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微軟 IBM 谷歌出招抗擊癌癥

微軟 IBM 谷歌出招抗擊癌癥

2016-10-13
關鍵詞: 癌癥 微軟 IBM 谷歌

  癌癥可謂是懸在每個人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如何治愈癌癥是目前科學領域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也引發(fā)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從來都是時代“弄潮兒”的技術巨頭們當然也不例外,。

  盡管微軟,、谷歌IBM等公司因為軟件,、計算機或手機等聲名大噪,,但現在,他們開始投入到了抗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各出奇招,,希望能盡快治愈癌癥。微軟公司甚至表示,,其研發(fā)的最新方法或能在10年內鏟除癌癥,。

  微軟:以細胞編程抗擊癌癥

  微軟研究實驗室位于英國劍橋大學,該實驗室吸納了多位全球最好的生物學家,、程序員以及工程師,,這150名專業(yè)人士正在進行多個項目,作為“生物計算”單元的一部分,,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對付癌癥,。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該實驗室的科學家將癌癥看成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大漏洞,,他們希望10年內將細胞制成活體計算機,,通過對這些細胞編程以及重新編程,從而治療包括癌癥在內的疾病,。

  該實驗室負責人克里斯·畢夏普接受《快捷公司(FastCompany)》雜志采訪時說:“生物和計算領域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但其實,發(fā)生在細胞內的復雜過程與發(fā)生在計算機系統(tǒng)內的過程非常類似,?!?/p>

  微軟負責研究實驗室的全球資深副總裁周以真(音譯)解釋稱,微軟解決癌癥,,基于兩個基本方法:其一,,癌癥和其他生物過程都是信息處理系統(tǒng),劍橋大學的實驗室目前正基于這一想法進行研究,;其二,,研究人員能將機器學習等技術應用到生物數據上。因此,,“生物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之間的通力協作至關重要”,。

  201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制作出一種有機物完整的計算機模型,該“生殖支原體(Mycoplasmagenitalium)”細菌模型基于900篇科學論文提煉的數據,,其表現與真實細菌幾乎一模一樣,。從此,計算生物學領域開始發(fā)展,。

  “模擬”生命使科學家能進行更復雜的實驗,。目前,微軟的編程團隊已經研發(fā)出軟件,,能模擬一個細胞的健康行為,。接下來,科學家們將著手編寫代碼,,如此一來,,健康細胞能與患病細胞進行比較,從而獲悉問題出在何處以及如何解決,。

  從短期來說,,微軟科學家研制出的計算模型能輔助制藥公司研發(fā)新藥。該研究團隊負責人安德魯·菲利普稱:“從長期來說,,5到10年內提出一個能探測疾病的智能分子系統(tǒng),,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p>

  微軟高級研究人員,、劍橋大學副教授詹思敏·費什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們能控制和管理癌癥,那么,,它很可能變得和慢性病類似,,這樣問題就解決了。我認為,,未來10年內,,我們將能徹底根除癌癥?!?/p>

  IBM:利用人工智能對付癌癥

  與微軟將癌細胞看成是計算機系統(tǒng)內的漏洞不同,,IBM公司對抗癌癥的法寶是其“沃森”人工智能系統(tǒng)。

  據日媒近日報道,,IBM和東京大學醫(yī)學科學研究所將攜手開發(fā)利用“沃森”治療癌癥的方法。IBM將把日本國內外論文和藥物的效能等最新數據輸入“沃森”,;研究所的科學家將輸入從日本癌癥患者的血液和組織中提取的基因數據等,。“沃森”將根據數據庫,,最短10分鐘左右,,就能提出副作用少,、療效更好的藥物等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據悉,,他們正是利用此方法,,判斷出一名60歲女性患有罕見的白血病,并向研究人員提出了治療方案,,為這名女性的康復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實,“沃森”早已進軍癌癥治療領域,。去年5月份,,IBM宣布,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14家腫瘤中心將部署“沃森”計算機系統(tǒng),,根據患者的腫瘤基因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

  據麻省理工學院(MIT)《技術評論》雜志報道,“沃森”目前已學習了60萬份醫(yī)療證據報告和150個病人的病例及臨床試驗報告,,可幫助醫(yī)生為病人設計出更精準的癌癥治療方案,。

  谷歌:利用智能算法精準抗癌

  谷歌則另辟蹊徑,研制算法來對付癌癥,。

  MIT《技術評論》雜志報道稱,,谷歌機器學習分部“深度思維(DeepMind)”公司計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將復雜的癌癥放療方案流程化,,希望能縮短治療時間,,從而大大減輕醫(yī)生負擔和病人痛苦。

  “深度思維”公司將與倫敦大學學院醫(yī)院合作,,分析700名曾患頭頸癌的病人的掃描圖像,,創(chuàng)建一種算法,學習醫(yī)生在放療過程中是如何決策的,,最終實現自動“分割”掃描,,為醫(yī)生減輕負擔?!胺指睢笔侵羔t(yī)生給癌癥患者做放療時,,需要人工繪出放療區(qū)域,找準射線掃描部位殺死腫瘤細胞,,盡量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傷害的過程,。

  不過,該公司解釋,,最終是否減少放療程序仍由臨床醫(yī)生決定,,但他們希望能將“分割”過程從4小時縮減到1小時左右。此外,,這種算法還能用于其他癌癥的治療,。

  盡管上述公司方法各異,,但殊途同歸,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拔除人類文明史上的“毒瘤”——癌癥,。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