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新品快遞 > 新型IC簡化48 V/12 V雙電池汽車系統(tǒng)的設計

新型IC簡化48 V/12 V雙電池汽車系統(tǒng)的設計

2020-07-15
來源:電子工程世界

  簡介

  48 V/12 V電池系統(tǒng)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指日可待,。過去幾年,,世界上大多數(shù)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都在努力證明其系統(tǒng)的適用性。目前來看,,很明顯這些系統(tǒng)有望在短期內實現(xiàn),。在實現(xiàn)無人駕 駛,、真正自動駕駛的全自動乘用車的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必要而關鍵的一步,。盡管如此,,這并不意味著12 V電池將退出市場;因為已安裝的車輛中存在太多舊系統(tǒng),,所以不可能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就是說自動駕駛汽車將同時使用12 V電池和48 V電池。

 20200715064641286.jpg 

  圖1. 新一代汽車將采用12 V和48 V電池供電

  這意味著車輛的內部系統(tǒng)將使用 48 V鋰離子(Li-Ion)電池或12 V封閉式鉛酸(SLA)電池,,但不能同時使用這兩種,。然而,,由于這兩種電池各自的化學性質,除了要為其設計兩個獨立的充電電路外,,還必須使用一種機制,,允許電荷在其之間流動而不會對電池或車內任何系統(tǒng)造成任何損害。除此之外,,考慮到其中一種電池在運行時出現(xiàn)故障的情況,使用兩種電池可提供冗余電源,。

  雖然這肯定會使車輛內各種電氣子系統(tǒng)的設計復雜化,,但也存在一些優(yōu)點。據(jù)一些汽車制造商稱,,基于48 V的電氣系統(tǒng)可使內燃機車輛的燃油經(jīng)濟性提高10%至15%,,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 放。此外,,未來使用48 V/12 V雙系統(tǒng)的車輛將允許工程師集成獨立于發(fā)動機負荷運行的電動助推器技術,,從而可提高加速性能。此類電動增壓器已處于開發(fā)的高級階段,,并且將位于引氣系統(tǒng)和中冷冷卻器之間,,使用48 V電壓軌使渦輪葉片旋轉。

  全球范圍內的燃油經(jīng)濟法規(guī)越來越嚴格,,而聯(lián)網(wǎng)的自動駕駛功能在新型汽車上日益普及,。因此,12 V汽車電氣系統(tǒng)已經(jīng)達到了其可用功率的極限,。與此同時,,這些變化似乎還不夠,汽車電 子系統(tǒng)需求也顯著增長,。加上相關的功率需求,,這些變化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全新的工程機遇。顯然,,3 kW功率極限的12 V鉛酸電池汽車系統(tǒng)必須得到補充,。

  此外,還存在影響這些系統(tǒng)工作方式的新汽車標準,。新提出的汽車標準(稱為LV 148)將二級48 V總線與現(xiàn)有汽車12 V系統(tǒng)合而為一,。48 V電源軌包括一個集成起動發(fā)電機(ISG)或皮帶起動發(fā)電機、48 V鋰離子電池以及一個雙向DC-DC轉換器,,可從48 V和12 V電池提供10 kW級的能量,。該技術適用于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輕度混合動力汽車,,可幫助汽車制造商滿足日益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標,。

  面向48 V/12 V電池系統(tǒng)的全新電源解決方案

  此新標準要求12 V總線繼續(xù)為點火,、照明、信息娛樂和音頻系統(tǒng)供電,。而48 V總線將為主動底盤系統(tǒng),、空調壓縮機、可調懸架,、 電動增壓器/渦輪增壓器供電,,甚至還將支持制動能量回收。

  在車輛中增加一個48V供電網(wǎng)絡并非沒有重大影響,。電子控制單元(ECU)將受影響,,且需要將其工作范圍調至更高電壓。這就要求DC-DC轉換器制造商采用專用的IC,,以實現(xiàn)這種高功率傳輸,。

  于是,ADI公司Power by Linear? (PbL)產(chǎn)品部門設計開發(fā)了一些DC-DC轉換器,,能夠以非常高的效率實現(xiàn)這一能量轉換,,從而在節(jié)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散熱設計方面的問題。

  顯然,,這需要在12 V和48 V電池之間使用一個雙向降壓和升壓DC-DC轉換器,。這種轉換器可用于為其中任何一個電池充電,并且可以讓兩個電池同時為同一個負載供電(如果系統(tǒng)要求),。 從傳統(tǒng)角度來看,,這些最初的48 V/12 V雙電池DC-DC轉換器設計采用了不同的功率組件進行降壓和升壓。

  ADI的PbL產(chǎn)品部門最近推出了一款雙向DC-DC控制器LT8228,,它采用與降壓轉換相同的外部功率組件進行升壓轉換,。

  LT8228(如圖2所示)是一款具有獨立補償網(wǎng)絡的100 V雙向恒流或恒壓同步降壓或升壓控制器。電源的流動方向由LT8228自動決定,,或由外部控制,。輸入和輸出保護MOSFET用于防止出現(xiàn)負電壓,控制浪涌電流,,并在開關MOSFET短路等故障條件下在端子之間提供隔離,。在降壓模式下,V1端子的MOSFET保護可防止出現(xiàn)反向電流,。在升壓模式下,,相同的MOSFET通過一個可調整的計時器斷路器控制輸出浪涌電流并進行自我保護。

1594809765299590.jpg  

  圖2. 簡化的雙向電池備用系統(tǒng)配置中的LT8228

  此外,,LT8228還具有雙向輸入和輸出限流和獨立電流監(jiān)控功能,。無主、容錯均流允許增加或刪除任何并聯(lián)的LT8228,,同時確保均流精度,。內部和外部故障診斷和報告可通過故障和報告引腳獲得,。LT8228采用38引腳TSSOP封裝。

  LT8228是一款具有MOSFET保護功能的100V雙向峰值電流模式同步控制器,。在降壓模式下,,控制器由輸入電壓V1提供降壓輸出電壓V2;或者在升壓模式下,,由輸入電壓V2提供升壓輸出電壓V1,。 輸入和輸出電壓最高可設置為100 V。工作模式可通過DRXN引腳由外部控制,,或自動選擇,。此外,LT8228可對V1和V2端子提供MOSFET保護,。MOSFET可防止出現(xiàn)負電壓,在出現(xiàn)內部或外部故障 時,,在輸入和輸出端口之間提供隔離保護,,還提供逆流保護以及浪涌電流控制。在電池備用系統(tǒng)等應用中,,雙向功能允許使用高電壓或低電壓電源為電池充電,。當電源不可用時,電池可提供經(jīng)過升壓或降壓處理的電源,。

  為優(yōu)化瞬態(tài)響應,,LT8228采用兩個誤差放大器:升壓模式下的EA1和降壓模式下的EA2,分別帶有獨立的補償引腳VC1和VC2,。當在輕載運行等條件下檢測到反向電感電流時,,控制器在斷續(xù)導通模式下工作。LT8228在降壓和升壓模式下使用以下四個引腳進行輸入和輸出限流編程:ISET1P,、ISET1N,、ISET2P和ISET2N。此外,,控制器利用IMON1和IMON2引腳提供獨立的輸入和輸出電流監(jiān)控,。在整個輸入和輸出電壓范圍(0 V至100 V)內,限流編程和監(jiān)控功能均有效,。

  此外,,LT8228可提供無主、容錯輸出均流,,可用于多個并聯(lián)LT8228,,從而實現(xiàn)更高的負載電流,更好的散熱管理和冗余性,。每個LT8228均可調節(jié)至平均輸出電流,,無需使用主控制器,。當禁 用單個LT8228或在故障條件下,它會停止向平均總線輸出電流,,從而使均流方案具有容錯能力,。

  其他特性包括:

  反饋電壓容差:±0.5%(全溫度范圍內)

  雙向可編程電流調節(jié)與監(jiān)控

  擴展的自測、診斷和故障報告

  可編程固定或同步開關頻率:80 kHz至600 kHz

  可編程軟啟動和動態(tài)限流

  無主,、容錯均流

  結論

  LT8228通過使用相同的外部功率組件進行降壓和升壓,,可提高48V/12 V雙電池DC-DC汽車系統(tǒng)的性能、控制功能并簡化設計,。它可根據(jù)需要在48 V總線至12 V總線降壓模式或12 V至48 V升壓模式下工作,。啟動汽車或需要額外電源時,LT8228允許兩個電池同時向同一負載供電,。功率轉換設計人員利用這個功能多樣的雙向轉換器,,可以輕松地配置未來全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12V和48 V電池系統(tǒng)。

  作者

1594809765362882.jpg  

  Tony Armstrong

  Tony Armstrong是ADI公司Power by Linear產(chǎn)品部的產(chǎn)品營銷總監(jiān),。他負責電源轉換和管理產(chǎn)品從上市到停產(chǎn)的所有事務,。加入ADI之前,Tony在凌力爾特,、Siliconix Inc.,、Semtech Corp.、Fairchild Semiconductors和Intel擔任過營銷,、銷售和運營方面的不同職位,。他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應用數(shù)學(榮譽)學士學位。Tony于2020年春季退休,。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