)布局了很多,但是在整車工程方面也是鮮有涉獵。因此和裕隆這樣擁有豐富整車制造經驗,且同為臺灣本土企業(yè)的主機廠合作,無論是從文化上,還是從業(yè)務需求上都是一個比較好的契合。

更何況以裕隆現有的實力,短期內難以強大到可以參與全球競爭,因此富士康也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無法掌控好裕隆,。在兩者去年成立的合資公司中,鴻海以現金出資79.44億元,占股51%,裕隆以開放平臺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占股49%,富士康擁有對合資公司的最后話語權,。未來,裕隆旗下的Luxgen及CMC品牌,將會是鴻華先進產品平臺的首發(fā)客戶,率先實現電氣化的轉型。

富士康積極布局汽車行業(yè)

裕隆之外,富士康和其他主機廠的合作,尤其是涉及整車業(yè)務的合作也在推進之中,而這其中代工的意味更加濃一些,。當前富士康和電動汽車制造商菲斯克 (Fisker),、泰國國有企業(yè)集團PTT、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 NV和浙江吉利控股均達成了合作關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在美國以2.3億美元收購了俄亥俄州的一個皮卡組裝工廠,而這家工廠將為從2024年開始生產的Fisker提供代工服務,預計年產量將達到15萬臺,。如果這個項目最后可以成行,對于富士康日后尋求其他在美國乃至全球初創(chuàng)電動車企業(yè)的代工業(yè)務將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其實早在2005年,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就以3.7億收購了臺灣安泰電業(yè)100%股權,開始進入汽車電子領域,。特斯拉,、奔馳、寶馬,、北汽等都是富士康/鴻海的客戶,。2015年,富士康更是聯手騰訊、和諧汽車共同創(chuàng)辦了和諧富騰,希望分一杯新勢力造車的羹,雖然最后無疾而終,。而之前富士康也曾參與到拜騰汽車的重組之中,如果不是一汽橫叉一杠的話,當下拜騰汽車已經由富士康來運營了,。種種跡象顯示,富士康從來沒有放慢過進軍汽車行業(yè),尤其是電動車領域的步伐。

從富士康的角度來看,也許其最想拿下的肯定非蘋果汽車的訂單莫屬,。但保守的庫克在電動車領域遲遲沒有動作,也讓富士康不得不先于蘋果汽車一步,自己先來造車,。熟悉汽車行業(yè)的人知道,無論PPT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沒有量產車型下線,什么都是0。而對于志在為其他車企代工的富士康來說,有了能夠量產的產品,也是給自己代工業(yè)務做了一個最好的廣告,。和汽車業(yè)務相比,消費電子體量還是相對較小,。而對于擁有比較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yè)鏈布局的富士康來說,代工汽車的業(yè)務體量和業(yè)務前景更加誘人。隨著國內消費電子領域代工競爭者的不斷出現,富士康勢必需要通過尋求電動汽車業(yè)務來給自己找到支撐以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所以現在萬事具備,就差蘋果官宣造車了,。




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