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彩電市場精彩紛呈,圍繞著顯示屏幕的各種技術,、各種概念,中外廠商展開了一輪輪的隔空爭斗,。從年初的量子點電視VS OLED電視,到年中的曲面電視VS平面電視,,及至年末,,激光電視和OLED電視又展開了誰才是下一代電視的爭論。
而這些爭斗并不如同我們看到的簡單的口水戰(zhàn),,每一個爭斗背后都牽扯著不同廠商的技術以及技術背后所代表的利益,。
4K電視:群雄共舞
技術核心:分辨率
代表廠商:所有廠商
4K電視自前年推出之后就一直是當下電視市場最熱的名詞,跟普通全高清電視相比,,4K電視的分辨率更高,、畫質表現(xiàn)更好,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出色的 體驗,,因此很多用戶在選購電視時逐漸偏向于4K電視。4K電視也是各大電視廠商最沒有分歧的地方,,因為對于分辨率的追求是每個廠商共同的目標,。
從技術角度看,4K中的這個“K”是衡量分辨率的一個指標,,4K就是3840×2160的分辨率,。不過,僅是屏幕達到3840×2160的分辨 率不能真正稱之為4K電視,,想要4K電視真正達到4K的水準,,必須保證屏幕、解碼芯片及所播放的節(jié)目均達到3840×2160的分辨率,,才能夠完美實現(xiàn) 4K畫質,。
既然是分辨率,,自然會有比4K更高的分辨率。夏普在今年8月推出了一款80英寸的8K液晶電視,,分辨率能夠達到7680×4320,,是全高清電 視的16倍、是4K電視的4倍,。當然,,就目前而言,在4K電視片源都非常稀缺的情況下,,8K電視想解決片源問題并走入尋常百姓家還是頗為困難,。
曲面電視:真彎還是假彎
技術核心:曲率
代表廠商:三星、TCL,、海信,、長虹
今年廠商扎堆推出了曲面電視,仿佛一夜之間,,彩電就進入了曲面時代,。Curved TV(即曲面電視),是指屏幕帶有一定曲率,,擁有一定曲面形態(tài)的電視機,,一般曲面電視的曲率與眼球弧度基本一致。
曲面電視會給用戶帶來猶如弧形大型劇場的影像環(huán)抱感,,可以說是全浸入式體驗,,給予觀看者如在影院般的沉浸感,讓人身臨其境,。但也不可否認,,曲面電視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說價格更高,、不方便掛置墻壁以及只有在屏幕中心前方的“帝王位”才能獲得最佳體驗等等,。
曲面電視的爭斗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出自這個曲面到底是被掰彎的還是技術上真正實現(xiàn)自然彎曲,其背后實質是LG推崇的OLED電視自然彎曲與三星為 主的曲面LED電視之間的爭斗,。在技術層面上,,OLED可以實現(xiàn)自然彎曲,而LED電視則不能,,被強行掰彎的曲面LED電視在工藝上直面硬性烤彎易爆屏,, 容易大面積漏光;亮度只有兩邊較亮,,視角度小于76度,,只適合單人觀看。
OLED電視:LG陣營領跑
技術核心:自發(fā)光
代表廠商:LG,、創(chuàng)維,、康佳
OLED面板則是一種新的技術,,上面我們說了很多液晶面板的技術,其實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的差別很大,。OLED以其特有的技術優(yōu)勢被公認為 是下一代的電視顯示技術,,從對比度、黑場亮度,、響應速度,、全色域、廣視角到它的可彎曲,、可折疊,、環(huán)保材料、低功耗等,。不僅解決了從前電視響應速度慢,、對比 度低等問題,還從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電視存在的物理形態(tài),。
現(xiàn)在市場賣的OLED產品,,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大屏OLED電視,生產方式和液晶面板有很多相似之處,,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色彩和輕薄,,但是劣勢也是有的,那就是價格比較昂貴,,并不是適用于普通的消費者,,不過可以肯定OLED是更為先進的顯示介質。
在OLED還難以大規(guī)模量產的前提下,,一些電視廠商便開始了概念炒作,,大打“技術”牌,比如ULED,、GLED,、QLED等各種顯示技術概念,它們本質上都還是LED電視,。
量子點電視:三星的反擊戰(zhàn)
技術核心:無機納米晶體
代表廠商:三星,、TCL
量子點電視聽上去很高深莫測,其實就是QLED電視的另外一個名稱,,QLED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的簡寫,,中文譯名是“量子點發(fā)光二極管”,。每當受到光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fā)出非常純凈的有色光線。使用量子點材料的背光源是目前色彩最純凈的 背光源,。
目前,,各大屏幕廠家將其使用在LCD液晶屏的背光源中,,無論是上游液晶面板廠還是整機廠商,都將應用了量子點薄膜的液晶顯示產品定位為高端產 品,,并以高色域和低功耗作為賣點,。TCL將此技術產品稱之為量子點電視,三星則稱為SUHD TV,,索尼則是特麗魅系列,,甚至是OLED推動者的LG也推出了類似的量子點技術電視。
激光電視:海信獨行
技術核心:超短焦投影
代表廠商:海信
從目前的賣場狀況來看,,“激光電視”出現(xiàn)的頻率還不高,,雖然長虹和康佳也有激光電視產品,但事實上傳統(tǒng)電視廠商中只有海信一家在力推?,F(xiàn)在所謂的“激光電視”,,其本質上是投影機產品。
從技術上看,,“激光電視”是糅合了激光光源與超短焦投影機技術的嶄新產品,,普遍都搭配了100英寸的高增益抗光幕。相對于傳統(tǒng)投影來說,,激光電 視色彩鮮明,、亮度高。相對于液晶電視來說,,激光電視屏幕尺寸更大更靈活,,且不受視角方向性影響。同時激光電視的仿生優(yōu)化顯示,,因為采用的是反射成像原理,, 所以可以避免直射光的傷害,能做到近距離不傷眼,。
不過,,激光電視受限DMD芯片,全是1080P的,,而高端液晶電視機4K基本是標配,,在清晰度上激光電視仍需提升。另外,,激光電視因為不是自發(fā)光,,因此需要觀看環(huán)境,在客廳需把窗簾關起來看,,需要像電影院一樣,,要黑環(huán)境。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激光電視的普及,。
利益圈背后
誰在主導這場彩電屏幕技術爭斗戰(zhàn),?
彩電屏幕技術爭斗看似打得概念滿天飛,,其實內在是有邏輯可尋的。
今年年中,,中國彩電業(yè)內曲面電視,、平面電視兩大產品陣營頻現(xiàn)趨勢之爭。中國彩電業(yè)各大巨頭以自己的主打產品自主站隊,,引發(fā)了兩大陣營的“口水大 戰(zhàn)”,。以創(chuàng)維、康佳,、LG為首的“平面輕薄派”,,對以三星、TCL,、海信為首的“曲面派”展開全面論戰(zhàn),,甚至有的媒體直呼曲面就是掰彎了的LED。
再來看看貫穿全年的OLED電視的發(fā)展爭斗上,,這種陣營之戰(zhàn)更加明顯,。事實上,包括TCL,、創(chuàng)維,、海信、康佳,、長虹等一眾彩電大佬在去年就都推出過自己 的OLED電視,,但后來由于三星退出了OLED面板的研發(fā),暫停了OLED彩電項目,,作為同一陣營的海信和TCL也即刻放棄OLED,,轉推曲面LED。
而創(chuàng)維作為LG在中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則擔負了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迅速擴展的重任,。在今年9月,LG和創(chuàng)維牽頭成立了“中國OLED顯示 產業(yè)聯(lián)盟”,,康佳,、長虹、海爾都有加入,,不過值得玩味的是,,TCL和海信并沒有“站隊”O(jiān)LED聯(lián)盟,海信堅持采用自有ULED顯示技術,,TCL則是采用 量子點技術,。
仔細分析今年的曲薄之爭和OLED之戰(zhàn),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沖在最前方的是創(chuàng)維、TCL,、海信、康佳,、長虹,、海爾等國產電視廠商,但其背后無不是韓國三星和LG兩大巨頭在把控著,。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就說過,,這是由于中國彩電制造企業(yè)在創(chuàng)新研發(fā)能力方面相對弱勢。
時至今日,,對于國外廠商推出的創(chuàng)新技術,,不少國內廠商還是習慣采取先行觀望的態(tài)度,然后再被動跟風效仿,。在面板產業(yè)不具有話語權,,專利技術方面又不具有太多競爭力的當下,中國的彩電企業(yè)更傾向于通過概念性的營銷來爭取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