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了一種用于寬脈沖電磁輻射的寬頻帶天線——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 title="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在通過近似解析計算進行天線結構粗略設計的基礎上,,利用仿真軟件對其進行了較準確和全面的仿真計算,,得到了天線的方向圖" title="方向圖">方向圖,、輸入阻抗、電壓駐波比和天線上的電流分布等各項參數(shù),,從而論證了原解析的誤差范圍和適用范圍,。
關鍵詞: 寬脈沖電磁輻射 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 數(shù)值仿真
寬脈沖大功率電磁輻射技術日趨成熟,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民用,、軍事,、天文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此類電磁脈沖所包含的頻譜很寬,,對電子系統(tǒng)的干擾和威脅較大,。在寬脈沖電磁輻射研究中,發(fā)射天線設計是關鍵所在,。天線將脈沖電流轉(zhuǎn)化為空間電磁波,,決定電磁波的發(fā)射方向、覆蓋面積等,并且影響到調(diào)制電路" title="調(diào)制電路">調(diào)制電路中脈沖激勵的波形,,在電磁輻射系統(tǒng)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是一類較理想的寬頻帶天線,適合寬脈沖電磁輻射系統(tǒng)對天線的要求,。本文對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的性能進行了仿真與分析,。
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1],其基本參數(shù)為:圓錐半張角θ0,、螺旋線包角α,、天線臂角寬度δ。在球坐標系下,,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螺旋臂的兩條邊線ρ1,、ρ2的曲線方程為:
可以看出,ρ1和ρ2為螺旋臂上一點與原點(錐頂)的距離, ρ0為螺旋臂頂端端點與原點的距離,。
實際應用中,,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是兩個天線臂對繞形成的,其中一個天線臂由另一臂繞圓錐軸線旋轉(zhuǎn)180°而產(chǎn)生(如圖2所示),。該天線沿錐尖方向有最強的輻射,,而其反方向輻射則相對微弱,。當天線臂角寬度δ=90°時稱為自補結構,,能產(chǎn)生最好的方向圖。由于結構是螺旋對稱的,,故方向圖接近旋轉(zhuǎn)對稱,,輻射場的極化幾乎在所有方向都非常接近圓極化,但隨著離開軸線角度的增加,,橢圓率會增加,,橢圓極化旋轉(zhuǎn)方向取決于天線螺旋的方向[2]。
1 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性能參數(shù)解析算法與設計
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簡稱CLS天線)結構較復雜,,利用解析分析只能粗略地計算其性能參數(shù),,要想得到較準確的參數(shù)及方向圖必須利用數(shù)值計算方法進行仿真。
CLS天線有五個結構參數(shù):頂端半徑r,、底端半徑R,、錐角θ、螺旋線包角α,、天線臂角寬度δ,。其中,天線方向性主要由錐角θ以及螺旋線包角α決定,,而天線頻帶寬度主要由天線上下半徑r和R決定,。這是因為對于頻帶內(nèi)的各個頻率,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上可以找到與該頻率對應波長相似的圓環(huán),,稱為該頻率下天線的工作區(qū),。所以上下底面半徑?jīng)Q定了上下截止頻率" title="截止頻率">截止頻率對應的波長,,從而確定了頻帶寬度。文獻[1]和[2]給出了CLS天線性能參數(shù)的經(jīng)驗計算公式,,可用其粗略設計天線的結構尺寸,。
筆者的研究工作要求天線的工作頻率為60MHz~100MHz。由于對頻帶特性要求較高,,首先要考慮其輻射方向圖具有非頻變性,,即不隨頻率有明顯改變;其次是輸入阻抗變化范圍要小,,以利于調(diào)制電路與天線的匹配,。為此,先取天線足夠長,,以確保天線的寬帶特性,;然后通過改變圓錐角和螺旋包角控制輻射場的波瓣寬度,使其滿足要求,。一般情況下,,增加包角(天線纏繞更緊湊)或減小錐角,天線的方向性會增加,,同時后瓣會減?。环粗?,方向性減弱,,后瓣會增大。設計時可根據(jù)波瓣寬度等要求先確定包角α和錐角θ,然后嘗試縮短天線臂,,并考查此時的輻射特性,,最后使天線臂長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最短,從而實現(xiàn)尺寸大小的優(yōu)化,。根據(jù)文獻[2]給出的經(jīng)驗公式及已有的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設計得:
(a)由查表" title="查表">查表可以確定三個角度:θ0=10°,,α=71.6°,δ=90°;
(b)根據(jù)上下截止頻率,可確定圓錐上下底面半徑r和R,。根據(jù)工作頻帶下截止頻率及波長f1=60MHz,、λ1=5m,上截止頻率及波長f2=100MHz,、λ2=3m,。查表可得[2]:
即:R=0.15804×5m=0.79m
r=0.06288×3m=0.19m
(c)由查表可得方向性系數(shù)為6.5dB[1]。
2 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的仿真
在上面粗略設計的基礎上,,要想得到較精確的性能參數(shù),,有必要利用現(xiàn)代數(shù)值計算技術和軟件對天線進行仿真。筆者使用了Ansoft公司的HFSS軟件進行仿真計算。該軟件是一種基于有限元法的高頻電磁場仿真程序,,它采用切向矢量有限元法求解三維結構的電磁場[3],,可以計算出天線的輸入阻抗、增益,、方向圖,、效率以及電流分布等特性。HFSS軟件求解天線問題分為建模,、施加邊界條件,、施加激勵、設置頻率范圍,、求解,、后處理五個步驟。
HFSS自帶的三維建模功能比較簡單,,建立復雜模型比較困難,,但它提供了與AUTOCAD、Pro-E等專業(yè)三維建模軟件的接口,。先在Pro-E中建立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模型,,再導入AutoCAD,然后導入HFSS中,,最后得到的模型與計算場域如圖2所示,。在場域最外圍加輻射邊界條件,天線臂設為銅材料,。在天線雙臂的頂端(即半徑小的一端),,加電壓激勵,然后開始仿真運算,。在P4/2.8GHz計算機上,整個仿真計算過程約需6小時,。
2.1 天線方向圖
圖3為f=70MHz時天線的二維方向圖,,從中可以看出,天線方向性系數(shù)達到7dB左右,,而利用文獻[1]中的圖表所查到方向性系數(shù)為6.5dB,。圖4給出了幾個頻率下天線的二維方向圖,可以看出,,各個頻率下方向圖形狀大致相同,,但隨著頻率越靠近頻率范圍的上下限、方向圖背瓣越大,。
為了更形象地描述天線的方向性,,軟件可以給出三維方向圖。頻率為60MHz和90MHz時天線的三維方向圖如圖5所示。表1給出天線的方向性系數(shù) ,。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是一類方向性較強的天線,其主瓣的半功率波束寬度約為90°,。在60MHz~100MHz頻帶內(nèi)方向性系數(shù)變化不大,,且與利用文獻[1]估算值6.5相差不大,從而證明了此類天線的非頻變特性,,這是仿真計算工作的價值之一,。
2.2 電壓駐波比和輸入阻抗
從文獻[1]中可以查到本文所仿真的天線輸入電阻值約為150Ω,從文獻[4]可以查到輸入電抗約為20Ω左右,。實際上,,不僅天線的輸入電抗與頻率有關,而且不同頻率下輸入電阻也不同,,利用仿真軟件可以比較準確地得到這些參數(shù),。表2給出了幾種頻率下天線的輸入電阻與電抗值。從表2可以看出,,仿真結果的輸入阻抗在工作頻帶內(nèi)與理論值有一定差別,,隨著頻率接近天線頻率范圍的上下限,仿真結果與理論值相差越大,。通過仿真計算所得到比較準確的天線輸入阻抗,,對于研究調(diào)制電路與天線的匹配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天線上傳導電流分布
圖6表示頻率f=80MHz時電流在天線臂上的分布,,可以看出傳導電流從天線饋電點(即圓錐頂部一端)流入,,先經(jīng)過傳輸區(qū)(約下面的2圈),再向上是輻射區(qū)(約第3圈),,最后為衰減區(qū)(后面幾圈),。在傳輸區(qū)內(nèi),電流大小變化不明顯,,到達輻射區(qū)后,,隨著大量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電流迅速減小,,最后經(jīng)過衰減區(qū),,電流逐漸減小至零,這符合天線一般規(guī)律[5],。其中,,輻射區(qū)的位置與頻率有關,即位于波長近似于圓錐截面周長的地方,??梢韵胂?,不同頻率會對應不同的輻射區(qū)位置,這是CLS天線的工作特性,,也是CLS天線具有寬帶特性的原因,。
利用仿真計算可以較準確、較全面地得到天線的各項參數(shù),。仿真結果表明,,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有著很好的方向性以及頻帶寬度,且結構簡單,、緊湊,,這非常適合于寬脈沖電磁輻射系統(tǒng)。其輸入阻抗隨頻率變化較小,,有利于在調(diào)制電路中實現(xiàn)阻抗匹配,。
參考文獻
1 Dyson J.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of the conical logspiral antenna[J]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legacy, pre-1988], Volume: 13 Issue:4, Jul 1965:488~499
2 林昌祿,陳 海,,吳為公. 近代天線設計[M]第1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1990
3 周偉華. 印制偶極子天線單元的仿真設計[J]. 現(xiàn)代電子,,2000;(3)
4 Thorsten W. Hertel,Glenn S. Smith,Analysis and Design of Two-Arm Conical Spiral Antenna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EBRUARY 2002,;44(1)
5 張德偉. 2GHz~25GHz圓錐對數(shù)螺旋天線的設計與性能仿真[J].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02;3(2)