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2017-02-22

最近,,國產芯片成為了網絡熱詞,,在“愛國”的大趨勢下,動輒就標榜“自主研發(fā)”,。從桌面級平臺的“龍芯”開始,,到后來的服務器平臺,。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自主研發(fā)”似乎成了一個比“國貨”更有價值的詞匯,老有一種騙經費的錯覺,。但看起來又顯得有些掉價,,甚至是稍顯荒唐。怎么說,?

今天的冷知識,,我們就聊一聊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怎樣才算自主研發(fā),?

從表面上說,,手機處理器分 CPU、GPU,、基帶三個大部分,。當然,主板上還有許多射頻芯片,、緩存單元等等附件,。一般廠商,都會從 CPU 與 GPU 部分開始進入自主研發(fā)階段,。

CPU 自主研發(fā):目前市面上基本所有手機的 CPU 都基于 ARM 的底層。

ARM 是一家英國知名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世界上 95% 的微處理器都是它們的“子孫”,。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蘋果、三星,、華為,、高通、聯(lián)發(fā)科,、小米松果都基于 ARM,。基于 ARM 也有幾個不同的地方,一個是 ARM 提供的指令集,,一個是 ARM 提供的微架構,。ARM 公司將自己研發(fā)的指令集叫做 ARM 指令集,同時它還研發(fā)具體的微架構,。

舉個栗子,,經常說的 Cortex-A73、Cortex-A53 都是 ARM 的一種微架構,。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目前只有具備獨立的微架構研發(fā)能力才算得上一家真正自主研發(fā) CPU 的企業(yè),。

這里還是直接用例子說明吧:

① 蘋果 A 處理器:4 × Cortex-A73 + 4 × Cortex A53 架構。因為直接套用 ARM 指令集以及 Cortex 微架構,,所以不屬于自主研發(fā),。蘋果曾經考慮收購 ARM,但最終后者落入了軟銀之手。

② 高通驍龍?zhí)幚砥鳎夯?Cortex-A73 改良而成的 Kryo 八核,,套用了 Cortex-A73 的指令集,,但使用的是自主研發(fā)的微架構,我們普遍認定這樣才算是自主研發(fā),。

高通曾經在驍龍 810 上直接套用了 Cortex-A57 + Cortex-A53 的指令集,,然后沒調試好,就燒起來了,。

說實話,,自己做一個微架構一點都不簡單,內部要協(xié)調各大原件之間的協(xié)作才能得到最好的性能,。

能夠生出協(xié)作解決方案,,目前算是行業(yè)比較高端的能力了,高通與三星均具備這個實力,。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GPU 自主研發(fā):手機處理器 GPU 目前也有幾種類型,,ARM 的公版 Mali 系列、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 PowerVR 系列,、高通 Adreno 系列,。

以前還有英偉達的 Tegra“核彈”,不過已經退出移動領域了,。

到了 2017 年,,所有生產并銷售處理器的廠商里,大抵只有高通算得上是自研 GPU,,其余基本都是直接挪用公版,,再修修改改。

ARM 的 Mali GPU 作為公版 GPU,,也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

① 三星 Exynos 處理器走上了“低頻多核”的路子,;

② 華為、聯(lián)發(fā)科則是“少核高頻”的方案,;

③ 聽說小米的松果處理器也會選擇“少核高頻”方案,。

理論上,GPU 以低頻多核心為王,,性能比輸出最理想,。

PowerVR 作為蘋果御用 GPU 方案大廠的地位不容忽視,即將推出的 Helio X30 同樣用了 PowerVR 的 GPU ,,實際運行性能是業(yè)界比較期待的,。

該如何定義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你以為打造一枚處理器就這么簡單嗎?并不是唱衰“國貨”,,而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不捧殺,,也不否定。小米的松果處理器,,距離一枚能堪大任的頂級 CPU 還有多遠,?想太多了,整塊處理器除了 CPU 以及 GPU 之外還有 ISP DSP 信號基帶之類的一大堆東西,。

以上說的只是一部分很淺顯的東西,。還是那句話,日子還很長,。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