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人造太陽”基礎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人造太陽”基礎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3-01-0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人造太陽”東方超環(huán)EAST團隊在高能量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進展,。相關成果北京時間1月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fā)表,。

    

    

    據(jù)了解,,實現(xiàn)高性能等離子體穩(wěn)態(tài)運行是未來核聚變堆必須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先進運行模式是當前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熱點之一,。EAST團隊在托卡馬克裝置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并證明了一種新的高能量約束模式,這種先進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能量約束效率,,具有芯部無雜質積累,,便于聚變反應生成物排出,,維持平穩(wěn)溫度臺基等優(yōu)點,并實現(xiàn)了芯部高約束與邊界不穩(wěn)定性的兼容,,保證了長時間尺度上的高性能等離子體運行,。

    

    千秒長脈沖放電,。0.33MA等離子體電流和平均密度?(A),輻射功率和輔助加熱功率1.65MW(B),,離子飽和電流以及內外靶板打擊點SP1和SP2(C),,偏濾器熱通量峰值(D)。

    

    聚變三乘積 (密度×溫度×能量約束時間) 和等離子放電時間的圖表,。不同兆安電流和兆瓦功率等級托卡馬克之間的比較。

    這種無需通過外部控制來確保等離子體穩(wěn)態(tài)運行的高能量約束模式,,對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和未來聚變堆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科研團隊還在湍流驅動等離子體電流、偏濾器脫靶與高約束等離子體兼容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一系列的科研進展為聚變堆建設和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聚變堆的建成運行,,將會大幅度加快核聚變能研發(fā)進程,,推動人類早日利用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的核聚變能源,。

    

    湍流驅動的電流與自舉電流動力學特征,。 ?

    

    偏濾器全脫靶與著靶狀態(tài)等離子體輻射的二維分布對比,。 ?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