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深亞微米時代eASIC結構化ASIC的路越走越寬

深亞微米時代eASIC結構化ASIC的路越走越寬

2008-08-20
作者:劉國霖

?? 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為了提高速度,、減少功耗,、降低成本,半導體工藝遵循著摩爾定律,,已經跨入深亞微米DSM時代,。從180nm,、130nm、90nm,、65nm,,再細到45nm" title="45nm">45nm。32nm,、22nm似乎就在不遠的將來,。若再往下縮減,晶體管的尺寸就接近單個原子,,而原子無法縮減,。為了追求尺寸更小、密度更高的器件而繼續(xù)微縮的代價將非常高昂,,已經意義不大了,。而在另一方面,隨著半導體工藝的升級細化,,ASIC設計的路也越走越艱難,,越走越窄。Gartner研究中心多年來的市場跟蹤研究結果表明,,ASIC設計項目數(shù)量的總體趨勢已經無疑被認為是向下的,。最新技術的ASIC設計費用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點,以致許多中小規(guī)模的公司用不起而只能采用FPGA,。不過,,正在研發(fā)的各種降低ASIC設計費用的新方法有助于將ASIC的優(yōu)點回歸業(yè)界。 以eASIC為代表的結構化" title="結構化">結構化ASIC廠家率先找到了一種做得起ASIC的途徑,。eASIC獨特的過孔" title="過孔">過孔層布線定制專利技術使用戶能夠在短時間內開發(fā)出高性能,、低成本的ASIC和SoC。本文綜述深亞微米ASIC設計趨勢衰退的若干主要原因,,分析兩種替代ASIC的器件FPGA和結構化ASIC的長短處,介紹eASIC公司的新一代 45nm結構化ASIC中的技術,。闡明了深亞微米時代eASIC結構化ASIC的路越走越寬,。

?

深亞微米ASIC設計趨勢走向衰退


?? 設計一款芯片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產品的性能,包括速度,、芯片大小,、功耗和可靠性;二是產品成本因素,,選擇什么工藝,、采用什么技術來實現(xiàn),包括生產制造成本,、NRE費用和研發(fā)成本,;第三是市場因素,,上市時間,從概念到實現(xiàn)的整個周期時間,。在半導體工藝不斷升級帶來了規(guī)模的擴大,、速度的提升、芯片價格下降的同時,,卻遇到一系列難以逾越的障礙:設計流程復雜,、生產良率降低、設計周期太長,,研發(fā)制造費用劇增等等,。阻止了摩爾規(guī)律的延續(xù)。


?? 高昂的NRE費用,、封裝測試費用令人望而生畏,。90nm芯片的開模費至少是80萬美元,65nm芯片的開模費高達200萬美元,,而45nm芯片的開模費則達到800萬美元以上,。工藝細化帶來的一個挑戰(zhàn)是芯片設計技術日益復雜,對EDA設計工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幾百萬上千萬的門級規(guī)模,、幾百兆上千兆赫茲時鐘頻率的高密度設計,設計工程師" title="設計工程師">設計工程師必須考慮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自然更容易產生更多的設計反復,,導致設計周期越來越長。


?? 在傳統(tǒng)的ASIC流程中,,設計師通常只負責描述IC的邏輯功能,,定義各種物理實現(xiàn)的約束條件:如時序、I/O連接,、功能分割,、時鐘以及信號完整性和功率完整性。晶圓廠負責開發(fā)一個實現(xiàn)以下部分的平臺:單元庫,、I/O單元,、嵌入式存儲單元、硅片制造,、封裝,、封裝元件的測試,并將這些經過測試的元件提交給設計工程師,。然而,,進入DSM之后,硅片的特征結構遠遠要小于光刻工藝的激光波長,,常規(guī)的設計規(guī)則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工藝的要求,。以往,,設計師要面對的設計問題通常是STA時序收斂、IP驗證,、IP適用性,、DFT可測試設計。如今,,設計工程師在設計驗證時經常發(fā)現(xiàn),,串擾、開關功耗以及定時收斂等問題更加難以捉摸,。信號的完整性,、工藝可變性非常棘手。即使?jié)M足了設計規(guī)則,,設計出來的產品往往無法確保能生產出來,。造成生產良率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設計的東西往往無法制造。因此,,設計工程師需要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對于可制造性的支持,。

?

?? 而要做到這點,需要與晶圓廠的密切配合,,了解制造工藝,、制造規(guī)則以及參考參數(shù)。這就是所謂的可制造性設計DFM(Design?For?Manufacturing),。DFM包括參數(shù)良率,、系統(tǒng)良率、隨機良率,、可靠性,、測試和診斷的六大設計。這些設計都與晶圓廠的缺陷度,、設計測試的有效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要求設計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與掩模制造工程師通力合作,,方能共同完成DFM任務。DFM要求整個半導體產業(yè)鏈的高度合作,。而到目前為止,,設計界和制造界一直被視作相互獨立的兩個不同的實體,。大多數(shù)設計工程師仍然被隔離在制造工藝的復雜性之外,,僅使用由代工廠提供的“設計規(guī)則”和“推薦使用的規(guī)則”來完成設計的DRC。


?? 所有這些工具成本,、人工成本,、時間成本,、制造成本的猛增也就意味著設計的風險猛增。粗略估計,,工藝每升一級,,芯片的開發(fā)成本至少要翻番,甚至更多,。在現(xiàn)階段,,設計一款45nm的芯片要耗資上億美元。據(jù)報道,,目前只有AMD,、Altera、IBM,、Intel,、Freescale、Samsung,、Sony,、NEC、Matsushita,、Renesas,、Qualcomm、Toshiba,、TI,、eASIC等十幾家廠商發(fā)布了40/45 nm產品,未來采用32nm甚至22nm的廠商只會越來越少,。


FPGA難以抑制泄漏功耗


?? 在ASIC的替代品中,,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堪稱平民與貴族。說它是平民,,是因為不需要掩模,,不產生NRE費用,入門門檻低,,F(xiàn)PGA深受廣大設計者的歡迎,。由于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相對簡單的EDA工具和設計流程,,用戶可以方便將FPGA器件編程為自己所需要功能的芯片,。因此,F(xiàn)PGA占據(jù)了很多ASIC的領域,,特別是在諸如通信,、儀器、工業(yè)、軍工,、航天等許多具有中小批量,、多品種特點的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業(yè)績,。說它是貴族,,是因為FPGA用硅片面積來換取靈活性的,天生不足表現(xiàn)為資源利用率低,、價格昂貴,。FPGA中80%的硅片面積被用作布線路由,要多繞許多路徑,,要過許多用晶體管搭建的開關,。將基于SRAM的查找表LUT邏輯單元組成邏輯電路所需要的邏輯層數(shù)比ASIC多。因此,,速度遠遠落后ASIC,。即使到了65nm,F(xiàn)PGA在性能上也只能相當于180nm的ASIC,,而成本上與180nm的ASIC芯片并沒有優(yōu)勢,。


?? 盡管如此,F(xiàn)PGA在技術上近20年來發(fā)展迅速,,向密度更高,、速度更快發(fā)展,向低成本,、低價格的片上系統(tǒng)方向發(fā)展,,試圖拉近與ASIC的距離。Xilinx 已經發(fā)布了65nm Virtex-5和Spartan 3,。 Altera也發(fā)布了65nm Stratix III,, 最近又發(fā)布了40-nm Stratix IV。為了適應多方面應用的需求,,F(xiàn)PGA也在不斷改良架構,,包括減少邏輯層次,改進構造塊之間的信號互連等,。還嵌入了處理器,、乘法器、收發(fā)器等一些標準單元" title="標準單元">標準單元的硬IP Core,。


?? 不過,,F(xiàn)PGA碰到了一個難以克服的頑疾--堵不住的泄漏電流、壓不低的靜態(tài)功耗,。半導體工藝不斷細化的一個顯著好處是芯片的動態(tài)功耗不斷下降,。因為可以采用更低的工作電壓,,此外更小的尺寸有助于減小芯片內部分布電容。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晶體管體積的縮小,包括門極(柵極)泄漏電流以及源-漏泄漏電流在內的靜態(tài)泄漏卻在逐漸增加,,因此帶來的功耗成了一大頑疾,。門極泄漏就是電子穿過阻止其運動的絕緣層產生的泄漏電流。而在晶體管處于關斷狀態(tài)時,,仍會有少量電子從源極向漏極流動,,這就是源-漏泄漏。早在2004年,,Intel發(fā)現(xiàn)因靜態(tài)泄漏導致的功耗已占到芯片總功耗的25%,。進入65nm之后,隨著管子體積的縮小,,標準薄氧化層晶體管的靜態(tài)泄漏急劇增大,。為了同時實現(xiàn)高密度和低漏電流,業(yè)界各方面都在不懈努力研究各種減少泄漏電流的方法,。一種稱為三重門極氧化層(triple-oxide)技術的工藝通過有選擇地增加門極氧化層厚度來減少泄漏電流,,同時又不犧牲性能。盡管這三重門極氧化層仍很薄,,但這些晶體管的確展現(xiàn)出比標準薄氧化層晶體管更低的漏電流,。Intel公司則推出了針對45nm技術的HK+MG晶體管。所謂HK(High-K)就是采用相對二氧化硅而言具有很高絕緣常數(shù)的材料,,它可在晶體管的門極和通道間產生一個強大的場效應,,并呈現(xiàn)出很高的電子絕緣特性。采用金屬門MG (Metal Gate)還能增強門的場效應,。因此,,HK+MG組合有助于顯著減少漏電流,增加門電容和驅動電流,。


?? 雖然技術上設法減少了泄漏電流,,但是由于FPGA的基本邏輯單元顆粒是基于SRAM的查找表LUT,還需要用大量的開關晶體管,。有同樣功能的FPGA芯片的晶體管數(shù)量遠遠多于ASIC芯片,,因而功耗會遠遠大于ASIC芯片,這樣必定增加了系統(tǒng)的熱負荷,。


?? 還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設計流程方面人們往往認為ASIC的后端設計有著非常長的時間和復雜度,也容易出問題,。事實上,,進入DSM階段之后FPGA的后端的復雜度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同樣的設計在ASIC的后端實現(xiàn)中很困難,那么在FPGA中情況有可能更加惡化,。因為同樣功能的邏輯電路映射在FPGA中的邏輯層數(shù)會比映射在ASIC中的邏輯層數(shù)增加很多,,導致時序收斂更加困難。


?? 為了克服FPGA的功耗大,、價格高的缺點,,F(xiàn)PGA廠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結構化ASIC技術,比如Altera的HardCopy,。HardCopy是通過重新映射,,把原來的FPGA邏輯用結構化的ASIC方式實現(xiàn)。這種方案能夠比FPGA明顯地降低芯片的尺寸,。但是帶來的后果是時序有變化,。這種方案由于需要掩模,從而也有NRE的問題,。此外,,HardCopy只能針對少數(shù)幾種型號的FPGA,不適用其全系列器件,。


eASIC 實現(xiàn)ASIC價值重歸


?? 為了減少標準單元ASIC設計的高昂的前期投入,,簡化設計流程,規(guī)避市場風險,,結構化ASIC應運而生,。它們試圖在標準單元ASIC和FPGA之外中找到另外一條定做芯片的途徑。結構化ASIC是半成品,,要做成客戶定制的芯片仍然需要掩模,,只不過掩模層數(shù)少一些??偟膩碚f,,結構化ASIC能夠節(jié)省一半的NRE費用和設計時間,芯片的性能和功耗接近標準單元ASIC,。但芯片價格的約是標準單元的1.5 ~2倍,,因為其密度大約只有標準單元ASIC的50%~75%左右。結構化ASIC的市場定位決定了其在ASIC與FPGA的夾縫中求生,?;蛟S是因為半導體工藝升級換代太快了的緣故,大多數(shù)結構化ASIC的優(yōu)勢還沒有來得及完全發(fā)揮出來,,就被新工藝淘汰出局,。直到在90nm之前,大多數(shù)結構化ASIC在商業(yè)運作上都沒有FPGA成功,??蛻粢锤矚g便宜的標準單元ASIC,,要么更喜歡沒有風險的隨時都可重新編程的器件FPGA。除非把做ASIC的NRE降到微不足道,,還要讓設計工程師避開復雜的后端設計的困擾,,否則難以扭轉結構化ASIC尷尬的局面。eASIC公司率先做到了這一點,。


?? eASIC在2006年推出90nm的結構化ASIC產品Nextreme,。與其他結構化ASIC不同之處在于,只要用單一過孔層就可實現(xiàn)各種設計電路的定制,。對所有的設計而言,從硅片到每層金屬層都是通用的,,唯一不同的是一層過孔Via6,。?由于這一過孔層可直接用激光束打造,實現(xiàn)無掩模定制樣片,,處理時間快了10倍,。因而無需NRE費用,樣片時間縮短到4周,。量產時也只要一層過孔掩模,,所發(fā)生的費用很容易被消化。金屬布線標準化和過孔可編程定制是eASIC在結構化ASIC上的獨門突破性技術,。在短短1年半時間內,,eASIC 就完成了120多個項目設計。令人驚訝的是,,在90nm Nextreme ASIC產品快速成功的基礎上,,eASIC跳過了65nm直接奔向45nm,2008年8月4日發(fā)布了其45nm產品Nextreme-2,,站在了業(yè)界的前列,。


?? 在45nm結構化ASIC產品Nextreme-2系列中,eASIC基本保持了第二代產品中的全金屬布線,,單一過孔編程定制的體系,,只是將這一定制過孔層從第6層調整到了第4層。但在架構上,、基本邏輯單元eCell的顆粒結構上和周邊的資源配置上做了重大改進,。


?? eASIC改良了查找表(LUT)的結構以進一步提供速度、降低功耗,。摒棄了原有基于SRAM的查找表LUT結構,,改用可編程過孔Via接地或者接Vcc來替代SRAM的輸出。此外,,還省去了LUT第一級的開關晶體管,,如圖所示,。因此省掉了大量的晶體管。大大降低了靜態(tài)泄漏,,提高了開關速度,,使效率達到了最高。在同樣的工藝水平中,, 泄漏可以減少12%,,速度提高17%,面積減少40%,。與前一代90nm產品相比,,靜態(tài)泄漏減少了50%,動態(tài)功耗降低70%,,延遲縮短了45%,。此外,通過過孔編程,,切斷芯片內部閑置的單元和存儲器的供電,,還采取時鐘選通控制睡眠模式、動態(tài)功率管理,。Nextreme-2系列采用特許半導體的45nm低功耗工藝生產制造,,其邏輯組織架構能夠提供高達700 MHz的性能。與最新工藝的FPGA相比,,由于結合了三重氧化層晶體管,、45nm 低功耗工藝和 eASIC 專利的功率管理結構, Nextreme-2的功耗可以降低80%以上,。


?? Nextreme-2系列還嵌入了硬IP Core,,包含多達56條 MGIO (多G比特輸入輸出口)。每條IO都能工作在6.5Gbps,,總計提供364Gbps帶寬,。在高性能網(wǎng)絡應用中,如交換機,、路由器,、流量管理、城域網(wǎng)傳輸設備和移動回程設備,, 由于具備 MGIO (多G比特輸入輸出口),,Nextreme-2 將成為 FPGAs 和 ASICs之外最佳的選擇。Nextreme-2主要特征如下:
* 規(guī)模多達2千萬門
* 真雙口RAM數(shù)量多達 30Mb
* 2.4 TeraMACs 乘法累加器 DSP性能
* 多達56條6.5Gbps收發(fā)器以及 1.25Gbps LVDS
* 簡單的設計工具和設計流程
* 6周即可出硅片
* 沒有最小定貨量要求


?? 如前所述,,對所有的設計而言,,Nextreme和Nextreme-2從硅片到每層金屬都是通用的,唯一不同的是一層過孔,。封裝也是預先確定好的,。從前端設計,、后端設計一直到芯片制造, eASIC的Nextreme和Nextreme-2平臺是在成熟的EDA平臺上采用最嚴格的設計規(guī)則開發(fā)出來的,。因此設計工程師完全不必擔心后端的問題,,諸如可制造性設計DFM、可測試性設計DFT,、光學鄰近效應修正OPC,、生產良率控制等都由eASIC負責處理。eASIC提供了一個經過嚴格驗證和測試的平臺,。迄今為止,,客戶記錄一直是一次成功。


結束語


?? 為了市場需求而創(chuàng)新的才有意義,。eASIC掃平了深亞微米ASIC設計復雜,、費用高昂等障礙,降低了ASIC門檻,,同時解決了FPGA難以克服的靜態(tài)泄漏和高功耗,。以其高性能,、低功耗,、低費用和快速上市時間等特點,標志著一個ASIC新紀元的開始,。在深亞微米ASIC的競技場上,,eASIC已經展現(xiàn)出其巨大的潛力,路越走越寬,。我們有理由相信,,eASIC正在逆轉衰退的ASIC設計趨勢。

?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