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研所援引日經報道,鑒于鋰離子電池在能效方面的弱勢越來越顯著,,鎂離子技術和鋅離子技術或許是兩種替代選擇,,或將于在2030年之后替代鋰離子電池。
英國劍橋大學,、丹麥和以色列的工程學院,、德國和西班牙的研究機構組成了“歐洲鎂互動電池共同體”(E-Magic)。該聯(lián)盟的目標是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環(huán)保的可充電鎂電池開發(fā)一種顛覆性的科學技術方法,。
在歐盟的財政支持下,它打算將1000瓦的能量密度裝入一升的鎂離子電池中,,此為鋰離子電池的兩倍,。
據悉,鋰離子電池自商業(yè)化至今已有三十年,,其提供了比鎳氫和鉛酸電池更多的存儲容量,,它最開始為隨身聽和筆記本電腦供電,然后是iPod和智能手機,,甚至已經進入電動汽車和噴氣客機,。
不過鋰離子電池的劣勢在于價格昂貴,,且隨著人類向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需要一種能儲存更多電能的技術。與此同時,,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鋰和鈷只能在少數幾個地方找到,,已探明鋰儲1600萬噸,鈷儲量700萬噸,,但并非全部可用于電池生產,。
E-Magic將目光投向了鎂,其相關成本可以低于鋰,。該聯(lián)盟已成功將鎂離子電池的充電/放電循環(huán)重復了500多次,。盡管它的電池性能不如鋰離子電池,但它們有足夠的潛力押注資源,。
該報道指出,,除了E-Magic外,美國的北美豐田研究所和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新型鎂離子電池,;日本的東京都立大學教授也開發(fā)了鎂離子電池,。
與鎂一樣,鋅也備受關注,。日本東北大學進行了鋅離子電池的相關研發(fā),。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