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從風景到場景 智能家居引爆家電生態(tài)革命

從風景到場景 智能家居引爆家電生態(tài)革命

2015-09-08

  從風景到場景,,中國家電業(yè)傾力打造的智能家居正在引爆一場巨大的家電生態(tài)革命。

  如果說過去幾年中國家電軍團參加IFA展,,已經成為會場一道亮麗的風景令人矚目,,那么2015年的中國家電企業(yè),再次站在IFA展時,,主推智能的中國家電業(yè),,正逐漸成為消費者常態(tài)生活下的場景應用。

  一字之差,,從風景到場景,,不僅僅是設計與品質的提升,,更是技術與理念的飛躍。從體現家電產品在公共區(qū)域的設計美感,,到用智能家居互聯互通,,中國家電業(y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正是全球普遍看好的智能家居生態(tài)圈。

  在智能家居領域,,中國家電軍團無論是技術,、平臺應用還是產品設計,與日韓歐美相比,,不落下風,。但擺在中國家電行業(yè)面前的一個難題是,站在歐美市場上,,用什么打動歐美消費者,?

  這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但恰恰是橫亙在中國家電業(yè)面前的一個難題,。無論有怎樣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中國家電業(yè)似乎難以找到突破歐美市場的良方。

  該為中國家電軍團在德國IFA展的表現輕吟淺唱,,還是還原事實,、本著客觀公正的報道發(fā)現問題?

  從民族情感上來說,,站在國際舞臺上,,我們的確應該為中國家電鼓與呼。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為中國家電業(yè)唱贊歌的大有人在,,而戳中中國家電業(yè)在歐美市場問題所在的似乎并不多見。如果總是用掩飾問題的華麗文字美化中國家電行業(yè),,這對中國家電業(yè)真的是利好嗎?

  對于家電行業(yè),,藍科技以觀察者的角度試圖發(fā)現,,中國家電品牌為何在歐洲難入尋常百姓家。從2014年至2015年,,藍科技記者四赴歐洲,,為尋求真相,為了解歐洲消費者對中國家電品牌的態(tài)度,、消費意愿和未來,。

  了解真相,告訴中國家電業(yè)在歐洲市場的痛點所在,,這或許是中國家電業(yè)最應該聽到的聲音之一,。

  三星也曾遭到歐洲抵制

  “中國家電不缺技術和設計,,欠缺的就是品牌和自信。從中國自有品牌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就能看出來,,OEM固然可行,,但還是缺少自有品牌。三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在歐洲表現出來的舍我取誰的霸氣,,那種品牌和自信,是中國家電行業(yè)要好好學習的,?!?/p>

  9月4日,在德國IFA展現場,,一位來自荷蘭的經銷商在接受藍科技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事實上,三星沒有與生俱來的耀眼光環(huán),。三星如何扭轉局面,,如何贏得歐洲消費者青睞,這的確值得中國家電業(yè)學習,。

  曾經,,三星進入歐洲市場也面臨著和中國類似的情況。甚至在1996年時,,三星電子還是一個年均赤字在5000億韓元的企業(yè),,1998年三星在中國虧損額近4000萬美元。

  這一時期,,三星電子均是處在虧損旋渦中,。以三星手機為例,他們在歐美市場遭到的嘲諷并不比今天中國家電的境遇好,。

  “三星電子只不過是快速模仿者,,它沒有生產出一部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手機。不管我們認不認可這一點兒,,這就是2000年之前三星電子的發(fā)展狀況,。”來自三星研究院的金炳完在三星研發(fā)部工作十年,,見證,、經歷了三星成為一流企業(yè)的過程。他在《翻盤,,三星智能之戰(zhàn)》一書中如是表述,。

  曾經,三星電子為日本三洋公司貼牌生產黑白電視機,;在美國,,三星曾被看作是地攤上的廉價產品,,認為只有中下層的人們才會購買三星產品。

  當時的英國《金融時報》對三星極盡嘲諷,。認為“三星的成功來自于快速應變,,而非技術領導力。一旦缺乏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公司效益就會受到影響,。”

  不過,,這些嘲諷并沒有擊跨韓國三星,,反而激發(fā)了三星的斗志,讓三星對自己的定位開始警醒,。三星真正的巨變是放棄廉價手機,,通過新技術和打造自主品牌,與當時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一較高低,。

  隨后,在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市場,,三星在營銷,、渠道上進行了大量的投入,目的是讓消費者對三星有高端的認識,,徹底擺脫被歐美市場認為只會代工,、生產廉價的產品形象。這是三星迅速在全球確立行業(yè)地位的重要開端,。從此,,三星開啟了一個時代的神話。

  中國家電在歐洲還缺什么,?

  三星的崛起對中國家電打造自有品牌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藍科技記者曾親自到比利時、德國,、法國消費者的家里拜訪,與上百位歐洲消費者交流,,與他們交流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聆聽他們如何評價中國家電品牌,如何評價日本,、韓國家電品牌,。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一個叫Danna的女孩家里,,她家中所有的家電均是韓國和德國品牌,而她對中國家電的認知幾乎為零,。除華為手機以外,,她無法說出有哪些中國家電是她熟悉的品牌。問起她對中國家電本能的認知,,價格便宜,、擔心質量是她最直接的回答。

  這其實是中國家電業(yè)在歐洲市場普通存在的品牌短板,。在面向歐洲市場輸入產品時,,OEM的方式和中國品牌無關,因此,,消費者購買的是一個放心品牌而不關心產地,。不過,同樣的產品換成中國品牌時,,歐洲消費者充滿疑慮,,說到底,是對中國品牌的不信任,。

  產生這種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說外在的原因。歐洲媒體至今不改帶有色眼鏡看中國的壞習慣,,他們總會用敵意的眼光放大中國的不足,,而對創(chuàng)新技術鮮有提及,這在一定程度誤導或讓讀者曲解中國品牌,。

  再說內因,。中國品牌似乎總是缺少一種霸氣和自信,缺少在歐洲消費者面前的一種張力,。前述說過,,早期的三星曾經面臨同樣的困惑,也無法取得歐洲消費者的信任,,但他們通過輸出品牌文化,,通過營銷手段,加上過硬的設計和技術,,硬是搶占了歐洲市場的制高點,。

  反觀中國家電行業(yè),依然喜歡玩兒量化的出口數字游戲,。實際上,,這樣的出口數量再多也無濟于事。即使在歐洲銷量再多,,也是以OEM的方式,,和中國自有品牌無關,。到頭來,中國品牌在歐洲仍然舉步維艱,。

  OEM是特定的時代產物,。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家電業(yè)今非昔比,,無論是規(guī)模,、遍布全球的技術研發(fā)還是國際人才的網羅,都完全可以和日韓及歐美媲美,,所欠缺的就是在國際市場打出自有品牌和渠道建設,。

  此外,日本家電行業(yè)衰落之后,,他們更愿意和中國家電業(yè)合作,,這在技術、渠道方面對中國家電軍團走向海外是有益的補充?,F在,,中國家電業(yè)最需要的是用自信、用自有品牌擺脫OEM,。不妨可以學學韓國,,是時候主推自有品牌了。

  2015年的德國IFA展,,中國家電依然驚艷亮相,。其實,我們更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歐洲消費者,,將中國家電置于使用場景之中,,而不是在遠處觀風景。用自有品牌打動歐洲消費者,,雖然可能會有暫時的陣痛與困難,,但陣痛過后,將會看到一片藍海,。

  這是中國家電在歐洲站穩(wěn)腳跟的必經之路,。否則,OEM方式永遠無法抗衡韓國三星,,永遠無法登上國際家電舞臺的主戰(zhàn)場,。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