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華為公司贏得了針對中興通訊德國公司商標侵權的初始禁令。根據法院判決書副本,,該禁令于5月2日由德國漢堡法院頒布,,內容是禁止中興在其USB數據卡上使用華為的一項注冊商標,,并禁止銷售印有該受特定法律保護商標的USB數據卡。該判決在沒有聽取中興辯護的情況下,,通過快速法律程序頒布,。中興如有異議,可提起上訴,。
首次用知識產權武器“維權”
4月28日,,華為透露,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中興通訊提起法律訴訟,,指控其侵犯了華為的專利權和商標權。這是華為首次用知識產權武器“維權”,,起訴內容包括中興侵犯了華為有關數據卡和LTE技術的一系列專利,,并且未經華為許可,中興在數據卡產品上非法使用了華為的注冊商標,。當時,,華為表示,曾多次積極邀請中興進行專利交叉許可談判,,但沒有獲得成功;另外,,華為在發(fā)現中興數據卡產品非法使用華為注冊商標后已發(fā)送了停止侵權承諾函,但中興并未終止侵權行為,。
今年以來,,電信設備領域的專利糾紛一起接一起。1月,,華為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阻止諾西對摩托羅拉的收購。由于華為與摩托羅拉有長期合作,,華為認為此項收購將侵犯并損害華為的知識產權,。4月13日雙方和解,摩托羅拉向華為支付技術轉讓費。華為方面表示,,不論侵權行為發(fā)生在全球哪個地區(qū)或哪種法律體系之下,,華為都將會竭盡全力地保護這些資產。
昨晚,,國外媒體對該案評論稱,,德國法院在如此之短時間內作出裁決,說明中興侵權事實非常清楚,。從報道的禁令頒發(fā)時間看,,華為應該在數日之前就已經獲知此事,但并沒有主動公示,。華為4月28日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中興公司提起法律訴訟,指控其侵犯了華為一系列有關數據卡和LTE技術的專利權和商標權,。
有專家表示,,中華互訴有助于在中國企業(yè)界普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讓企業(yè)彼此尊重知識產權和創(chuàng)新成果,,有利于扭轉目前企業(yè)界存在較為普遍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通信廠商頻繁爆發(fā)專利訴訟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幾大通信廠商之間爆發(fā)了頻繁的專利訴訟戰(zhàn),。以2010年為例,,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僅發(fā)生在通信行業(yè)專利訴訟就達到數百起,,其中蘋果公司46起,,摩托羅拉44起,三星32起,,諾基亞27起,。4月初,愛立信在英國,、意大利和德國對中興發(fā)起了專利侵權的起訴。中興4月中旬則在中國提起對愛立信的專利訴訟,。
這些專利訴訟往往遭到競爭對手的反訴,,其中相當一部分訴訟,最終以談判和解的方式告終,。
“事實上,,在通信行業(yè),國外公司之間相互打知識產權官司早已成了慣例,,每年成千上萬的知識產權案件屢見不鮮,。可以說,知識產權訴訟對于整個通信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電信專家項立剛表示,。
公開報道顯示,中興2010年銷售收入達703億,,同期,,華為銷售收入1852億元,海外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