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設計應用 > 基于均勻角點匹配的基礎矩陣估計方法
基于均勻角點匹配的基礎矩陣估計方法
來源:微型機與應用2013年第7期
羅桂娥,,李 映
(中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摘要: 鑒于Harris角點匹配時產(chǎn)生的聚簇現(xiàn)象,,引入鄰近點剔除策略,,可以提取到較為均勻的匹配角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計算基礎矩陣的8點算法進行改進,,通過對匹配點進行分組求解基礎矩陣,,以每組得到的基礎矩陣求平均值作為最終值,。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求解的基礎矩陣具有較高精度。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 鑒于Harris角點匹配時產(chǎn)生的聚簇現(xiàn)象,,引入鄰近點剔除策略,,可以提取到較為均勻的匹配角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計算基礎矩陣8點算法進行改進,,通過對匹配點進行分組求解基礎矩陣,以每組得到的基礎矩陣求平均值作為最終值,。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求解的基礎矩陣具有較高精度。
關鍵詞: Harris算子,;均勻角點,;8點算法;基礎矩陣

 在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中,,基礎矩陣(F矩陣)[1-2]可用來表示最基本的對極幾何關系,,基礎矩陣是聯(lián)系同一場景所拍攝的兩幅圖像之間的重要橋梁,對基礎矩陣F的估計是三維重建,、運動估計,、攝像機標定、匹配與跟蹤的基礎[3],。求解基礎矩陣時,,首先是提取特征點,再對其進行匹配,。傳統(tǒng)的Harris提取的特征點存在聚簇現(xiàn)象,,本文在Harris角點提取中加入了鄰近點剔除策略,最終能得到分配較為均勻的匹配特征點對,。在使用經(jīng)典8點法[4]計算基礎矩陣時,,采用平均值法計算基礎矩陣,從而有效提高基礎矩陣的精度,。
1 角點提取方法
1.1 經(jīng)典Harris角點檢測算法


    其中,,M為亮度自相關矩陣,gx為x方向梯度,,gy為y方向的梯度,,G(s)為高斯模板,R為響應函數(shù),,k為默認常數(shù),,一般取值為0.04,角點即函數(shù)取得局部極大值時的點,。
1.2 均勻Harris角點的提取
    首先,按經(jīng)典Harris角點監(jiān)測算法計算圖像中存在角點的R值,將R值從大到小進行排序,,選取較大的部分點作為最終的角點,。為防止在局部區(qū)域出現(xiàn)角點簇擁的現(xiàn)象,本文采用鄰近點剔除策略減弱或消除這種方法,。具體做法是:選用一個5×5模板對圖像進行處理,,若在該模板下存在不止一個角點,則只保留R值相對較大的角點,。
1.3 角點提取效果對比
    試驗中采用鳳凰祼眼3D立體相機(phenix SDC-821)構成雙目立體視覺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將攝像機所采集到的圖像經(jīng)分離之后得到左右圖像,。圖2是所得圖像未進行鄰近點剔除所得146對匹配點圖像,,圖3為所得圖像通過鄰近點剔除所得的138對匹配點圖像,明顯可以看出圖3所獲得的匹配角點對分布更為均勻,。

2 基礎矩陣的計算
    加入鄰近點剔除策略之后,,計算各圖像的匹配點對,對其進行分組(每8對為一組),,由8點算法[6]可求得第i組的基礎矩陣Fi,,以每組得到的基礎矩陣求平均值作為最終值,如式(2)所示:

    本文對基本矩陣的求解進行了研究,,對使用Harris檢測算子提取的角點,,通過引入鄰近點剔除策略從而提取到分布較為均勻的角點。通過對匹配點對進行分組求取基礎矩陣,,以平均值為最終值能有效的保證基礎矩陣F的精度,,用平均余差來計算基礎矩陣的精度,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改進的8點算法對均勻角點求解基礎矩陣,,其精度可以明顯較高。
參考文獻
[1] 吳福朝.計算機視覺中的數(shù)學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 陳付幸,,王潤生.基礎矩陣估計的聚類分析算法[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5,,17(10):2251-2265.
[3] 孫亦南,,劉偉軍,馬永壯,,等.一種加權計算基礎矩陣的高精度算法[J].計算機工程,,2005,31(15):186-188.
[4] Longuet-Higgins H C. A computer algorithm for reconstructing a scene from two projections[J]. Nature,, 1981,, 293(9): 133-135.
[5] 劉忠紅,,儲珺.特征提取與模板匹配結合的圖像拼接方法[J].微計算機信息,2010,,1:117-118.
[6] HARTLEY R. In Defense of the 8-point Algorithm[J]. In: Grimson E(Ed.),, Proceedings of the  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Cambridge: IEEE Computer Science Press,, 1995: 1064-1070.

此內容為AET網(wǎng)站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