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接近末尾,,這一年手機廠商都在喊“消費升級”,,在產(chǎn)品、技術,、品牌等方面加大投入,。而另一方面,,有消費者卻開始選擇了“消費降級”,這又是怎么回事,?
手機的“消費降級”是如何產(chǎn)生的,?
手機市場的“消費降級”部分源自于高價的擠出效應,這在蘋果用戶身上就尤為明顯,,自iPhone X開始蘋果就開始大幅提升iPhone售價,,直接推高了蘋果用戶的換機成本,即便是鐵桿果粉,,也會因為追不動而轉投安卓陣營,。
另一方面,我們所看到的“消費升級”,,主要體現(xiàn)在消費者由中端產(chǎn)品向高端市場,,高端產(chǎn)品向定制化、個性化產(chǎn)品的晉級,,但這僅是“消費升級”的一部分,,這其中還包括了消費觀念的升級,這部分消費者在追求品質的同時,,不會盲目消費,,更期待好物低價,,因此選擇“消費降級”。
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國產(chǎn)手機占有率最高的機型主要集中在 1000-2000價位段,,這一價位段的機型之所以收到用戶迎合,一是價格適中,,而是品質和性能都跟得上主流,,例如榮耀Play,擁有 “嚇人的技術”GPU Turbo,,搭載麒麟970處理器,,售價突破至2000元以內(nèi);聯(lián)想Z5Pro滑蓋全面屏設計,,95.06%屏占比,,還有光學屏幕指紋等“黑科技”加持,價格也在2000元左右......由此可見,,中低端手機在配置和功能性方面已經(jīng)獲得極大豐富,,體驗上能夠滿足多數(shù)消費者需求。
所以,,“消費降級”不是完全對立與“消費升級”,,升級的不僅是“消費”,而是消費者對于品質和體驗的追求,;而“降級”是消費者不愿意在被高昂的價格所綁架,,追求的是理性消費。
中低端市場成“消費降級”區(qū)
數(shù)據(jù)顯示,,手機平均價格正在經(jīng)歷連續(xù) 3個季度的下滑,。從 2017 年 4 季度的 2650 元到 2018 年 1 季度的 2462 元再到 2018 年 2 季度的 2294 元。3000 元以上價位手機銷量也經(jīng)歷了 2 個季度的連續(xù)下滑,。占比已經(jīng)從過去的 24% 下滑到了 21%,。同時,1000-2000價位段市場占有率則提升至44%,。
在今年京東雙十一手機榜單中可以看到除了榮耀10,、蘋果、小米8,,其他榜單暢銷單品都是2000元以下的機型,。
從數(shù)據(jù)和市場端情況看,消費者依然熱衷高性價比產(chǎn)品,,用戶需求并未明顯減弱,,中低端手機市場依然潛力巨大。所以,,不論是“頭部玩家”的三星,、華為,、小米、OPPO和vivo,,還是重新回歸手機市場的聯(lián)想,,都在中低端市場發(fā)力布局。
三星在今年連發(fā)了三款Galaxy A系列產(chǎn)品,,這是三星專為中國“千禧一代”特別推出的中端智能手機系列,,以滿足他們對于智能手機在拍照、社交及個性化等方面的多樣需求,,這同時意味著三星在中端市場“向下”發(fā)力,。
此外,Ov似乎也已透露出重視性價比的信號,,vivo推出了搭載驍龍710處理器的Z3,,售價1598元。而OPPO在前段時間也上線了一款名為K1的機型,,其搭載配備了水滴屏和光感屏幕指紋,,起售價卻為1599元,這兩款產(chǎn)品不僅配置有了大幅提升,,但價格則更具競爭力。
不難看出,,手機廠商針對市場的趨勢變化已經(jīng)開始做出相應調整,。也許每個人都曾向往擁有一部蘋果手機,即便價格相對高也要搶購,,相信那樣的消費升級已經(jīng)成為過去,,只有今天百花齊放、各取所需的消費才是更加“成熟”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