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與普通運放相比,,我不太明白電流反饋運放如何工作?我聽說電流反饋運放帶寬恒定,不隨增益變化而改變,,那是怎么實現的?它與互阻放大器是否一樣?
答:在考察電路之前,,我們先給電壓反饋運放(VFA),、電流反饋運放(CFA)和互阻放大器這三個概念下定義。顧名思義,,電壓反饋是指一種誤差信號為電壓形式的閉環(huán)結構,。傳統(tǒng)運放都用電壓反饋,即它們的輸入對電壓變化有響應,,從而產生一個相應的輸出電壓,。電流反饋是指用作反饋的誤差信號為電流形式的閉環(huán)結構。CFA其中一個輸入端對誤差電流有響應,,而不是對誤差電壓有響應,,最后產生相應的輸出電壓,。應該注意的是兩種運放的開環(huán)結構具有相同的閉環(huán)結果:差動輸入電壓為0,輸入電流為0,。理想的電壓反饋運放有兩個高阻抗輸入端,,從而使輸入電流為0,用電壓反饋來保持輸入電壓為0,。相反,,CFA有一個低阻抗輸入端,從而使輸入電壓為0,,用電流反饋來保持輸入電流為0,。互阻放大器的傳遞函數表示為輸出電壓對輸入電流之比,,從而表明開環(huán)增益Vo/Iin用歐姆(Ω)表示,。因此,CFA可稱作互阻放大器,。有趣的是,利用VFA閉環(huán)結構也可構成互阻特性,,只要用電流(如來自光電二極管的電流)驅動低阻求和節(jié)點,,就可產生一個電壓輸出,其輸出電壓等于輸入電流與反饋電阻的乘積,。更有趣的是,,既然理想情況下,任何一個運放應用電路都可以用電壓反饋或電流反饋來實現,,那么用電流反饋也能實現上面的IV變換,。所以在用互阻放大器這一概念時,要理解電流反饋運放與普通運放閉環(huán)IV變換電路之間的差別,,因為后者也可表現出類似的互阻特性先看VFA的簡化模型(見圖1),,同相增益放大器電路以開環(huán)增益A(s)放大同相放大原理圖
波特圖圖1
VFA的簡化模型差模電壓(V IN+ -V IN- ),通過RF和RG構成的分壓電路把輸出電壓的一部分反饋到反相輸入端,。為推導出該電路的閉環(huán)傳遞函數VO/V IN+ ,,假設流入運放輸入端的電流為0(輸入阻抗無窮大);兩個輸入端民位近似相等(接成負反饋且開環(huán)增益很高),。這樣可得:
VO=(V IN+ -V IN- )A(s),,
V IN- =RGRG+RFVO
代入并整理得
VOV IN+ =(1+RFRG)1
1+1/LG, 其中LG=A(s)1+RF/RG
閉環(huán)帶寬是指環(huán)路增益(LG)下降到1(0dB)時的頻率,。1+RF/RG這項稱為電路的噪聲增益
,;對同相放大電路,它也是信號增益,。從波特圖上可以發(fā)現,,電路的閉環(huán)帶寬為開環(huán)增益A(
s)與噪聲增益NG的交點,。噪聲增益增高使環(huán)路增益降低,從而使閉環(huán)帶寬減小,。如果A(s)
以20dB/10倍頻程下降,,那么放大器的增益帶寬積就為常數,即閉環(huán)增益每增加20dB,,相應
地閉環(huán)帶寬降低10倍頻,。
現在考慮CFA的簡化模型,如圖2所示,。同相輸入端是單位增益緩沖器的高阻輸入端,,反相輸入端是單位增益緩沖器的低阻輸出端。緩沖器允許誤差電流流入或流出反相輸入端,,且單位增益使反相輸入跟隨同相輸入,。誤差電流反映高阻節(jié)點,將誤差電流轉換成電壓,,經緩沖后輸出,。高阻節(jié)點阻抗Z(s)與頻率相關,它與VFA的開環(huán)增益類似,,直流值很高,,并以20dB/10倍頻程下降。
同相放大原理圖 波特圖
圖2 CFA的簡化模型
當緩沖器保持V IN+ =V IN- 時,,通過對V IN- 節(jié)點處的電流求和可得到閉環(huán)
傳遞函數,。假設緩沖器輸出電阻為0,即RO=0,,
VO-V IN- RF
+-V IN- RG+I ERR =0 且I ERR =VOZ(s
)
代入求解得:
VOV IN+ =(1+RFRG)1
1+1/LG,,其中LG=A(s)1+RF/RG
雖然CFA閉環(huán)傳遞函數與V
FA一樣,但CFA環(huán)路增益(1/LG)僅取決于反饋電阻RF,,而不是(1+RF/RG),,這樣CFA的
閉
環(huán)帶寬將隨RF的阻值改變而改變,而不是隨噪聲增益(1+RF/RG)的變化而變化,。從波特圖上可以看出,,RF與Z(s)的交點決定環(huán)路增益大小,由此決定電路的閉環(huán)帶寬f CL ,。很顯然,,CFA的一個優(yōu)點是增益帶寬積不為常數。實際上,,CFA的輸入緩沖器的輸出電阻RO并不是理想的,,一般為20至40Ω。這個電阻的存改變了反饋電阻的大小,。兩個輸入端電壓不完全相等,,把V IN- =V IN+ -IERR RO代入前面式子,。求解VO/V IN+ 得
VOV IN+ =(1+RFRG)1
1+1/LG,
其中LG=Z(s)RF-RO(1+RF/RG)
反饋電阻中的附加項意味著環(huán)路增益實際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電路的閉環(huán)增益,。當閉環(huán)增益較低時,,RF起主要作用;當閉環(huán)增益較高時,,第二項RO(1+RF/RG)增加,,環(huán)路增益降低,由此閉環(huán)帶寬減小,。
應該說清楚的是,,如果RG斷開,輸出端短接到反相輸入端(像電壓跟隨器那樣),,會使環(huán)路
增益非常大,。對VFA而言,如果把整個輸出電壓都反饋回輸入端,,會使反饋達到最大,。而電流反饋的最大值受短路電流的限制。反饋電阻越小,,反饋電流越大,。從圖2可以看出,當RF=
0時,,Z(s)與反饋電阻交點的頻率很高,在高階極點區(qū)域內,。對于CFA來說,,Z(s)的高階極點
會造成高頻相移增大,當相移大于180°時,,導致電阻不穩(wěn)定,。因為RF的最佳值隨閉環(huán)增
益改變而改變,所以在確定不同增益情況下的帶寬和相位裕度時,,波特圖很有用,。減少相位
裕度,增大閉環(huán)帶寬,,但這會在該頻域內出現尖峰,,在時域內出現過沖與阻尼振蕩。電流饋
器件的產品說明上會給出不同增益時RF的最佳值,。
CFA具有優(yōu)異的壓擺率特性,。盡管設計出高壓擺率的VFA是可能的,但從內在固有特性來說,,
CFA的壓擺率更快,。傳統(tǒng)的VFA,,在輕負載時,壓擺率受到內部被償電容的充放電電流的限制
,。在輸入大瞬態(tài)信號時,,使輸入級飽和,僅其長尾電路電流對補償節(jié)點進行充電或放電,。對
CFA,,低輸入阻抗允許大瞬態(tài)電流按需要流入放大器,內部電流鏡把此輸入電流傳輸到補償
節(jié)點,,實現快速充放電,。理論上它和輸入階躍信號的大小成比例。壓擺率增高使上升時間變
快,,壓擺率引起的失真和線性誤差減小,,大信號頻率響應變寬。實際上,,壓擺率受電流鏡飽
和電流(10~15mA)的限制,,以及輸入和輸出緩沖器壓擺率的限制。
問:CFA的直流精度怎樣?
答:正像使用VFA一樣,,CFA的直流增益精度可以從它的傳遞函數算出,,基本上
是其內部互阻抗與反饋電阻之比。典型情況下,,內部互阻抗為1MΩ,,反饋電阻為1kΩ,RO
為40Ω,,那么單位增益的增益誤差約01%,。增益較高時,增益誤差顯著增大,。CFA很少用于
高增益場合,,尤其是當要求增益絕對準確時。
在許多應用中,,建立時間仍然比增益精度重要,。盡管CFA具有很快的上升時間,但由于建立
時間的熱拖尾現象(thermal settling tails)是一種影響建立時間精度的主要因素,,所以許多CFA產品說明僅給出達到01%精度的建立時間?,F在考慮圖3所示互補輸入緩沖V IN+
端與V IN- 端之間的失調電壓為Q1的V BE 電壓和Q3的V BE 電壓之差。當輸入為0時,,兩個V BE 電壓應當匹配,,V IN+ 與V IN- 之間的失調很小。給VIN+ 加一個正向階躍輸入信號,,這會降低Q3上的V BE 電壓,,減少其功耗,,從而增大Q3的V BE 值。連接成二極管形式的Q1上電壓V CE 沒有變化,,因此其V BE 也不變,。兩個輸入端具有不同的失調電壓,那么會降低其精度,。電流鏡電路中存在同樣的問題,,高阻節(jié)點一個輸入階躍變化將改變Q6的V CE 值,從而改變Q6的V BE 值,,但Q5的VBE 不變,,V BE 的變化將造成反饋回V IN- 的誤差電流,由于誤差電流乘以RF將產生輸出失調電壓,。外,,各晶體管的功耗僅在一個小區(qū)域中,由于區(qū)域太小,,以致器件之間達不到熱耦合,。在應用中,運用反相放大器結構,,能消除共模輸入電壓,,從而可降低輸入級的熱誤差。
圖3 CFA的輸入級和電流鏡電路
問:在什么情況下,,熱托尾現象會成為一個問題?
答:熱拖尾現象與信號的頻率和波形有關,。熱拖尾不會立刻出現,(由工藝決
定的)晶體管的溫度系數將會決定溫度改變,、參數改變及恢復所需要的時間,。ADI公司用高速
互補雙極型工藝(CB工藝)制造的運放,在高于幾千赫的輸入頻率時并不出現明顯的熱
拖尾現象,,因為輸入信號變化得太快。通信系統(tǒng)一般比較關心頻譜特性,,所以熱拖尾可能引
入的附加增益誤差并不重要,。階梯波,如圖象應用場合中用的階梯波,,在直流電平改變時,,
會受到熱拖尾現象的不利影響,對于這些應用,,CFA不能提供足夠的建立時間精度,。問:現在我明白了CFA是如何工作的,但我仍不清楚在一個電路中如何使用它,。CFA的反相輸入端輸入阻抗低是否意味著我不能使用反向放大?
答:請記住CFA的反向放大方式能夠工作,,因為其反向輸入端是低阻抗節(jié)點,。VF
A的求和節(jié)點是在反饋
環(huán)路建立后,由低輸入阻抗表征,。事實上,,因為CFA固有的低輸入阻抗,使CFA反向放大方式工作得非常好,,能保持求和節(jié)點處于“接地”狀態(tài),,而且在反饋環(huán)建立前就具有這樣的特性。在高速應用中VFA求和節(jié)點處會出現電壓尖峰,,而CFA電路不會有電壓尖峰出現,。你還可以記得CFA反向工作方式具有的優(yōu)點,包括使輸入壓擺率達到最大和減小由于熱拖尾引起的建立時間誤差,。問:這就意味著我能用一個CFA構成一個電流電壓(IV)轉換器,,對嗎?
答:對。CFA可以構成IV轉換器,,但有一些限制因素:CFA的帶寬直接隨反饋電阻的變化而改變,,反向輸入的電流噪聲會變得很高。在放大小電流時,,因為信號增益隨電阻線性增大,,而電阻噪聲按R增加,所以反饋電阻越大,,意味著信噪(電阻噪聲)比越高,。反饋電阻增大一倍,信號增益增大一倍,,而電阻噪聲僅增加到14倍,。不幸的是,對CFA來說,,噪聲的作用加倍,,信號帶寬減半。因此,,CFA電流噪聲大阻礙了它在許多光電二級管電路中的使用,。在噪聲要求不很嚴格時,根據帶寬要求選擇一個適當反饋電阻,,用另一級增加增益,。
問:我注意到CFA的電流噪聲很高,這會不會在使用它時會受到限制?
答:你說得對,。CFA反向輸入端電流噪聲比較高,,大約為20~30pA/Hz。但是與類似的VFA相比較,CFA的輸入電壓噪聲非常低,,一般小于2nV/Hz,,而且其反饋電阻也很小,通常小于1kΩ,。在增益為1時,,CFA的主要噪聲源是流過反饋電阻的反向輸入端的噪聲電流。20pA/Hz的輸入噪聲電流和750Ω的RF在輸出端產生的15nV/的電壓噪聲成為主要噪聲源,。當增益增加時(減小輸入電阻RG),,由輸入電流噪聲產生的輸出電壓噪聲不會增加,這時運放的輸入電壓噪聲成為主要噪聲源,。比如,,當增益為10時,輸入噪聲電流在輸出端產生的噪聲電壓折合到輸入端僅為15nV/,,用平方和的平方根(RSS)形式加到放大器的輸入噪聲電壓上,,這樣總的輸入噪聲電壓僅為25nV/(忽略電阻噪聲)。因此在低噪聲應用中,,CFA是很吸引人的,。
問:用CFA構成四電阻差動放大器會怎么樣?會不會因CFA的兩個輸入端電阻不平衡而不適用于這類電路?
答:你問得好!這是對CFA常有的誤解。CFA的兩個輸入端電阻確實不匹配,,但理
想差動放大器的傳遞函數照樣可以用,。兩個輸入電阻不相同會有什么樣結果?低頻時,四電阻差動放大器的CMR由外電阻比值匹配情決定,,01%的電阻匹配相應的CMR約為66dB,;高頻時,要關心的問題是輸入阻抗形成的時間常數的匹配,。高速VFA通常具有匹配得非常好的輸入電容,,在1MHz時CMR柯達到60dB。由于CFA的輸入級不平衡,,其輸入電容不可能匹配好,。這意味著為減少時間常數失配,在某些運放的同相輸入端須接一個外部電阻(100至200Ω),。如果仔細選擇電阻,,那么CFA也能產生與VFA相當的高頻CMR。在犧牲一部分信號帶的情況下
外加手調電容可以進一步提高VFA和CFA的性能,。若要求更高的性能,最好選擇單片高速差動
放大器,,如AD830,。無需電阻匹配,它在1MHz時CMR大于75dB,在10MHz時CMR約為53dB,。
問:你認為用反饋電容調節(jié)放大器帶寬情況會怎樣?反相輸入端低阻抗會不會使CFA對此節(jié)點上的旁路電容敏感性減小?容性負載情況又會怎樣?
答:首先考慮在反饋環(huán)路上有一個電容的情況,。對于VFA,在噪聲增益范圍內,,會產生一個極點,,但對CFA,在其反饋電阻范圍內要出現一個極點和一個零點,,如圖4所示,。請記住,反饋電阻與開環(huán)互阻交點處的相位裕度決定閉環(huán)穩(wěn)定性,。電容CF與RF并聯后的反饋電阻為:
ZF(s)=[RF+RO(1+RFRG)]1+sCFRFRG
RORFRG+RFRO+RGRO1_sCFRF
圖4 電容反饋電容的作用
極點出現在1/2πRFCF,,零點出現在1/[2π(RF∥RG∥RO)CF]。如果ZF與Z
OC 交點處頻率太高,,開環(huán)相移太大會引起不穩(wěn)定,。對于積分電路,若RF→∞,,極點
出現在低頻處,,在高頻處幾乎沒有電阻限制環(huán)路增益,為限制環(huán)路高頻增益,,用一個電阻與
積分電容串聯用來限制高頻環(huán)路增益,,這樣可以穩(wěn)電流反
饋積分器。CFA不適用于電抗反饋型濾波器結構,,例如阻容并聯的反饋濾波器,,但用CFA構成
的SallenKey濾波器除外,因為它被用作固定增益單元電路,??傊幌M贑FA的RF兩端并接電容,。另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CFA的反向輸入端旁路電容的影響,。記得VFA,旁路電容會在噪聲增益上建立一個零點,,增加噪聲增益與開環(huán)增益間的閉合速度(rate of closure),,若不進行頻率補償,產生過大的相移會導致電路不穩(wěn)定,。對CFA,,旁路電路有同樣的影響,只不過此問題講得較少,。附加輸入旁路電容的反饋電阻表達式可寫作:
ZF(s)=[RF+RO(1+RFRG)][1+sC IN RFRGRO]RFRG+RFRO+RGRO]零點出現在1/[2π(RF∥RG∥RO)C ON ],,見圖5中f Z1 ,。這個零點使CFA產生和VFA一樣的麻煩,只是由于反相輸入阻抗低,,零點的轉折頻率變高,。考慮寬帶VFA的RF=750Ω,,RG=750Ω,,C IN =10pF,在1/[2π(RF∥RG)C IN ]處的零點頻率約為40MHz,,RO為40Ω而其它電路參數完全相同的CFA將把零點抬高到400MHz左右,。對于單位增益帶寬都為500MHz的兩種運放,VFA需要有反饋電容補償,,以減小C IN 的影響,,同時要減小信號帶寬。CFA雖然因零點會有一些附加的相移,,但由于轉折頻率高十倍,,受C IN 的影響就沒有VFA那么大。CFA的信號帶寬比VFA要大,,若要求通帶內平坦或脈沖響應最優(yōu),,也可以進行補償。為減小ZF和Z OL 之間的閉合速度,,加一個小電容并聯在RF上,,就可以改善響應。要至少保證45°的相位裕度,,應當選擇反饋電容放到ZF與ZOL 相交的極點處,,如圖5中fP點。請不要忘記反饋電容所產生的高頻零點f Z2
的影響,。
圖5 反相輸入端旁路電容的作用
CFA中負載電容呈現出和VFA中一樣的問題:增加誤差信號相移,,引起相位裕度變小,可能產
生不穩(wěn)定,。處理容性負載有幾種公認的電路方法,,但對于高速運放,最好的方法是在運放的
輸出端串聯一個電阻(見圖6),,在反饋環(huán)的外面有了與負載電容串接的電阻,,放大器不直接
圖6 驅動容性負載的串聯輸出電視
驅動純容性負載。CFA還可嫌加RF以減小環(huán)路增益,。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帶寬、壓擺率
及建立時間總會有些損失,。最好根據要求的特性,,如最快上升時間,、達到規(guī)定精度的最快建
立時間、最小過沖或通帶平坦性,,用實驗方法對具體放大電路進行優(yōu)化。
問:為什么你們的CFA沒有一個能提供真正單電源工作且允許信號擺幅達到一個
或兩上電源限?
這是人們喜愛VFA電路結構的原因之一,。放大器要給出良好的電流驅動能力,。并且使信號擺幅接近電源電壓,通常采用共射輸出級,,而不是一般的射極跟隨器作為輸出級,。共射極輸出級允許輸出擺幅接近電源電壓,僅相差輸出晶體管的V CE 飽和壓降,。在現有的制造工藝中,,這類輸出級不會提供射極跟隨器那樣的速度,其部分原因在于它增加了電路的復雜性且有較高的固有輸出阻抗,。由于CFA是專門為超高速運放和電流輸出發(fā)展起來的,,所
以輸出級用射極跟隨器電路是其特有的設計。隨著高速運放制造工藝的發(fā)展,,例如ADI公司的超高速互補雙極型工藝(XFCB),,現在已經能夠設計出共射極輸出超高速運放(例如AF8041),其帶寬為160MHz,,壓擺率為160V/μs,,+5V單電源供電。這種運放采用電壓反饋,,雖然在某種程度也使用了電流反饋,,其速度還是受輸出級限制。采用XFCB工藝制造的射極跟隨器作為輸出級的VFA和CFA的壓擺率,,都比AD8041快得多,。另外,單電源運放輸入級采用PNP差動對管,,允許共模輸入范圍低到電源下限(通常是接地電位),。要為CFA設計出這樣的輸入級,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然而,,CFA可以用于單電源應用場合。ADI公司提供了許多+3V和15V單電源工作的運放,。必須牢記的是,,在應用中,只有信號在允許的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范圍內,,器件才會在偏離單電源情況下工作得很好,。這就要求電平移動或交流耦合,,并且偏置到適當范圍。在大多數單電源系統(tǒng)中,,已經考慮到這種要求,。如果系統(tǒng)動態(tài)范圍必須達到電源的正負限之一或兩者,或者如果是在交流耦合應用中要求有最大余量(headroom),,CFA可能就不是最好的選擇,。當驅動大負戴時,正負電源限之間的輸出擺幅性能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在驅動50Ω或75Ω電纜時,,許多電源正負限器件的輸出并不能接近電源限,因為輸出電流增加時,,V CESAT 飽和電壓也增大,。如果你確實需要電源限輸出性能,那就不必選用CFA,。如果你要求超高速和電流輸出,,這才是CFA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