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上8點,,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專題片“電力輸送走上高速路”,,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南方電網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進行了深入采訪和報道,。以30分鐘整集的篇幅,對南網“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背后科研人員的艱辛探索和努力進行深度報道,。
報道說,,南方電網近期開工建設的烏東德項目是世界上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站工程,公司副總畢亞雄表示,,“這是南網向輸電技術新的高峰的又一個邁進,。比如說以后海上風電的接入,或者是較長距離的輸送上都可應用多端柔性直流技術,。今后在東南亞,,或者一帶一路的互聯(lián)互通輸電方面,這個技術都將會被廣泛采用,?!?/p>
該報道還采訪了南網科研院董事長饒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超高壓公司副總蔡希鵬,,以及公司科技部、南網科研院,、超高壓公司相關人員,。 以下為詳細內容。
一千個日夜只做一件事,,一項重磅工程終于面世!
他們,,創(chuàng)造了350億美元的“大紅包”
眾所周知,我們日常電壓是220伏,,而要把這些電力從遙遠的地方運送到千家萬戶,,則需要特高壓。前不久,,我國最新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就頒給了一個項目,,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800千伏是我們日常用的220伏電壓的3000多倍,,對輸電設備和輸電技術的要求非常之高,。
2000公里之外的電力傳送坐上“高速路” 震驚世界
廣州是用電大市,每到夏天,,電力運轉更是超負荷,,錯峰用電甚至停電,成了廣州人一度最熟悉的生活,。
廣汽本田是當地用電大戶,,2017年的用電量達到2.6億度。夏季是公司用電高峰期,電力需求特別大,,也是設施管理科科長黃建祥最緊張、最忙碌的時候,。在過去,,每到夏天,黃健祥都要收到供電局“錯峰用電”的通知,,按照廣汽本田公司的應急流程,,常常需要減產或者降低用電,甚至還會停電,,給公司的生產物流銷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造成很大的影響,。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饒宏:廣東曾經長期叫做開三停四,就是一周的時間,,只有三天能夠開工,,還有四天可能要停下來。
然而近幾年,,黃建祥卻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不用為缺電發(fā)愁了。
黃建祥不知道的是,,在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電能,,每3度電中就有約1度電是來自相隔2000公里之遙的云南和貴州兩省。這個輸送電能的巨大工程就是西電東送,。而它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的科技研發(fā)和應用。
△“西電東送”工程
我國能源資源與電力負荷分布極不均衡,,80%以上的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北部,而70%以上的電力消費集中在東部,、中部,。因此,早在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就作出了“西電東送”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但是只有把電壓提升到800千伏以上,選擇特高壓才能根本解決大容量遠距離電力輸送的難題,??墒侵钡奖臼兰o初,放眼全球,,即使德國,、美國、韓國等當時的電網科技強國,也難以問津800千伏這一世界級難題,。當時的中國更是技術薄弱,,核心裝備和技術都需要依賴進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主任 李立浧:當初我們是引進國外的五百千伏直輸電技術,,經過我們幾年的努力,,我們想在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八百千伏直流輸電技術,電壓等級提高了1.6倍,,輸電能力就要提高到2倍以上,。
李立浧被譽為“中國直流輸電第一人”,李立浧說,,當時中國提出對±800千伏特高壓直流技術的研發(fā)時,,國內外是一片質疑的聲音,認為中國這樣一個長期只能購買別人的輸電技術的國家要挑戰(zhàn)世界級難題,,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一片質疑聲中,李立浧卻堅定地說:一定要把±800千伏特高壓直流技術做成,。2006年6月云南到廣東特高壓工程立項,,按照計劃,2010年必須建成投產,,短短30多個月的工期,。而其中最難的是系統(tǒng)成套設計部分。當時擺在南網科研團隊面前只有兩條路:一個是像過去一樣,,依靠技術實力雄厚的國外公司完成;一條就是自主創(chuàng)新!
經過一番艱難抉擇,,南方電網的科研團隊最后決定自己啃下這第一塊硬骨頭。
30個月完成特高壓傳送工程 國外巨頭就此退出中國
特高壓(昆明)國家工程實驗,,正在進行的是安全距離的放電實驗,,檢測控制多大的距離才能保證特高壓的安全性。通常,,安全距離的放電實驗在這個高海拔地區(qū)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里要進行上百次,。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專家饒宏當時是負責云廣特高壓項目成套設計的技術負責人,他說,,長期以來,,國外公司對設計的核心技術是全面封鎖的,,只提供一個“黑匣子”,,中國必須花費天價買回來使用,,卻沒有辦法解開其中的技術奧秘。
這里面最核心的技術就是換流閥,換流閥在直交流電的轉化中至關重要,,過去只有國外電力巨頭才掌握換流閥的核心技術,,中國完全依賴進口。而每一片進口換流閥片的價格高達數萬美元,。
因為掌握不了換流閥的核心技術,,每次工程出現(xiàn)故障就不得不求助外方公司,可是和外方進行溝通和交涉的周期比較長,,有時甚至要達到幾周的時間。
△換流閥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廣州局東方換流站站長 王超:幾周的時間對我們運維來說是非常要命的時間,,對我們送電的影響會非常大,。以我們的東方換流站為例,如果一個小時送不了電,,那么500萬千瓦的負荷,,一個小時影響的送電就是500萬度,它對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一個小時500萬度,,相當于深圳約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而且當中方提出希望對控制板的參數進行修改時,,一些驕傲的外方技術人員甚至不予理會,,稱他們的東西是最好的,不用改,。盡管如鯁在喉,,卻不得不受制于人,因為當時特高壓技術在中國還是零,。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科研主管 王琦:當時,,我們什么東西都沒有,一張圖紙,、一份研究報告,,甚至一個試驗場地都沒有。
王琦和科研團隊一起需要用最短的時間突破世界難題,。為此他們經常會連續(xù)兩三天工作,,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如果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一次,,連續(xù)高強度工作之后,王琦開始高燒不退,,之后因為比較嚴重的肺炎兩次住進了醫(yī)院,。
在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后,南方電網的科研團隊聯(lián)合國內最優(yōu)質的科研力量攻克了特大電流下的絕緣特性、電磁環(huán)境,、設備研制,、試驗技術等世界級難題,完成了±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全部成套設計工作,。
△換流閥±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成套設計
2009年12月24號,,特高壓工程投產前最后的實驗調試階段中,當電腦屏幕上的電壓指數顯示為800千伏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電網人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完成了世界第一的特高壓工程,。這對于全球電力工業(y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副總經理 蔡希鵬:當時參與工程的外方工程師們也非常激動,他們也拿起手機給他們在海外各地的分部打電話報喜,,應該講這個消息一下子傳遍了全球,。
云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電力高速公路,它將云南瀾滄江,、金沙江流域的清潔水電源源不斷送往廣東珠江三角洲,,每年減少燃煤超過2000萬噸,不僅解決了經濟強省的電力梗阻,,還打破了國外技術的長期壟斷,。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饒宏:幾個大的跨國公司,逐步淡出了中國高壓,、特高壓直流市場,,特別是系統(tǒng)研究和成套設計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
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領跑世界 創(chuàng)造350億美元的“大紅包”
2018年6月15日,,南方電網首席技術專家饒宏和巴西國家電力調度中心總裁路易斯˙巴拉塔共同簽署了“仿真分析技術咨詢”合作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南電網將對巴西國家電力調度中心開展為期一年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培訓,。
在此之前的2014年和2015年,,中國曾先后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直流輸電一、二期項目,,并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等國開展了互聯(lián)互通特高壓技術合作項目,,實現(xiàn)了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標準、裝備,、工程總承包全產業(yè)鏈輸出,,創(chuàng)造了35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2017年,“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特等獎這個項目,,獲授權發(fā)明專利114件,,形成國家標準54項,行業(yè)標準38項,,由此,,我國建立了世界首個特高壓直流標準體系。九年來,,已建成的9項特高壓直流工程安全平穩(wěn)高效運行,,累計輸送電量近8000億千瓦時。
繼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領跑世界之后,,中國電網人又開始挑戰(zhàn)特高壓±8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繼續(xù)搶占世界輸電技術的制高點。2018年5月,,我國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烏東德水電站送電廣西廣東項目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全部建成投產,。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 畢亞雄:特高壓±8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向輸電技術一個新的高峰邁進,,比如海上風電接入,或者較長距離輸送上,。比如說今后在東南亞,,或者“一帶一路”的互聯(lián)互通輸電的選項上,多端柔性直流的一個技術,,都將會被廣泛采用,。
【半小時觀察】特高壓電網:明天會更好
2015年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發(fā)展峰會上指出,,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lián)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來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未來的全球能源互聯(lián)網是一個以“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的能源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智能電網是基礎,清潔能源是根本,,而特高壓電網則是關鍵,。
而這個“關鍵”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未來它將向著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方向加快發(fā)展,,進一步提高交直流復雜電網的安全可靠性。而要實現(xiàn)這一美好的愿景,,還有著許多難關等待著我們去攻克,、去跨越,。(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