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8.S1.082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變電站的發(fā)展,,輸電線路和電力電纜的安全和可靠性是電力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1-3]。由于銅材是電力電纜中價值最貴的材料,,導致輸電線路上的電力電纜經常被盜取,。此外,在道路,、建筑物,、地下隧道等施工過程中,電纜容易造成斷裂,。因此,,一旦電纜被切斷時,準確,、快速地定位故障位置,,及時修復損壞,減少國家經濟損失,,對電力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電纜狀態(tài)檢測技術包括電壓電流監(jiān)測方法和電力線載波通信方法[4-6]。電壓電流監(jiān)測法用于檢測電力電纜線路是否斷線,。電容法主要根據振蕩器輸出頻率判斷電纜是否損壞,。電力線載波通信方法由是否檢測到信號決定。此外,,一些學者提出了電力電纜保護的新途徑,,例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和紅外熱成像技術的電力電纜防盜系統[7];根據電力是否轉移到線端的方法[8],,設計的公路用電力電纜防盜系統,;由于負荷的相對穩(wěn)定,根據電纜系統阻抗突變[9]設計的系統,;還有一種諧振電容和電感監(jiān)測電力電纜狀況的方法[10],。
上述方法大多基于行波理論,由于其傳播速度快,、識別精度高等優(yōu)點,,在電力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些部門甚至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標準來推廣應用[11],。然而電力電纜一旦被切斷,,線路故障將立即發(fā)生,。由于傳統的監(jiān)測方法不能滿足電力系統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本文利用脈寬調制(PWM)波設計了一種電力電纜監(jiān)測系統,,其占空比和周期可以根據監(jiān)測電纜的長度自動調整,。同時,利用現代通信技術GPRS來監(jiān)測電纜的狀態(tài),。
1 原理分析
通過脈沖信號的傳播特性產生PWM波信號監(jiān)測電纜狀態(tài)的基礎,,由于脈沖電壓中高頻分量的波長等于電纜長度,脈沖信號在電纜中的傳播時間不能忽略[12],。監(jiān)控系統向電纜端發(fā)送低占空比的PWM波信號,。當高振幅信號(相當于脈沖信號)在傳輸中通過電纜接頭或截止時,高振幅信號將產生反射,。通過測量產生的信號和反射信號之間的時間差,,就可以計算電纜的長度。
一旦警報啟動,,監(jiān)測系統便可以檢測到電纜已被切斷,。然而,電纜接頭處的反射信號將會干擾所監(jiān)測系統,。因此,,應該分析電纜中高振幅信號傳播的基本特性。當高電平信號在電纜中傳播時,,應考慮電纜的特性阻抗,,可由式(1)給出:
其中,Ui為輸入電壓, Ii為輸入電流,。在引用文獻中[12], 特征阻抗的取值范圍從10 Ω~ 40 Ω,。當電纜中的高電平信號與具有負載阻抗的阻抗失配點z2組合時, 以復數形式體現的反射和折射分別以系數ρ和T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Ur為反射電壓,,而Ut為傳輸電壓。電纜接頭處的接觸電阻非常小,,因此,此處的接觸電阻Z2≈Z1,,而ρ≈0,, T≈1,并且信號的大部分能量將通過電纜接頭傳播,。而在該點的電纜截止處的等效阻抗Z2≈∞,,ρ≈1,T≈0,。這一點的信號產生全反射,,將產生大量的能量,。通過比較反射信號的幅度就可以識別電纜的狀態(tài)。高電平信號可以被轉換成不同頻率的電壓信號,,通過傅里葉變換和傳輸線性方程,,可得到以下表達式:
其中,R0,、L0,、C0分別分別代表每單位長度電纜的電感、電容和電阻,。而α為衰減系數,,β為電纜中波的相位延遲系數。式(4)和式(5)可證明不同頻率在傳輸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幅度衰減和相位延遲,。因此,,需要分析高電平信號的失真程度。為了得到變化曲線,,考慮對8.7/10 kV的三相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進行實驗驗證,,并通過MATLAB運行分析。
如圖1所示,,頻率較低時,,衰減系數隨頻率增加較大;而當頻率較高時,,衰減系數隨頻率變化不大,。如圖2所示, 相位常數隨頻率近似線性增加。然而這兩個參數將導致信號失真,。
本文重點研究并開發(fā)了單端測量電纜長度的方法及監(jiān)測系統,。第一反射波在減小畸變波引起的誤差方面是測量中最好的。通過設置適當的閾值電壓,,僅獲得透射波和反射波,。此外,電纜接頭處的反射波也被濾除,。使用PWM測量電纜長度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脈寬調制周期T=t3-t1,,產生的電壓和反射的電壓波之間的時間差Δt=t2-t1,。假設信號電纜中的傳播速度為v,電纜的距離可由下式確定:
2 系統設計
電力電纜狀態(tài)監(jiān)測系統的工作流程圖如圖4所示,。該系統由微控制器,、PWM傳輸電路、信號接收電路,、報警電路(包括GPRS )和LCD (用戶界面)組成,。微控制器由高性能浮點ARM CortexTM-M3 32位RISC內核,、ARM CortexTM-M332位RISC內核、控制單元( FPU ),、直接存儲器存取單元( DMA ),、12位D/A轉換器、采樣率高達10 MSPS的12位A/D轉換器和頻率范圍高達144 MHz的高級定時器組成,。DMA單元可以將高速數據從外圍設備傳輸到內存,,大大提高了系統速度。微控制器在高性能,、實時性,、數字信號處理、高集成度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硬件設計包括PWM產生電路和接收電路,軟件設計負責整個系統的同步,。
2.1 PWM產生電路
當一段電纜在任意點被切斷時,,故障可能位于電力電纜的任意位置。如果產生的PWM占空比很大,,反射信號和傳輸信號將會混合,,在這種情況下,電力電纜的長度將無法測量,。當高電平信號的寬度較窄時,,信號在傳輸中會發(fā)生畸變,影響測量精度,。因此,,PWM產生電路的占空比和幅度應該在特定點上可以進行調整。PWM傳輸電路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二階低通有源濾波器電路,、多路復用器電路,、脈沖驅動電路。D/A轉換器向二階低通濾波電路輸出0~3.3 V的雙向電壓,,二階低通濾波電路濾除高頻分量,。低通濾波器中的運算放大器具有很強的能力,為多路復用器處理提供了可靠保障,。而微控制器產生的PWM波對多路復用器進行控制,。由于電纜是容性負載,因此需要大電流,。來自開關的PWM信號不能激活電纜負載,因此脈沖驅動電路被設計成輸出大電流,。當驅動電路的輸出電阻與電纜的特性阻抗匹配時,,系統將產生最大能量,,PWM設計流程圖如圖5所示。
2.2 接收電路
信號接收器電路用于獲得PWM反射信號,,電路結構框圖如圖6所示,。電纜終端發(fā)射和反射的信號在所提出的電路中分為兩大部分,即分壓偏置電路和電壓跟隨電路,。一個信號通過濾波器送入微控制器中的高速A/D轉換器,,另一個信號通過比較器送入微控制器中控制器的定時器。由于傳輸電路設計的輸出阻抗值與電纜特性阻抗匹配程度較高,,傳輸端口中第1反射信號的透射率為T≈1,,反射率為ρ≈0,因此第2和第3反射信號的幅度嚴重低于第一信號,,也就是說,,反射波經過3次反射和傳輸后衰減。因此,,在用PWM波計算電纜長度時,,通過設置適當的閾值,可以濾除2次和3次反射信號的干擾,。A/D轉換器用于采集產生的和反射的信號的幅度,。如果信號幅度超過設定范圍,可以斷定發(fā)射信號占空比過大,,發(fā)射信號和反射信號疊加在一起,,即需要控制器減小發(fā)射信號的脈寬。計時器用來記錄產生的信號和反射信號的上升沿時間,,分別為t1,、t2,可以得到信號傳輸時間,。
2.3 軟件設計
本文所提出的軟件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從接收電路以及A/D轉換電路的定時器發(fā)送的信息,。由于PWM波的作用,采用雙通道A/D轉換采集模塊采集產生和反射的信號,。此外,,微控制器將區(qū)分是否出現信號堆棧。計時器的測量精度取決于其頻率,。軟件設計采用雙頻技術,,定時器頻率達到144 MHz。換句話說,,系統的精度是7 ns,。所有測量數據均由直接存儲器存取模塊保存,減少了硬件本身的測量誤差,。此外,,用戶界面也集成在軟件中,。通過用戶界面,操作員可以設置報警功能,、PWM的初始階段和占空比以及不同類型電纜線路中的傳播速度,。軟件設計流程圖如圖7所示。
3 實驗結果
在實驗室進行測試,,以驗證所提出的電纜線路防盜監(jiān)控系統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實驗中使用了兩根交聯聚乙烯電纜(型號:YJV22-8.7/15 3×50 ),。電纜的金屬護套與系統的接地GND連接在一起,。PWM傳輸的這些信號在電纜芯和實驗測試演示中是通過的,如圖8所示,。
從實驗結果來看,,信號通過電纜的傳播速度為170 m/μs,電纜的3個芯分別標為1#,、2#和3#,,并通過連接或斷開電纜進行測試,以監(jiān)測電纜在不同故障發(fā)生情況下的狀態(tài),。例如,,在第一步中,將點1和點2視為一根整體電纜,,用夾子連接,。在第二步中,移除夾具以模擬電纜損壞情況,,并由設備測量電纜的長度,。第三步,用卷尺測量電纜長度,,并與裝置結果進行比較,,實驗結果記錄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電纜的測量長度和實際長度之間存在差異,。測量長度的最大誤差為3 %。這種誤差是由于傳播中的波失真和系統的測量精度造成的,。當所提出的系統檢測到電纜測量長度小于初始值時,,系統的GPRS模塊將向運行變電站總部發(fā)出報警信息。報警過程需要在5 s內反復檢查,,以確認電纜狀態(tài)是否斷裂或切斷,。
4 結論
本文設計并提出了一種基于PWM技術的電力電纜損傷監(jiān)測系統。該系統誤差小于3 %,該誤差是由于樣機采用STM3S330VCT6作為微控制器,,精度為7 ns,,并且在傳播過程中存在波形失真等因素造成的。理論上,,該系統可以測量10~1 000 000 m范圍內的電纜長度,從而可以滿足電力電纜防斷,、防盜的安全監(jiān)控,,該方法將有效提高偏遠地區(qū)電力電纜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NAKAMURA M, NANAYAKKARA N, HATAZAKI H,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ubmarine power cables and determination of external mechanical protec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1992, 7(2): 895-902.
[2] TUINEMA B W, RUEDA J L, LOU V D S.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links consisting of overhead lines and underground cabl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16, 31(3): 1251-1260.
[3] ISHIHARA J, SUZUKI H, SAKUMA S, et al. Improvement in reliability of extrusion type molded joint for 275 kV XLPE cable[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1992, 7(4): 1735-1744.
[4] JANG S I, KIM K H. An island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using voltage unbalance an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of current[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4, 19(2): 745-752.
[5] HOHN J W, ZIPP J A, BAUMGARTNER E A. Power line carrier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1995, 10(2): 639-646.
[6] 張能. 基于電力線載波低壓電纜防盜方案[J]. 電子測試, 2009(6): 45-48.
[7] 徐國鳳, 席忠華, 高云輝, 等. 基于GIS和紅外技術的電纜防盜系統研究[J]. 機電信息, 2013(12): 160-161.
[8] 鄒小春, 李茂華. 公路電纜防盜報警技術研究與開發(fā)[J]. 公路交通技術, 2010(3): 131-134.
[9] 余臻.基于阻抗突變測量的電纜防盜新機制的研究[J]. 儀器儀表學報, 2012(2): 377-382.
[10] 周會峰,曾祥君,鄧豐,等.輸電線路故障行波網絡定位新方法[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3(19): 93-99, 2013.
[11] 劉慧海,張曉莉,姜博, 等. 行波故障測距裝置的檢測與評價[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2015(1): 145-149.
[12] 劉洋,,劉忠,,姜波,等. 高壓電纜故障分析與檢測方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1): 107-111.
作者信息:
趙 軼1,,2,,3,胡國輝1,,2,,3,曹曉鋒1,,3,,劉 勇1,2,,史 航1,,2,3,,余 波1,,2,3
(1.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重慶 401123,;
2. 國家筆記本電腦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重慶 401123,;
3. 重慶市電器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 4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