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10年國家就頒布了新的功率因素調整電費的方法,,以功率因素為0.9為例,,每超過0.01,將減收電費0.15%;每低過0.01,,將加收電費0.5%,。看到這里大家也不用擔心自己家的電費被多扣,,因為這條法令基本是針對用電超過100KW的農業(yè)用戶和工業(yè)用戶的,,對普通老百姓并無什么影響。
那功率因素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參數呢,,它竟然可以直接的影響電費的計算,!我們先看看電力公司對工業(yè)用戶的電費計算方法:
總電費=有功電度電費+基本電費+功率因數調整電費
可以看到功率因素在公式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現在給大家介紹下功率因素,,功率因素等于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它反映了電力設備的利用率,這樣講可能太模糊,,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看這幅圖,從這幅圖中我們不難理解出功率因素相當于啤酒在玻璃杯中的實際比例,,同樣的道理,,功率因數也就是用功功率占視在功率的比值。
也就是說功率因素是和有功功率與無功功率息息相關的,,有功功率大家比較好理解就是做的有用功,,那無功功率怎么理解呢?大家再看這幅圖,,小車在前進的過程中,只有推力做功,,支撐力不做功,,但是沒有支撐力,小車無法前進,,推力不能實現做功,。這樣就不難理解了,無功功率是在某些場合維持用功功率的重要條件,。
在實際的生活應用中呢,,只要存在感性負載或者容性負載,都會產生無功功率,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日光燈及電弧爐等,大多屬于電感性負荷,,這些電感性的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僅需要向電力系統吸收有功功率,,還同時吸收無功功率。另外任何能夠存儲和釋放能量的變換器也可以產生無功功率。無功功率太大就會導致功率因素過低,,從而遭到罰款,。
怎么辦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無功補償了,,無功補償的目的和節(jié)能效果就是減少負載電流,,降低線損;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用電費用,。
因此在電網中安裝并聯電容器無功補償設備后,將可以提供補償感性負荷所消耗的無功功率,,減少了電網電源側向感性負荷提供及由線路輸送的無功功率,。由于減少了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因此可以降低輸配電線路中變壓器及母線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這就是無功補償的效益,。 無功補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補償系統的功率因數。因為供電局發(fā)出來的電是以kVA或者MVA來計算的,,但是收費卻是以kW,,也就是實際所做的有用功來收費,兩者之間有一個無效功率的差值,,一般而言就是以kvar為單位的無功功率,。
國內ZLG致遠電子的EAS630電能效分析儀可以有效的測量出線路的功率因素,及時的幫助企業(yè)及工業(yè)用戶完成無功補償,用戶可以針對不同的測試結果采用合適的治理方案,,從而提高電能利用率,,減少設備故障率,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