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異常便捷。大到時政消息,,小到明星八卦,,輕輕點擊一下搜索按鈕,,無數的資料便可瞬間獲取,。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以百度搜索,、搜狗搜索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其實是把雙刃劍,它們在帶來便捷訊息同時,,也在默默的“窺探”人們的隱私,。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隱私似乎無處可藏,,電商網站與視頻網站似乎了解我們的一舉一動,,前腳剛說完減肥,后腳就有相關廣告與視頻出現(xiàn)在手機屏幕中,。這一切,,除了 App 與手機系統(tǒng)自帶的隱私“窺探”工具,,搜索引擎也是重要的誘因,。
比如說小黑,在百度里搜索“跖骨骨折”,,此后打開的網頁都會出現(xiàn)壯骨食品,、民營醫(yī)院的廣告,即使刪除瀏覽記錄,,手機各類 App 上依然會源源不斷出現(xiàn)相關廣告,。這一切都在預示著搜索引擎暗藏的隱私泄露風險,在我們按下搜索鍵那一剎那,,隱私已然無處可藏,。
01
百度、谷歌,,守不住隱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是所有人避不開的信息獲取渠道。當我們使用百度搜索的時候,,搜索引擎會記錄下我們的唯一設備 ID,、搜索詞、搜索時間以及搜索點擊的反饋結果,。
換句話說,,在我們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時候,一直有雙看不見的眼睛在盯著我們,,記錄下我們所有操作,,然后將這些內容反饋給第三方站點。
或許有小伙伴不相信,只是使用一下百度搜索,,怎么會泄露這么多信息,。可我們仔細想想,,百度每天公布的搜索指數,,信息都是從何而來。如果不是搜集用戶信息,,每天都在更新的搜索指數哪來的數據,。
當然,明面上看到的搜索指數并不涉及具體用戶信息,,實際上百度將這些信息與手機唯一識別碼聯(lián)系在一起,,再向用戶定向推送廣告。除此之外,,百度瀏覽器還可結合 GPS 信息,、MAC 地址,對用戶所在地區(qū)進行分類,,定向推送相應廣告,。比如你在學校搜索,就會定向推送一些教輔課程,、教輔書的廣告,;你在醫(yī)院搜索,就會結合搜索內容推薦藥品與醫(yī)院,;你在健身房搜索,,就會推送蛋白粉與健身器材之類的廣告。
▲ 多倫多大學研究結果
百度收集用戶數據的行為已經引起很多人反感,,甚至有些人改用搜狗,、谷歌與必應。不幸的是,,這些搜索引擎同樣存在收集用戶數據與隱私的行為,。比如說谷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早在 2016 年,,谷歌就更改了服務條款,允許谷歌追蹤廣告數據與谷歌賬號數據合并的信息,。谷歌搜索可以跨平臺,、跨設備追蹤,無論用戶使用哪種設備,,谷歌都可以獲取用戶隱私數據,。
02
無痕瀏覽可以保護隱私嗎,?
用戶隱私收集與保護,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場貓鼠游戲,。用戶拼命保護隱私,,互聯(lián)網公司不斷嘗試獲取隱私。在這場貓鼠游戲中,,用戶通常是單兵作戰(zhàn),,而互聯(lián)網公司背后是數萬技術人才,對比如此懸殊之下,,用戶獲勝幾率極低,。
為了對抗無所不在的隱私漏洞,很多用戶都在瀏覽器上開啟了無痕瀏覽,,不顯示搜索歷史也沒有歷史記錄,。只可惜,無痕瀏覽只是不在本地留下記錄,,搜索引擎依然知道你搜索了哪些內容,。原理也很簡單,我們訪問的所有網頁都有一個中間商,。
▲ “我的極刻”百度搜索結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黑在百度上搜索關鍵詞“我的極刻”,頁面上會顯示諸多搜索結果,,而小黑點擊其中任何一個網頁,,都會經過一個中間“l(fā)ink”,,這是百度加密之后的鏈接,,用戶記錄用戶搜索詞與點擊記錄,以此做成付費 API 服務,。
在這里,,用戶設備型號、網址,、家庭成員,、家庭住址以及興趣愛好都會被匯總到一個用戶畫像中,再與手機唯一識別碼相連,。在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眼里,,你的基礎信息一覽無余。以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利用該技術完全規(guī)避了無痕瀏覽,。即使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清除瀏覽信息,,也只是在本地端打掃干凈,搜索引擎服務器端的信息依然保留,。
2020 年 6 月,,谷歌被用戶起訴,,原告稱 Chrome 瀏覽器無痕模式仍會追蹤并收集用戶信息,包括重復的 GET 請求記錄,、用戶連接互聯(lián)網的 IP 地址,、用戶 ID、地理位置,、cookies 和其他指紋數據,。
對此,谷歌表示瀏覽器不會保存瀏覽歷史,、cookies 和網站數據,,以及在表格上輸入的信息。但是,,被訪問的網站,、雇主或學校以及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商可能仍會看到用戶的在線活動。
簡單來說,,谷歌證實了無痕瀏覽的功能僅限于本地端,。如此一來,利用無痕瀏覽保護隱私無異于“掩耳盜鈴”,。
03
無追蹤引擎,,你值得擁有
搜索引擎收集用戶隱私,這一點早有人注意到,。很多年前,,國外就有“無廣告、不追蹤的匿名搜索引擎”的 DuckDuckGo,。這款以鴨子為 logo 的搜索引擎,,隱私協(xié)議非常簡單,即不收集,、不傳播用戶任何個人信息,。此外,它還可以實現(xiàn)匿名搜索,、屏蔽追蹤腳本與網站加密,,從源頭上杜絕網絡追蹤。
以小黑幾個月使用體驗來看,,并不能斷定 DuckDuckGo 沒有追蹤用戶信息,。不過,從收益上來說,, DuckDuckGo 并不存在任何數據交換渠道,,市場上也沒有任何公司利用 DuckDuckGo 提供的數據展開特定服務。從結果論上可以推導,, DuckDuckGo 沒有理由收集用戶數據,。一個以不追蹤為 slogan 的公司,,隱私保護是其立身之本。
對于國內用戶來說,, DuckDuckGo 數據庫相對不足,,難以滿足所有人的搜索需求。國內類似的產品有 dogedoge,、秘跡搜索,,然而技術實力都無法與百度、搜狗等公司相比,,無法提供穩(wěn)定的搜索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內一直沒有不追蹤的常用搜索引擎,,直到 360 無追搜索出現(xiàn),。360 這家公司名聲并不好,360 全家桶也曾讓無數人捶胸頓足,。然而,,一個穩(wěn)定不收費的不追蹤搜索引擎,確實解決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
在宣傳欄,,360 無追搜索表示,“真正的隱私保護不是收集之后再“保護”,,因為我們不收集,,所以你的隱私無需我們保護”。由此可見,,無追搜索并不像百度,、谷歌那樣先搜集用戶信息,然后保護用戶信息只用于廣告推薦,,而不會被惡意第三方竊取,。
此外,無追搜索表示其提供客觀全面的內容,,而非只展示專屬某個用戶的結果,更不會出現(xiàn)與用戶相關聯(lián)的推薦廣告,。
從使用體驗上來看,,360 無追搜索確實沒有推薦廣告,至于是否追蹤用戶信息這一點,,小黑尚未找到確實證據,,只能將一切寄希望于 360 公司的良心。
DuckDuckGo,、360 無追搜索,,以及一系列打著不追蹤名號的搜索引擎,,其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保護用戶隱私,回歸搜索引擎的初衷,。與百度,、谷歌無所不在的隱私抓取方式相比,這些知名度不高的搜索引擎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替代品,。
互聯(lián)網時代,,光靠用戶自己根本守不住自己的隱私,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勢單力薄的用戶根本無法對抗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因此,我們只能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推動司法部門出臺隱私保護相關條例,,利用法律武器保護隱私;另一方面,,放棄谷歌,、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改用不追蹤用戶的搜索引擎,,從源頭上杜絕隱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