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艷杰1,胡國英2,,曹艷麗1
?。?. 北京工業(yè)大學耿丹學院 信息工程系,北京 101301,;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北京 100191)
摘要:通常差分放大器在交流小信號的輸入條件下,可利用其線性特性實現(xiàn)信號放大,。該文闡述了如何利用差分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實現(xiàn)三角波到正弦波的波形變換。依據(jù)二極管非線性特性的理論分析,構造出由恒流源供電的差分放大器的電路原理圖;硬件電路測試結果驗證了其波形變換功能,。
關鍵詞:差分放大器,;非線性;波形變換
0引言
波形變換是模擬電子技術和數(shù)字電子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2],。傳統(tǒng)的波形變換大多是從正弦波到方波再到三角波的變換, 正弦波經(jīng)過電壓比較產生方波,,方波經(jīng)過積分電路產生三角波[3]。而三角波或方波變換到正弦波的產生方法因電路結構需要選頻網(wǎng)絡,,相對比較復雜,,且參數(shù)的選擇要十分精確,以至于在實際應用中很少使用[4],。例如,,雖然利用555定時器可以構造較簡單的電路來產生方波,但方波要再通過選頻網(wǎng)絡才能得到正弦波,,電路結構相對復雜[5],;再例如,傳統(tǒng)的三角波到正弦波的變換也需要選頻網(wǎng)絡,,器件參數(shù)的選擇也要十分精確,,因而其電路和計算都較復雜[6]。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差分放大器的非線性實現(xiàn)三角波到正弦波的波形變換電路,,該電路比傳統(tǒng)的利用選頻網(wǎng)絡的電路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在本設計提出的差分放大電路之前加一個積分器,就可以很容易地實現(xiàn)方波到正弦波的波形變換,,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1差分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理論分析及測試
1.1理論分析
雙極型三極管的發(fā)射結,其伏安特性近似二極管伏安特性。硅材料的二極管的輸入電壓在0.7 V以上時,呈現(xiàn)線性狀態(tài),;當輸入電壓為0~0.6 V時,呈現(xiàn)截止狀態(tài);而在0.6 V~0.7 V左右會出現(xiàn)一個非線性的過渡階段,。比如,取靜態(tài)工作點UBEQ=0.65 V,輸入信號是峰峰值為60 mV的三角波,利用作圖法,如圖1所示,得到iB是正弦波,,從而輸出電壓uCE也是正弦波,。由于輸入信號是交流小信號,考慮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可采用差分對管來構成差分放大電路,來克服零點漂移[78]?! ?/p>
1.2差分放大器的非線性測試
利用晶體管測試儀測試差分對管中兩個三極管的發(fā)射結特性,,如圖2所示??梢?,在0.6 V~0.7 V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與理論分析一致,。
2電路原理圖和硬件電路設計
2.1電路原理圖
本設計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910],其中,T1,、T2是差分對管,T3、T4構成恒流源,。RW1的作用是改善差分對管的對稱性,,RW2的作用是改變電流源輸出電流,也就是T1,、T2的發(fā)射極電流的大小,從而改變輸出電壓的大小,。
2.2硬件電路設計
本設計采用S3DG6型NPN硅平面雙三極管做為差分對管T1和T2,;T3和T4采用開關管3DK2,,電容和電阻值如圖3電路原理圖中所示。
3電路的理論分析
3.1靜態(tài)分析
假設RW1調至中點使差分對管的參數(shù)完全對稱,且RW2也調至中點,得出理論參數(shù)如表1~表3所示,。
注:VBBQ指差分對管T1和T2的基極靜態(tài)電位,;VBE1Q和VBE2Q指T1和T2的發(fā)射結靜態(tài)電壓;VRC1Q指R3和0.5 RW1上的總電壓值,;VRC2Q指R4和0.5 RW2上的總電壓值,;VCE1Q和VCE2Q指T1和T2集電極和發(fā)射極之間的靜態(tài)電壓。
從電路的靜態(tài)分析可以看出,,差分對管T1和T2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比例電流源中的T3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而T4則工作在飽和狀態(tài),。
注:VB3Q和VB4Q指T3和T4管的基極靜態(tài)電位,;VC3Q和VC4Q指T3和T4管的集電極靜態(tài)電位,;VE3Q和VE4Q指T3和T4管的發(fā)射極靜態(tài)電位。
3.2動態(tài)分析
在單端輸入方式下,,若輸入信號逐漸增大,,差分放大器將進入非線性狀態(tài),其差模傳輸特性曲線如圖4所示[911] ,。圖中直線部分是差分放大器的線性特性,,曲線部分是非線性特性[11] 。在接電阻RE1,、RE2時,,如虛線所示,差分放大器的線性范圍大且平坦,,但本設計要利用它的非線性,,所以不接RE1、RE2,。圖4的實線部分是不接RE1、RE2時的特性曲線,,在差模輸入的條件下,,當輸入電壓Ui正向不斷增大,其輸出電流Ic緩慢上升并穩(wěn)定在一個固定的數(shù)值,,本設計就是利用Ui單調遞增或遞減,,Ic緩慢上升或下降這一特性,將三角波變換成正弦波,?! ?/p>
4硬件電路測試和分析
4.1靜態(tài)參數(shù)測試
圖5硬件電路測試框圖根據(jù)圖3所示的電路,按照圖5連接硬件測試電路并分別測試靜態(tài)和動態(tài)參數(shù),。其中,調節(jié)RW1使對管參數(shù)左右對稱,調節(jié)RW2至中點位置,。
表4和表5為T1和T2管的靜態(tài)實際測量值,可以看出,,差分對管T1和T2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表6為T3和T4管的靜態(tài)測量值,可以看出,,恒流源中的T3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而T4則工作在飽和狀態(tài),符合理論分析的靜態(tài)值,。
4.2靜態(tài)參數(shù)測量誤差
利用誤差計算公式:測量誤差=|(測量值-估算值)/估算值|×100%,,計算得到主要參數(shù)的測量誤差,如表7和表8所示,。
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差分放大器的對稱性不理想,。實際生產的差分對管在出廠時,參數(shù)并不是完全對稱,,有微小誤差,。
(2)環(huán)境誤差。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會引起三極管內部載流子運動的變化,,當環(huán)境溫度升高,,三極管的β值將變大,電流增大的結果使得溫升更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從而影響電壓。
(3)儀器誤差,。儀器本身電氣或機械等性能不完善產生的誤差[12],。本實驗采用的是一般精度的信號源和示波器,測量儀器的精度直接影響測量結果,。
4.3電路功能測試
利用示波器的XY工作方式,,X通道接輸入電壓,Y通道接輸出電壓,,可測得差分放大器的差模傳輸特性曲線,;利用示波器的雙通道工作方式,可觀測到輸入和輸出波形,。
4.3.1接入RE1,、RE2電阻時的測量結果
當輸入三角波的峰峰值電壓為±4 V~±5 V時,若T1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負端,,T2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正端,,輸出的正弦波的峰峰值電壓恒定為±0.8 V,此時,,差模傳輸特性曲線是單調遞增的,。
當輸入信號不變,若T1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正端,,T2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負端,,輸出的正弦波的峰峰值電壓恒定為±0.6 V,此時,,差模傳輸特性曲線是單調遞減的,。
4.3.2不接入RE1、RE2電阻時的測量結果
當輸入三角波的峰峰值電壓為±2.5 V~±2.8 V時,,若T1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正端,,T2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負端,輸出的正弦波的峰峰值電壓恒定為±0.6 V,此時,,差模傳輸特性曲線是單調遞減的,。
當輸入不變,若T1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負端,,T2的集電極接輸出信號的正端,,輸出的正弦波的峰峰值電壓恒定為±0.8 V,差模傳輸特性曲線是單調遞增的,。
4.3.3其他說明
頻率說明:當改變輸入信號的頻率,,如輸入1 kHz的信號,輸出信號的頻率也變?yōu)? kHz,,其他特性不變,。
幅度說明:若想增加輸出正弦波信號的幅度,首先不接發(fā)射極電阻RE1,、RE2,,再調節(jié)RW2,使得差分放大器的發(fā)射極電流改變,,從而改變輸出電壓,,當RW2完全接入電路中,發(fā)射極和集電極電流最小,,輸出電壓最大,,此時,輸出電壓峰峰值最大能達到4 V,。
這時,差分放大器的T2已進入飽和狀態(tài),,T1仍在放大狀態(tài),;恒流源的T3仍處在放大狀態(tài),T4仍處在飽和狀態(tài),。其參數(shù)測試結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增益說明:本實驗利用的是差分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而不是它的線性放大作用,,測試結果說明增益不超過1,,且當輸入電壓大到一定程度以上,輸出電壓的幅度不會再增加,,這也正符合非線性特性,。
5結論
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差分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將三角波轉換成正弦波的實驗方法。如果需要幅度更大的正弦波,可加一級放大電路,比如采用單管共射放大電路,。本設計方法可推廣到方波到正弦波的轉換,,只需在本設計電路之前加一級積分電路,將方波轉換成三角波之后,再進行三角波到正弦波的變換,。
參考文獻
?。?] BOYLESTAD R L, NASHELSKY L. 模擬電子技術[M].李立華,李永華,,徐曉東,,等,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