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如果賭期再多一年,雷軍就能贏了

如果賭期再多一年,,雷軍就能贏了

2018-12-15

在2013年12月12日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頒獎盛典上,,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同臺獲獎,。

在頒獎環(huán)節(jié)中,雷軍和董明珠立下了一個賭約:如果五年之內,,小米的營業(yè)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輸給雷軍一塊錢。董明珠毫不示弱,,霸氣地回應:第一,,這是不可能的;第二,,要就賭10個億,。

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不僅是兩人之間的較勁,,更是互聯(lián)網經濟向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宣戰(zhàn),。

五年期到,勝負未明

隨著賭約期限將至,,這個話題難免被不斷提及,。在12月4日的2018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上,董明珠稱自己與雷軍的賭約已經基本勝出,,格力2018年的全年營收將達到2000億,。但同時董明珠也表示,其實這場和雷軍的賭局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lián)網的,屬于輕資產,。董明珠之前在采訪中也曾表示,,格力會贏,,但要不要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有一種激情,。

今年的11月19日,,小米發(fā)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據財報顯示,,截止9月30日,,小米2018年的總營收達到了1305億元,而格力電器為1487億元,,兩者之間有182億的差距,。

如果僅以2018年前三季度的營收來看的話,小米已經輸了,。但如果以2018年全年來看,,勝負仍未可知。小米今年第三季的收入同比增速達到49.1%,,而格力電器前三季的收入增速為34.11%,。雖然看起來格力的贏面更大,但是按照正常情況,,第四季度往往是空調的銷售淡季,,反而是手機、數(shù)碼等硬件的高峰期,,因此小米依然有機會取勝,。

按照小米現(xiàn)在營收的增速,如果賭約是6年的話,,雷軍大概率能贏下賭約,。但同時不能忽略的是,格力電器的凈利潤大幅高于小米,,今年前三季格力電器的凈利潤達211.2億元,,而小米今年前三季經調整利潤約為67億元,格力凈利潤是小米的三倍多,。如何提高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營收比例,,來提高凈利潤率,讓小米是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名副其實是雷軍正在努力的方向,。

格力差點躺贏?

5年前,,雷軍正意氣風發(fā),,剛成立三年多的小米作為互聯(lián)網經濟的代表企業(yè),面對營收是自己4倍的格力也毫不怯弱,。

立下賭約時,,雷軍曾表示,,小米的盈利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輕資產。第一,,小米沒有工廠,,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第二,,小米沒有渠道,、沒有零售店,可以采用互聯(lián)網的電商直銷模式,;第三小米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產品研發(fā)和用戶交流上,。

2014年,雷軍在接受采訪時依舊自信滿滿,,“去年我和董明珠打賭,,格力1200億,小米300億,,差4倍,;今年小米800億,他們1400億,,差距小了,,再有一兩年格力就輸了。如果小米能夠一直保持著初期的增速,,確實可能在營收上早已經將格力甩在了身后,。

但也正是雷軍引以為豪的“小米模式”,讓一路狂奔的小米跌了一個大跟頭,。2015年,,小米定下了8000萬臺銷量目標,但最終僅售出6654萬臺,。如果說2015年小米只是增長沒有達到預期的話,,2016年則是小米手機銷量不增反減的一年,這一年小米僅售出5541萬臺,,僅上半年就有三個月處于缺貨狀態(tài),。在國內市場,小米從老大跌到了老五,,季度出貨量跌幅一度超過40%,,全年出貨量暴跌36%。正如雷軍所說,,2016年是小米的谷底,。

隨著僅僅依靠線上渠道的弊端逐漸凸顯,回過神來的雷軍開始親自督戰(zhàn)產品研發(fā)和供應鏈,并不斷加強線下的渠道建設,。雷軍把小米的“鐵人三項”理論,,從“軟件+硬件+互聯(lián)網”升級為“硬件+新零售+互聯(lián)網”。所謂新零售就是指通過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運營方式,,將電商的經驗和優(yōu)勢發(fā)揮到實體零售中,。截至2018年3月,全國范圍內已經有330個小米之家,,覆蓋186座城市,。

雷軍的戰(zhàn)略調整挽救了小米,跌入谷底的小米在2017年成功將局勢逆轉,,并提前實現(xiàn)了營收過千億的目標,。這讓人們對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有了新的期待。

“新舊”經濟形態(tài)的殊途共歸

五年前賭約初立時,,小米和格力還分別在手機和家電領域各自安好,,如今隨著雙方邊界的擴張,小米殺進了空調,,格力也涉足了手機,。

早在 2013 年底,雷軍就看到了智能硬件和物聯(lián)網的趨勢,,認為這才是下一個千億美金的市場,。于是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復制 100 個小米,提前布局 IoT,。

最初小米從手機周邊開始打造生態(tài)鏈,,比如最先打造的爆款產品就是和紫米科技推出的移動電源;接著擴散到與智能家居,、智慧生活相關的智能硬件,,比如空氣凈化器、小米電飯煲等,;甚至擴展到毛巾,、鞋子、枕頭等生活用品,。這讓小米構建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連接了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按2017年的連接數(shù)量計算,,小米的消費級IoT硬件全球市場份額為1.7%,,遠超身后是蘋果0.9%,亞馬遜0.9%,,三星0.7%和谷歌0.6%,。

今年,,小米甚至推出了自家的空調,并打出1999元的低價,,正式殺入了白電行業(yè)跑馬圈地。其實早在在2014年底,,小米就曾和格力的老對手美的合作推出過一款智能空調,。

空調一直都是格力的核心業(yè)務,從格力電器2018年前三季1487億元的營業(yè)收入結構看,,空調占據了八成的份額,。就在小米想涉足空調沒多久,董明珠在錄制一個財經節(jié)目時就提到“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苯Y果兩個月后,, 在2015年3月董明珠在中山大學的一次演講后,突然掏出帶有格力LOGO的手機,,一時業(yè)界嘩然,。

雖然到今年格力手機已推出三代產品,但市場上仍難見蹤影,。董明珠坦言,,格力手機還沒有真正實現(xiàn)市場銷售,目前格力員工,、格力空調安裝工都在用,,因格力手機里有很多工具,方便員工,、安裝工與總部對接,。“它(格力手機)是系統(tǒng),,要做扎實,、做完美,才推向市場,?!?/p>

事實證明,格力做手機并不是董明珠的意氣用事,,恰恰是她和雷軍對物聯(lián)網未來看好的不謀而合,。董明珠希望未來“從空調到冰箱到洗衣機到生活電器、廚房爐具,,一系列產品將用格力手機”,,也就是要將格力手機未來將成為格力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不管是拉著王健林、劉強東等一起入股銀隆,,還是以30億元參與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董明珠都在為實現(xiàn)自己智能家居的布局一步步前進。

小米和格力相比較,,小米無疑更具爆發(fā)力和想象空間,,但在核心技術方面仍需沉淀;而格力的雖然成長性相對更慢,,但注重核心技術的積累,,具備技術護城河。即便是賭期增加一年,,誰能超過誰也并不一定,。

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小米代表的互聯(lián)網模式與格力代表的制造業(yè)模式的界限必將更加模糊,。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