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于中國人而言有比芯片制造更重要的事嗎,?
答案是:有。
2020年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技術絞殺令正式生效,。美國鷹派可能根本不會去想,這一政策將會激發(fā)起中國人怎樣的感情,;他們可能也不會去考慮,,揮出去的大棒最終是否會反噬。
自1840年始,,目睹國門被堅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的擊破,幾代中國人幾乎是在絕望中發(fā)出了“工業(yè)強國”的吶喊,。
今天,,中國的制造業(yè)產值已經相當于美國、德國、日本之和,,這絕非偶然,。
中國對制造業(yè)有特殊的情愫。也正因為如此,,一枚小小的芯片才會激起舉國上下最濃烈的情緒,。
但芯片卻遠非制造業(yè)的全部。眼下,,中國還有一件重要性絲毫不亞于芯片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讓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制造業(yè)接受數字技術革命的洗禮,,讓中國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事實上,需要7納米,、5納米芯片的更多是消費領域,,而制造業(yè)的數字化升級,,14-28納米的芯片未來5-10年已夠用。因此,,在高端芯片仍需攻關的前提下,,中國工業(yè)升級的關鍵在前瞻性的思維以及中國制造的體系性優(yōu)勢。
9月16日,,阿里巴巴公開了秘密實施3年的項目——“犀?!保@個動物命名延續(xù)了阿里的風格,。
它一亮相就顛覆了人們對于工廠,、對于制造業(yè)的傳統(tǒng)認知,“數據”武裝到牙齒,。這個馬云“新制造”的試點,,說它揭開了工業(yè)互聯網時代的新篇章,或許也不為過,。
它宣示了:從今天開始,,數據將會成為和水、電,、能源一樣的基礎必需品,。這樣的變化在最近兩百多年中之前只有過三次。
對于傳統(tǒng)制造占主體的中國而言,,這是難得的機遇,,是生存還是死亡的頭等大事。
去過英國的人都知道,,倫敦迄今保留著1500盞煤氣街燈,,其中最古老的超過200年,。這是世界最早的公共照明系統(tǒng),見證著英國引領蒸汽時代的榮光,,同時也留下了它被電氣時代甩落的落寞。
現在,,我們面臨數字革命,。
“要發(fā)展數字經濟,推動產業(yè)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tǒng)產業(yè)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fā)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這是2018年4月中國領導人的講話,。
“新制造”不是呼之欲出,,而是已經在路上。
1
新制造是中國制造競爭力的華山之路
三十年前,,中國人可能從沒有想過有一天“Made in China”會充斥世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幾乎立刻確立了“工業(yè)化”的目標,。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盡快地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
最初的設想是用三個“五年計劃”到1968年前后,,初步實現工業(yè)化,。
但是,當年的領導者顯然低估了中國這樣落后的農業(yè)大國要實現工業(yè)化,,更遑論工業(yè)現代化的難度,。事實上,直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中國才真正實現了工業(yè)化,。
當然,如果以最嚴格的工業(yè)化標準來衡量,,真正“工業(yè)國”迄今也只出現過三個,,分別是英國、美國和中國,。
解放牌汽車,,是中國向工業(yè)化發(fā)起沖擊的象征,。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國產解放下線,。它的出現,,在人們心中,仿佛一掃之前中國大地上行使著130種不同品牌汽車,,但卻沒有一種是中國造的屈辱,。
然而,老解放也見證了中國工業(yè)現代化之難,。它仿自前蘇聯的吉斯150,,一個車型在中國生產超過30年,基本上沒有顛覆性改進,。
現代工業(yè)文明在中國結出豐碩的果實,,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入世之后,。
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盞電燈在中國亮起的時間,,是1882年。電力革命的大潮中,,中國首次“觸電”絲毫不比列強晚,。
只是因為戰(zhàn)爭、內亂,,中國真正用于發(fā)展的時間只有60多年,。可以說,,中國用六十年走過了發(fā)達國家從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到數字時代一百五十年的工業(yè)歷程,。
所以,,即便今天中國擁有了“世界工廠”的稱號,擁有了全世界最全的工業(yè)體系,,但是清醒的人卻深深知道中國制造的不足,,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對手。
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曾表示:
全球制造業(yè)分四級梯隊,,第一梯隊是主導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的美國,;第二梯隊是高端制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中國處于第三梯隊,以中低端制造為主,,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
作為主管制造業(yè)的中央大員,,苗圩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國家認知。
經濟學界的敏銳者曾警告國人不要沾沾自喜,,工業(yè)4.0已經來臨,,而中國是工業(yè)1.0、2.0,、3.0,、4.0并存,而且基本是以2.0,、1.0為主,雖然也有一些3.0,,少數4.0,,但是眾多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需要依靠外國,。
所以,,當美國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之后,首先瞄準的就是下一代工業(yè)的“糧食”——芯片以及第三代半導體這一關鍵節(jié)點,,精確打擊,。
現在能夠理解為什么中國對于數字經濟求賢若渴了吧?
美國發(fā)起貿易戰(zhàn),、技術戰(zhàn)就是希望把中國牢牢釘死在中低端制造領域,,這絕不是中國所樂見。但要突圍,,只能依靠技術爆發(fā)的奇點,。
幸運的是,中國過去十多年憑借后發(fā)優(yōu)勢,,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方面并非白紙一張,,在數據匹配應用場景方面,更是獨步全球,。
在展望數字經濟時,,馬云在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提出五個新,認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將會深刻影響中國,、世界和所有人的未來。
而對于中國擁有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制造業(yè),,要突圍只有寄希望于“新制造”,。
2
中國沒法等下去
什么是新制造,?
馬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
如果你了解數字化,你就知道這句話指向產業(yè)互聯網,,也恰好是中國在數字化時代的比較優(yōu)勢,。
以下已經不是想象——
工單一到,倉庫中堆放的,、經過事先編碼的原料被機械臂抓取,,送上傳送帶,送到加工制造車間,。電腦根據圖紙選擇最優(yōu)的裁剪,,終端出來的已經是成品,整條流水線全部由電腦控制機械完成,。
“工人”只需要在手持Pad上做好簡單的設定,。
圖說:犀牛“數字化工廠”
這就是阿里新動物“犀?!苯裉旖o我們展現的,,下一代工業(yè)的生產場景。
阿里已經偷偷的研發(fā)了3年,,昨天之前,,甚至連阿里巴巴絕大部分員工都不知道有這個項目的存在。
它以中國最具優(yōu)勢的服裝加工進行情景開發(fā),,不料卻被達沃斯論壇關注到,,被WEF(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服裝行業(yè)全球第一家燈塔工廠”。也就是下一代工業(yè)中服裝領域的標桿企業(yè)的意思,。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欣喜。然而,,類似的標桿企業(yè)絕大多數在外國,。這意味著大企業(yè)針對下一代工業(yè)的比拼早已是暗流涌動。
對于技術奇點的來臨,,大企業(yè)從來就是最敏感的,。因為,這需要代表工業(yè)最高水平的預見性,。而大企業(yè)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主體,,它們強大的生命力、賺錢能力,、研發(fā)水平,,決定了它們仰望星空所能達到的高遠,。
你得慶幸中國有阿里,有了眾多可以登上《財富》世界500強的大企業(yè),。事實上,,它們對于數字化,或曰工業(yè)互聯網的投入與警惕,,絲毫不亞于外國同行,。
當然,跨越“奇點”不只有成功者,,失敗者的教訓更值得警醒,。
倫敦的煤氣街燈就是一個面對電氣化的悲慘故事。1924年,,當美國的電燈普及率超過50%之時,,英國的電燈用戶才勉強過百萬。
你以為英國只是輸掉了街燈,,英國輸掉的是國運。
同樣的,,擁有愛迪生等諸多偉大基因的通用,,在其126年的歷史中大多數時候輝煌無比,但偏偏在數字化浪潮中疲態(tài)畢現,。
2018年,,它被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踢出指數籃子。
通用,,夠大,、夠強,存在的時間夠長,,它還始終對“變革”充滿熱情,,但是它依然沒能跨越技術奇點。
制造業(yè)的數字革命,,或者說工業(yè)互聯網,,半導體、芯片是骨架,,數據是血液,。
中國雖然不是很多關鍵硬件、技術的發(fā)明者,,但是中國擁有還能用的半導體,,以及最好的數字應用場景,擁有迄今為止堪稱豐富的數據,。
美國依然是世界創(chuàng)新之源,,但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過去一百年也許過得太順利的,,難免流露出一絲陳腐氣。
當一個領先了一百多年的國家,,開始用圍堵,、遏制的方式來面對競爭者,直接和互聯網開放,、自由的天性相違背時,,歷史的接力棒也該被交到后來者的手中。
3
內循環(huán)能否成功的關鍵
過去20多年,,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在逆全球化時代,中國大方向已經改變,,用官方的表述就是,,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道路,。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提前見識了未來雙循環(huán)的可能圖景。
最嚴峻的問題已經提出,,為世界需求而生的中國制造能否玩得轉,、玩得好內循環(huán)就成為雙循環(huán)戰(zhàn)略能否成功的關鍵。
當代中國,,已初步實現了產品的極大豐富,。在這之后,必然會走上追求品質,、個性化定制的道路,。如果說,中國工廠過去習慣了上規(guī)模,、薄利多銷的路數,,那么今后,工廠亟需從大批量生產向小規(guī)??焖俜磻D型,。
這樣的轉型,對企業(yè)在資金周轉,、市場動態(tài)反應,、庫存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沒有什么比基于數據流,、人工智能反饋的新制造更能適應新形勢,、新需求。
從犀牛的運營模式上,我們能夠看到制造業(yè)數字化升級的核心特點,。
圖說:犀?!皵底只S”
第一、工廠具備銷售預測能力,,以銷定產,。
數據反饋可以實現銷量預測,不同于過去只是簡單的預測趨勢,,或者那些可能好賣,,而是精確到未來一個月能賣到多少件,在這背后,,通過新制造平臺,,能銷售端數據與設計、生產端打通,,將消費者的精準需求傳遞到上游制造企業(yè),,指導工廠生產爆款。
第二,、極度柔性的供應鏈快速反應能力,。
犀牛已經做到了將行業(yè)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簡而言之,,就是讓每個普通的商家不用去創(chuàng)造或預測流行,,只需要響應流行,,一個熱詞誕生后,,第二天就能買到產品。
第三,、開放性平臺,。
未來的工廠,將會成為平臺,。未來的生產,,商家可以按照需求,采購原材料,、安排生產計劃,、制定生產標準,然后輸出給合作工廠來生產,、加工,。數字工廠,不再僅僅是個生產主體,還可以理解為一個協調中樞,,讓生產與銷售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
這樣的變革,有效降低制造業(yè)的生產成本,,減少了庫存,,也讓更多中小企業(yè)得以通過數字工廠實現高效創(chuàng)業(yè)和快速成長。
過去三年,,犀牛的實踐已經培養(yǎng)了類似小蟲,、棉倉……等一眾小而美、高附加值的服裝品牌,。
如果,,中國所有的工廠,哪怕只有一小半,,都經過這樣的改造,,簡單的制造交給機器,而人只負責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中國制造的主體將不再是1.0,、2.0,而將是3.0起步,。
這將是多么巨大的一股力量,。
4
結語
中美對抗爆發(fā)后,有很多中國人感慨,,如果對抗能夠晚上十年該有多好,!
是的,如果中國能夠跟在發(fā)達國家的身后,,借著他們路徑依賴的惰性,,對新玩意還有點愛答不理的時候,充分挖掘后發(fā)優(yōu)勢,,也許就能做到打槍的不要,,靜悄悄的超越。
但這只是美好的想象,。
每一次技術奇點的爆發(fā)都不會風平浪靜,。
當初的老解放,中國一造就是30年,;后來德國過時車型大眾桑塔納,,同樣是因為過度保護,中國一造又是20年,,反倒是電動車的野蠻成長,,讓中國看到了一些希望和機會。
互聯網被稱為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它真正要大展身手的地方,,就是產業(yè)領域,,過去十多年,消費互聯網帶給社會的改變和人們心靈的震撼,,僅僅只是正餐前的開胃菜,。
它注定將會是一場深刻塑造政治、經濟,、社會……的革命,。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阿里為什么要做“新制造”,。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積累,,阿里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消費平臺,更要成為全社會的“數字中臺”,。
適應這個時代的互聯網企業(yè),,必須和實體經濟深度結合,才能夠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中國曾經錯過了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的浪潮,,這次,,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