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高通獲悉,,目前高通第四代驍龍汽車數(shù)字座艙平臺已經出樣,,開發(fā)套件將于2021年第四季度就緒。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jiān)艾和志表示,,上述平臺采用5nm制程工藝,。
在半導體制造中,,制程工藝代表著芯片的先進程度,通常來說,,數(shù)字越小,,代表的工藝越先進。但受制于工藝的難度和量產爬坡時間較長,,目前汽車芯片主流方案為7nm工藝,。
據(jù)了解,全球汽車芯片公司中,,除了高通外,,恩智浦也預計在今年交付首批5nm樣品。
先進技術爭奪戰(zhàn)
在網(wǎng)絡化,、電氣化,、智能化趨勢推動下,汽車已經成為“輪子上的數(shù)據(jù)中心”,,汽車半導體用量迅速提升,。Gartner此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2022年有望達到651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的比例有望達到12%,,并成為半導體細分領域中增速最快的部分。
“汽車制造商采用5G技術的速度快于4G,?!卑椭驹诟咄?G創(chuàng)新合作論壇上表示,2013年到2014年,,僅有2家汽車制造商推出支持4G的汽車,,2021~2023年超18家汽車制造商已經發(fā)布或即將發(fā)布支持5G的汽車,。
艾和志認為,計算需求正在推動(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傳統(tǒng)體系架構向基于域的架構演進,,未來還將演變至分區(qū)體系架構,。
“高通汽車解決方案訂單總估值接近100億美元,包括車載網(wǎng)聯(lián),、信息娛樂和車內連接等,。”艾和志表示,,過往汽車數(shù)字座艙芯片的技術迭代要五到六年一次,,但目前技術已經演進到兩到三年左右。
從產業(yè)格局來看,,過往把持車用半導體市場的主要為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等公司,,由于市場較為穩(wěn)定,外來者鮮有機會進入,。但隨著ADAS,、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智能汽車對于計算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的需求暴增,,讓本來就對這塊市場有興趣的科技公司又有了進擊的理由,。
可以看到,除了高通外,,英特爾,、英偉達、AMD三大巨頭也都已入局,,特斯拉更是先發(fā)制人開始自研自動駕駛芯片,,算力之戰(zhàn)已經打響,。
“自恩智浦確定與臺積電在車用產品上導入5nm制程后,,高通也與Ambarella在車用芯片產品上導入了5nm制程,而在此前,,英偉達和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的自動駕駛芯片的制程都是7nm,,特斯拉自動駕駛硬件HardWare 3采用的是三星 14nm 制程?!币晃划a業(yè)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傳統(tǒng)車用芯片雖然標榜高可靠度與供貨穩(wěn)定,但考量到自動駕駛的長期發(fā)展,,負責信號判斷的處理器芯片所需要的運算效能一定要提升,,這樣的話,,先進制程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
中國成全球汽車芯片廠商角斗場
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截至2021年5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但中國90%以上的汽車芯片主要依靠進口,。
而在“軟件定義汽車”下,汽車電子,、電氣(E/E)架構持續(xù)演進,,分散的ECU按照功能集中到幾個域控制器中,最后將集中為一個中央計算平臺,。這種技術變革帶來的新商業(yè)機會更是加速全球汽車芯片巨頭對中國市場展開布局,。
艾和志表示,在近18個月的時間里,,高通汽車解決方案支持中國汽車廠商推出了超過20款車型,。此外,長城汽車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平臺打造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其量產車型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交付,,并達到限定場景L4級自動駕駛能力。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高性能智能芯片的“角斗場”,。地平線總裁陳黎明在一場論壇中表示,“當前智能芯片的玩家都選擇中國市場作為它們的首發(fā)地,,地平線的芯片也是首先在中國上市,,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Mobileye旗下產品EyeQ5也將在中國首發(fā),明年英偉達系統(tǒng)級芯片Orin也將在中國首發(fā),。還有一些新的玩家如高通,,其芯片也將于明年在中國進行首發(fā)?!?/p>
陳黎明認為,,在目前芯片緊缺的情況下,中央計算架構的運用,,即MCU芯片應用的減少,,以及智能汽車計算效率的提升,將是解決汽車芯片荒的終極方案之一,。
從技術陣營來看,,目前幾類汽車芯片廠商在智能座艙主控芯片上已形成差異化競爭。高通,、英特爾,、英偉達在中高端車型智能座艙主控芯片上競爭激烈,,三星、華為異軍突起,,切入高端市場,,AMD為特斯拉旗艦車型提供定制芯片,瑞薩,、恩智浦等在中低端車型上應用較為廣泛,,地平線等國產創(chuàng)新廠商與國產車型展開合作。
但從制程優(yōu)勢來看,,國際廠商已經開始了5nm制程工藝“入車”的量產準備,,而一款車規(guī)級芯片通常需要2~3年的時間完成車規(guī)級認證并進入主機廠供應鏈,進入后一般擁有5~10年的供貨周期,。從時間趕超來看,,國內無論是車企還是車載芯片廠商,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