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藥王神"神農(nóng)氏為了給老百姓消災祛病,,決心嘗百草,定藥性,。神農(nóng)氏遍嘗百草,,多次中毒,最終因嘗試斷腸草而離世,。不要以為這種事情只發(fā)生在神話里,,大名鼎鼎的Barry Marshall干過更"出格"的事情。Marshall為了研究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性,,竟一口氣喝下一試管的幽門螺旋桿菌,。最終,5天之后,,他的目的達到了,,差點因此病死。后來,,他因為研究幽門螺旋桿菌的貢獻,,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
那些Marshall們之所以"舍得一身剮,,喝毒試藥連眼睛都不眨",,就是因為那個時候技術落后,或者沒有合適的研究模型,。后來,,由于以身試毒實在是太危險,就抓來小白鼠啊,、猴子啊等,,讓它們?nèi)ロ敯?quot;嘗百藥"。同時,,為了研究新藥對人體的影響,,科學家開始在培養(yǎng)皿里培養(yǎng)人體細胞,看看這些新藥對人體細胞是不是有毒副作用,。那些新藥只有過了這兩關,,才可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但是小鼠和人類離體細胞并不能替人類把好試藥的大門,。據(jù)統(tǒng)計,,進入臨床試驗的新藥,通過臨床I期和III期的概率約為60%,通過臨床II期的概率僅為30%,,這樣一來能夠順利通過三期臨床試驗的藥物僅有10.8%,。那些在臨床上被KO掉的新藥,主要是因為療效不好,,甚至是對人體有毒副作用。
90%的新藥都要被KO掉,,這是多么巨大的浪費,。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一種新藥面市,,平均研發(fā)費用竟高達10億美元,,歷時長達8-14年。必須找到一種更加迅速,、有效的臨床前實驗方法,縮短藥物研發(fā)周期,,降低研發(fā)費用。
人體器官芯片研發(fā)計劃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12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中心(NIH),、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聯(lián)合發(fā)起"organs-on-chips"(人體器官芯片)的研發(fā)工作,計劃投入7500萬美元,。
再來看看參與研發(fā)團隊的陣容: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杜克大學,、哈佛大學,、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加州大學、華盛頓大學,、范德堡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匹茲堡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十余所美國高校,。
這個"organs-on-chips"到底是個什么技術,竟牽動了這么多頂級機構的心,?
下面我們就拿走在前沿的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詳解"organs-on-chips"技術。
在新藥的臨床前實驗中,,使用小白鼠模型能夠了解新藥對整體的影響,,但不能很好的反應新藥對人體的影響;使用體外培養(yǎng)的人體細胞,,能夠了解新藥對人體的影響,,卻又缺乏整體的把握,。因此,早在10多年前,,康奈爾大學的Mike Shuler首次提出了,,用人體不同器官的細胞在芯片上構建人體組織,模擬人體環(huán)境的設想,。
以Wyss研究所開發(fā)的肺芯片,,詳解芯片的基本結構
Wyss研究所使用了制作計算機芯片的技術,將活的人體器官細胞植入到芯片上,,同時芯片可以模擬細胞在人體內(nèi)的環(huán)境,。在芯片的槽道中有三個并列的流體通道,兩邊的通道是真空通道,,中間的通道是植入細胞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