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在華半導體企業(yè)的“本地化”平衡術

在華半導體企業(yè)的“本地化”平衡術

2022-07-06
來源:半導體產業(yè)縱橫

5月9日《華爾街日報》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疫情阻隔下,,中國工程師扛起維持蘋果產品周期運行的大旗》的文章。文章中提到,,疫情爆發(fā)前蘋果公司每個月都會派數(shù)百名美國工程師前往中國,,對生產其大部分產品的代工廠進行監(jiān)督?,F(xiàn)在,蘋果開始轉而更多地依賴中國當?shù)氐墓こ處煛?/p>

從2020年新款iPhone手機的發(fā)布延遲之后,,蘋果公司調整了在中國的本地化策略來保證產品周期,。中國的工程師因此擁有了更大的權限,。《華爾街日報》總結稱,,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使得蘋果和其他外國公司對一代又一代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培訓,,本土員工已經具有相當?shù)募寄埽郧爸幌蛱O果總部匯報問題的駐中國工程師現(xiàn)在則會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甚至獲得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蘋果外,大眾汽車等也在調整本地化運營方式,。大眾汽車CEO在今年1月份說,,大眾計劃在未來兩三年內將在華工作的外籍員工減少30%。中國歐盟商會4月底數(shù)據統(tǒng)計到,,在接下來的一年65%的公司計劃將中層職員本地化,,62%的公司計劃將高層職員本地化,60%的公司計劃將初級職員本地化,。

外企普遍以集中決策為主,,如今的本地化政策是頗為引人注目的。外資企業(yè)正在通過新一輪的本土化在中國這一獨特而重要的市場完成更好地“內嵌”,,從全產業(yè)鏈拓展,、管理團隊更迭、研發(fā)中心轉移乃至決策機制的變化,,系統(tǒng)性的本土化已然啟動,。

技術抽離中國,或已成趨勢

今年年初,,美光科技解散150人的上海DRAM設計中心消息實錘,,美光還挑選了40多位核心研發(fā)人員并提供移民技術美國的資格。行業(yè)普遍猜測,,美光解散DRAM設計團隊很有可能是出于防止技術外泄的考量,。中國DRAM公司如雨后春筍出現(xiàn),非常有可能通過高薪挖人等方式將DRAM技術收至麾下,,美光此舉或是想將產品的設計和研發(fā)收攏至中國大陸以外地區(qū),。

5月,德州儀器裁撤中國區(qū)MCU研發(fā)團隊的消息也甚囂塵上,,消息還稱TI將把原MCU研發(fā)線遷往印度。但對于這一消息,,德州儀器予以否認,,并表示堅持長期投資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

德州儀器表示,,MCU團隊將合并到LED驅動團隊,,過去德州儀器中國區(qū)MCU研發(fā)團隊主要面向msp430產品線,,為低功耗、低成本系列,,可以用于汽車,、物聯(lián)網設備等。TI從1996年開始將該系列推出市場,。但近年來中國MCU的發(fā)展給TI造成了巨大壓力,,其中比亞迪半導體、兆易創(chuàng)新等已經在車輛等廠家場景有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可以對德州儀器的產品進行替代,。

近年來德州儀器MCU業(yè)務在中國本土沖擊之下,市場競爭壓力加大,,業(yè)內人士分析稱此次“裁撤團隊”更像是中國部分業(yè)務的調整所引發(fā)部分員工的崗位調動,。

可以預測,出于成本和競對壓力,,外企選擇將核心技術抽離中國可能將越來越多,,這對業(yè)界其實一種信號。

半導體外企面臨抉擇

作為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外企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東西,。

美國公布半導體資金法案以來,本土半導體公司一時間風頭無兩,。作為半導體霸主之一的英特爾,,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牽引。美國想讓半導體產業(yè)鏈重歸本土,,而中國市場占據英特爾全球營收的26%,,是英特爾最大的利潤來源。

11.png

各主要地區(qū)營收占比,。來源:英特爾2021年報

去年8月,,美國國防部與英特爾達成協(xié)議,后者為國防部提供商業(yè)芯片代工服務,。RAMP-C是美國政府鼓勵國內芯片生產的幾個計劃之一,,這個計劃主要是為國防需求生產芯片。除了英特爾,,IBM,、新思科技、楷登都會參與到RAMP-C計劃,。根據五角大樓協(xié)議,,該計劃生產的芯片可用于軍事和商業(yè)代工客戶。

此舉進一步確認了英特爾在美國重塑本土半導體供應鏈中所承擔的角色,。此前,,三星,、SK海力士、臺積電等對美國的芯片資金分配不滿,,而英特爾則多次表決心懇切要求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等優(yōu)先贊助,,一系列包攬了英特爾的計劃對于這個公司來說更像是一個對等交易。

而除了要求英特爾在本土的動作外,,去年11月,,拜登政府拒絕了英特爾在中國成都建設新的晶圓廠的計劃。今年,,英特爾正式將大連NAND閃存工廠連同整個NAND產品線打包賣給SK海力士,,很多人意識到,英特爾對于中國市場的策略似乎正悄然改變,。作為最大的市場,,英特爾肯定不會放棄中國。但是如何走向,,肯定各有想法,。

在眾多裁撤業(yè)務以及出售資產的案例以及外企與中國子公司之間出現(xiàn)種種糾紛之后,“外資撤離中國”“在華外企投資意愿下降”又見諸報端,,對于半導體公司與中國割裂加深的看法也偶有出現(xiàn),。

對此,中國商務部表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8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商務部分析稱,,去年前4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8.6%,。今年前4個月又實現(xiàn)兩位數(shù)的增長,,增速達到20.5%;高技術產業(yè)引資1-4月同比增長45.6%,,高于平均增速25.1個百分點,。

德國《商報》也表示,與其他成長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具有高度可預測性和穩(wěn)定性,,外國公司不太可能成群結隊離開中國。2020年之后,,中國頒布實施了《外商投資法》對外商利益予以根本性保障,,也并進一步穩(wěn)定了外資來華收益信心。

半導體外企既受到多方牽制,,又可以游走在這些文化之間,,能夠更深層地去了解和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情況下的營商處境,形成自己的方法論,。

多元化戰(zhàn)略下的新方法,?

近年來,海外半導體企業(yè)開始設立由中國大陸資本主導的合資企業(yè),。最著名的可能是英國ARM,,還有美國SiFive等。這些公司企業(yè)在大陸設立新型合資企業(yè),,取代之前在華分公司,。由內資主導,繼承了外企技術血脈,、擁有知識產權,、股權獨立的公司成為新選擇。

安謀中國

2016年高通在中國市場被反壟斷處罰,,讓Arm意識到在中國市占率過高,,需要采取措施規(guī)避反壟斷風險。2018年4月,,中方投資人與Arm控股股東軟銀集團簽約成立合資公司安謀中國,。這應該是近年來半導體領域最重量級的本土化案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生態(tài)產生了戰(zhàn)略性影響,。這也是中外合資的全新模式,。安謀中國成為Arm在中國市場的唯一通道,全權負責Arm產品在中國的授權和分銷,;安謀中國獨立研發(fā),,獨立開拓市場;安謀中國繼續(xù)與Arm共享底層技術,。

按安謀科技的說法,,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中外合資的獨立企業(yè)法人,。中方資本占比51%,,ARM股份49%。在所有權上,,安謀科技是由占股51%的中國資本控股的,,ARM49%的股份不足以控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安謀科技是ARM的最大客戶,。

從2018至2021年,安謀科技營收增長了2.5倍,其中2019年和2020年的增長分別達到了37%和13%,;而同期,,ARM的營收增長率僅為1.2%和9.5%,ARM公司在全球除中國以外的市場,,都是負增長,,安謀科技是ARM公司全球唯一的增長來源。

SiFive

2018年8月,,SiFive中國成立,,名為上海賽昉科技,這是一個獨立公司,,在中國獨立運營,,并非SiFive的子公司。它有自己的董事會,,有自己的管理團隊,,未來它可以獨立接受投資,也包括來自中國的投資,。但同時也跟SiFive有關系,,如提供IP還有其他方面的技術,這操作和安謀科技類似,。

不過這種模式也為外企帶來了一定的風險,。2018年到現(xiàn)在,兩家公司發(fā)展4年以來,,成立的合資公司其實也受到了不小的風浪,。

5月19日,安謀科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布,,“即日起,,恢復‘安謀科技’公眾號運營,并和‘安謀科技官方微博’,、官網共同作為安謀科技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安謀中國在管理層公開信中提到,“公司新任聯(lián)席首席執(zhí)行官劉仁辰博士和陳恂博士已全面接管安謀科技的商業(yè)經營”,。離4月23日該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上一條消息,,已經過去了25天,這標志著安謀科技各項工作交接的逐步正?;?。兩年前安謀科技董事會以7:1票通過罷免吳雄昂,因其行為與安謀科技有利益沖突,,同時任命了兩位臨時聯(lián)席CEO,。但隨后由吳雄昂實際控制的安謀科技發(fā)表否定的聲明,,由此拉開了長達兩年“罷免拉鋸戰(zhàn)”。安謀的此次風波來勢洶洶,。暫擱置高管的個人行為不論,,過去幾年,ARM與安謀科技兩者之間關系問題可能是這場火最大的一桶油,,也完全可以登上產業(yè)界熱聊話題榜單,。

在安謀科技屢次陷入控制權的法律糾紛的同時,上海賽昉科技也出售了81%的股份,。

12.png

上海賽昉科技的前十股東。來源:企查查

資本終究是趨利的,,而公司是有國界的,,企業(yè)是有責任的。在本土化中,,半導體公司還需要修煉平衡之術,。




1文章最后空三行圖片 (1).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