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航天員能否進入中國天宮空間站?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對于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展開國際合作,,我們持歡迎態(tài)度,,相信在中國空間站完成建造進入運營與應用發(fā)展階段后,大家將會看到有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的飛行,。
天宮空間站建成之后轉入運營與應用發(fā)展階段
天宮空間站任務分為三個階段: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在軌組裝建造階段、運營與應用發(fā)展階段,。
2020年至2022年是完成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與在軌組裝建造階段的任務時間,,神舟12號、神舟13號,、神舟14號,、神舟15號四艘載人飛船都屬于這兩個階段的發(fā)射任務。也就是說外國航天員入駐天宮空間站至少是神舟15號之后,,時間也是2022年之后。
持續(xù)批量生產(chǎn)的神舟號載人飛船
天宮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總計有110立方米的活動空間,,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總計有6個居住艙,,天和核心艙提供三個飛船對接口,可以滿足長期3人在軌駐留,,短期6人在軌輪換任務需求,。
功能完備的天和核心艙居住艙
對航天員的身高標準要求也由1.72米放寬至1.8米,在神舟號載人飛船與天舟號貨運飛船搭建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支持下,,我們有充足的能力條件保障各國航天員的來訪入駐,。
由NASA發(fā)起建設的“國際空間站”雖然冠名“國際”,實則是門戶有別,,也就是說各參建方都是各自為政,,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與美國艙段就在軌航天員的交流而言平時都是少之又少,幾個月不見一次面都是常態(tài)表現(xiàn),。
松散的太空聯(lián)盟——國際空間站
這種“各自為政”就像是一個松散的太空聯(lián)盟,,雖然都是有實力的選手,但卻沒有一個真正的主導,,俄羅斯艙段控制著整個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控制權,,美國艙段則又控制著整個國際空間站的姿態(tài)控制權,兩方艙段又有著各自獨立的熱控系統(tǒng),,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總而言之就是很“擰巴”。頂層設計的缺陷又導致國際空間站的諸多空間浪費,,偌大的400噸級空間站科學研究機柜的布置效率卻遠低于三艙組合的天宮空間站,。
不同于國際空間站的“門戶有別”,天宮空間站創(chuàng)新出了一套更加先進的運營理念,。
天宮空間站地面驗證艙
我們可以看到空間站的操作面板及各類信息展示使用的文字都是中文,,因為天宮空間站是我們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這就是杜絕了“國際空間站”的諸多掣肘因素,,在建設與運營上擁有絕對的決策權與管理權,。在此基礎上我們免費提供上行與下行運輸,以及在軌實驗空間,。
有人會問,,我們花費巨資建設的空間站為什么要免費?我們又能得到什么,?
天舟貨運飛船是上行貨運運輸?shù)闹髁?br/>
要知道,,這個世界并沒有真正免費的宴席,因為我們的免費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共享科學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用于發(fā)射載荷的費用通常遠低于載荷研制價格,而這些載荷都是由他國自行負擔研制費用,,如此一來就能使天宮空間站高效聚焦科學研究,,同時我們又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取科學研究成果,這樣一套運營方案不僅能夠使我們的利益最大化,,也能使世界其他國家以更低的投入獲得空間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
天和核心艙人系統(tǒng)研究機柜
這在國際空間站上是無法想象的,以俄羅斯艙段為例,,雖然有星辰號服務艙,、曙光號多功能貨艙等大型艙段,但自己卻沒有一個真正的科學研究機柜,,作為國際空間站的參建方也根本沒有權力共享NASA艙段的科學研究數(shù)據(jù),。
連參建方都無權獲取,就更不用說其他參與方,,通俗點說別人吃肉你連口湯都喝不上,,這樣的空間站怎么能代表人類征戰(zhàn)星辰大海?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星辰號服務艙
三年前載人航天辦公室與聯(lián)合國外空司面向聯(lián)合國各成員國聯(lián)合發(fā)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各成員國參與圍繞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公告發(fā)布后,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建議書,,涉及航天醫(yī)學,、航天技術,、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天文、地球科學,、基礎物理,、應用新技術9個領域。
為做好項目遴選工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lián)合國外空司組織成立了項目評估選拔委員會及國際評審專家組,,制定了選拔工作計劃與標準,通過初選和定選兩個階段,,主要圍繞項目科學意義與工程可實現(xiàn)性對項目進行評估,。
通過為期一年的遴選工作,最終于兩年前公布了第一批入選項目清單,,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
入選天宮空間的首批外方項目清單
42選9,,近8成的淘汰率,,由此可見入選天宮空間站的技術標準門檻之高,其中也有來自美國方面的項目建議書,,但是沒有選上。
對此載人航天工程總師周建平這樣回應:我們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限定任何范圍,,有美國團隊參與申報的項目,我是國際評審組的組長,,兩輪評審都是我主持的,,我們完全就是從科學價值,從技術的考量來評審的,,項目我們認為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
載人航天工程總師周建平
針對外國航天員參與天宮空間站飛行任務我們有兩條路線,一方面可以幫助第三世界國家培訓航天員,,另一方面也和發(fā)達國家進行直接的航天員合作,。
幫助第三世界國家培訓航天員,既可以塑造國際影響力,,同時也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對我國航天事業(yè)支持的一種回饋,,比如我們有很多海外測控站都布置在這些第三世界國家。
服務嫦娥五號月地返回任務的測控站點布局
與發(fā)達國家進行直接的航天員合作,,這既是航天交流合作的需求,,同時在航天員任務分配上有直接的利益,,眾所周知培養(yǎng)一名航天員的成本往往非常高昂,尤其是我國當前面臨一定的航天員老化的問題,,第一批航天員平均年齡都是53歲以上,,航天員楊利偉對此也有過回應,針對首批航天員老化問題做了針對性的培訓,。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
第二批航天員數(shù)量有限,,第三批航天員目前還不具備飛天能力,這里面存在一個接續(xù)問題,。當然這并不是說依靠自有航天員隊伍無法完成的空間站后續(xù)建造與運營工作,,第三批航天員初步具備飛天能力的時間節(jié)點就是空間站正式建成進入運營階段的2023年,當然,,如果有外國航天員參與進來也是利好因素,。
5年前載人航天工程與歐空局就航天員交流合作就有具體的實踐,入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乘組的03航天員葉光富就曾遠赴歐洲參加洞穴試驗訓練,,同時歐空局也派出航天員來華參與海上救生訓練,。
神舟十三號03航天員葉光富在歐洲參加洞穴訓練(左起第三位)
目前,多名歐空局航天員正在加緊學習中文為即將到來的天宮之旅做準備,。
當年來華參與海上救生訓練的歐空局德國籍航天員莫伊雷爾對神舟飛船印象深刻,,他說,我對中國宇宙飛船的空間大小頗感驚訝,,它的直徑比聯(lián)盟號的太空艙大得多,,太空艙里有這么大的空間,甚至還配有充氣橡皮船,,這在聯(lián)盟號上是沒有的,。
來華參加海上救生訓練的歐空局航天員馬天(中文名)
歐空局德國籍航天員馬天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祝賀即將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葉光富:我為我的好朋友葉光富上太空感到非常興奮,他是歐空局洞穴訓練的第一位航天員,。并且在中國海上生存訓練中照顧我,,王亞平也是。祝你們?nèi)缓眠\,!
德國航天員馬天祝賀他的朋友葉光富與王亞平
短短5年過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能力又有了大幅提升,神舟號飛船變得更加安全可靠,,集世界載人航天技術之大成的天宮空間站也將再次刷新外籍航天員對中國航天技術實力的認知,,同時比神舟飛船更大更先進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除了要執(zhí)行載人登月任務之外,之后也將接替神舟執(zhí)行空間站天地往返任務,,到那時天宮空間站還將繼續(xù)擴大,。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除了歐空局,我們與俄羅斯也將天宮空間站航天員交流工作納入到了國際月球科研站的交流機制中,屆時俄羅斯航天員乘坐神舟號飛船參與天宮空間站飛行任務也將成為現(xiàn)實,。
天宮空間站的實踐將持續(xù)證明誰才是人類未來事業(yè)的引領者與建設者,,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